- 年份
- 2024(5954)
- 2023(8366)
- 2022(7211)
- 2021(6694)
- 2020(5795)
- 2019(13210)
- 2018(12918)
- 2017(25825)
- 2016(13883)
- 2015(15741)
- 2014(15701)
- 2013(15750)
- 2012(14609)
- 2011(13056)
- 2010(13281)
- 2009(12483)
- 2008(12980)
- 2007(11658)
- 2006(10278)
- 2005(9606)
- 学科
- 济(62099)
- 经济(61991)
- 管理(54838)
- 业(52701)
- 企(47869)
- 企业(47869)
- 方法(32999)
- 数学(29507)
- 数学方法(29386)
- 财(26066)
- 制(21509)
- 务(18316)
- 财务(18298)
- 财务管理(18256)
- 企业财务(17611)
- 体(14797)
- 银(14672)
- 银行(14661)
- 中国(14616)
- 行(13867)
- 业经(13750)
- 融(13631)
- 金融(13629)
- 体制(13149)
- 农(12661)
- 贸(10848)
- 贸易(10839)
- 易(10588)
- 划(9774)
- 技术(9232)
- 机构
- 大学(204897)
- 学院(201316)
- 济(92397)
- 经济(90782)
- 管理(83465)
- 理学(71721)
- 理学院(71118)
- 管理学(70480)
- 管理学院(70076)
- 研究(60552)
- 中国(52525)
- 财(51278)
- 京(41259)
- 财经(39838)
- 经(36349)
- 经济学(30429)
- 财经大学(30102)
- 江(30057)
- 科学(29661)
- 中心(28946)
- 所(28596)
- 经济学院(27677)
- 北京(25902)
- 商学(24938)
- 商学院(24732)
- 研究所(24683)
- 农(24158)
- 业大(23556)
- 州(23391)
- 院(21826)
- 基金
- 项目(127292)
- 科学(103405)
- 基金(97999)
- 研究(95198)
- 家(82362)
- 国家(81733)
- 科学基金(73093)
- 社会(65287)
- 社会科(62276)
- 社会科学(62265)
- 基金项目(51357)
- 省(46523)
- 自然(45764)
- 教育(44811)
- 自然科(44778)
- 自然科学(44770)
- 自然科学基金(44083)
- 资助(41285)
- 划(39276)
- 编号(36435)
- 部(31413)
- 成果(30928)
- 制(30765)
- 教育部(28585)
- 重点(27966)
- 国家社会(27884)
- 人文(27551)
- 创(26925)
- 性(25781)
- 大学(25380)
共检索到307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乐 谢德仁 陈运森
本文研究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监督和行业竞争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具体地,以实际控制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否来衡量实际控制人监督的力度,基于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与实际控制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相比较,实际控制人以董事身份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关系只出现在所处行业竞争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司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参与薪酬委员会的运作来有效监督和改进经理人激励机制,完全独立的薪酬委员会未必最优。本文的发现也为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正面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洪灵 袁春生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经理人激励对舞弊行为影响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权市场竞争中只有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对舞弊行为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公司舞弊行为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都难以发挥抑制舞弊行为的作用。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更好路径是优化经理人的选任机制和竞争机制,而不是仅仅强化其激励。
关键词:
市场竞争 激励 舞弊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贇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溢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简建辉 余忠福 何平林
本文使用中国A股市场2001~2009年的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从不同角度计量经理人激励水平和有效性,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经理人激励和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货币激励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经理人货币薪酬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的冲动,此类公司过度投资的动机很大程度来源于提高经理报酬,因而表现出很强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薪酬敏感度、经理人股权激励情况没有显著关系,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刚开始推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和股权激励力度都有限,该制度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关键词:
经理人激励 股权激励 公司过度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志强 石本仁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梅 郑爱华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6年6月30日完成股改的596家工业类上市公司股改前后各两期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股改前后产品市场竞争、企业最终所有权性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股改前还是之后,产品市场竞争始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产品市场竞争与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交互作用来看,在股改之前,产品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控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改之后,产品市场竞...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云波 张敬文
本文通过选取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股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具体而言,经理人股权激励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留存员工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本文的实证结果也为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企业价值 委托代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斌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烨
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股权控制链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与控制性股东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随着股权控制链的增长而趋于严重,这种情况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也就是说,相对于国有控股股东,非国有最终控制人有更强的激励通过建立较长的控制链,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其政策含义是,治理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应关注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及其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的控制权结构。
关键词:
最终控制人 股权控制链 资金侵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春生 祝建军
本文研究了经理人市场竞争、经理人激励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治理财务舞弊较好的途径是优化经理人的选任机制和竞争机制,而不仅仅只是强化其激励。
关键词:
财务舞弊 经理人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莱歆 冯延超 杨继伟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审计师选择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2006年—2009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级别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张涛涛 孙悦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经理人对股权激励与控制权私利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以2008~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独立型经理人对股权激励抑制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依附型经理人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环境中,股权激励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发挥的替代效果更佳。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经理人公司治理角色的认识,拓宽了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惠聪
本文以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信息披露 审计委员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梅丹 毛淑珍
在多层级的控股结构方式普遍存在的中国资本市场上,选择终极控制人视角,研究其属性及私人收益动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很有意义。在借助模型判别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相比民营控股、政府部门相比国有法人控股更易发生投资过度;控制层级及"隧道挖掘"越多,越易投资不足;政府部门控股公司终极控制人私人收益动机与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更弱。中央和地方控制公司在过度投资发生可能,以及私人收益动机与投资过度负相关关系上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属性 私人收益 过度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孟晖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现金股利可以减少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资源,对其自利行为具有限制作用。然而,由于具有不同的股权特征,不同控制模式公司对待现金股利的态度存在差异性。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比例划分了4种控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008—2009年中国沪市和深市20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模型特点,本文分别选择Logit模型方法和Tobit II模型方法分别估计了不同控制模式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股东控制类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治理的重点在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限制其现金股利的非理性行为;经营者控制公司具有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