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8)
2023(7999)
2022(6642)
2021(5958)
2020(5087)
2019(11249)
2018(10827)
2017(20901)
2016(10909)
2015(12118)
2014(11843)
2013(11559)
2012(10535)
2011(9377)
2010(9833)
2009(9863)
2008(8994)
2007(8217)
2006(7342)
2005(7088)
作者
(28893)
(24126)
(23927)
(22953)
(15204)
(11425)
(10970)
(9390)
(8949)
(8674)
(8194)
(8108)
(7778)
(7678)
(7604)
(7505)
(7262)
(7036)
(6844)
(6804)
(6009)
(5701)
(5671)
(5473)
(5455)
(5441)
(5408)
(5287)
(4813)
(4671)
学科
管理(40487)
(40206)
经济(40113)
(39928)
(36230)
企业(36230)
(26467)
金融(26465)
(23999)
银行(23994)
(23264)
(21090)
(19822)
中国(18970)
方法(14631)
(14601)
(13450)
财务(13417)
财务管理(13391)
体制(13245)
企业财务(12884)
数学(12659)
数学方法(12557)
业经(11303)
中国金融(11059)
(10470)
地方(8584)
(8186)
制度(8183)
(7463)
机构
大学(148747)
学院(148568)
(66792)
经济(65403)
管理(56953)
理学(48008)
研究(47859)
理学院(47582)
管理学(47013)
管理学院(46730)
中国(46278)
(38480)
(30006)
财经(28984)
(26258)
中心(24581)
科学(23831)
(23127)
(22630)
经济学(22205)
财经大学(21773)
(20313)
(20112)
经济学院(19955)
金融(19742)
研究所(19619)
(19618)
银行(19610)
北京(19061)
(18661)
基金
项目(93081)
科学(74837)
研究(70982)
基金(69874)
(58845)
国家(58334)
科学基金(51690)
社会(48153)
社会科(45895)
社会科学(45889)
基金项目(36397)
(35750)
教育(32492)
自然(31364)
自然科(30688)
自然科学(30684)
自然科学基金(30181)
(29440)
资助(28458)
编号(27922)
(24891)
成果(23821)
(21821)
重点(20978)
国家社会(20510)
(20453)
(19826)
教育部(19720)
课题(19516)
(19314)
期刊
(75901)
经济(75901)
研究(50584)
中国(34512)
(34271)
金融(34271)
(33441)
管理(23878)
学报(18879)
(18878)
科学(17836)
大学(15815)
财经(15641)
学学(14942)
(13262)
教育(13242)
经济研究(12183)
技术(11543)
农业(11066)
业经(10988)
问题(9198)
财会(8876)
会计(8611)
理论(8400)
(7735)
国际(7488)
实践(7394)
(7394)
现代(6859)
世界(6569)
共检索到244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弘  刘星  张鹤  
有关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决策的研究很少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和董事会保守程度的影响。立足于我国国情,本文提出"监督引导效应"和"‘政债’批判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由于这两种效应的存在,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并购融资时避免使用债权融资。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将"认知失调理论"和"情感认知协调理论"应用于分析中,发现:董事会态度具有调节作用。董事会对并购融资方式的态度越保守,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就越发减少债权融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将特定内容的媒体报道与并购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体现两种效应对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决策的显著影响。通过变量替换和处理效应评估,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逯东  黄丹  杨丹  
基于当前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本文深入考察了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实际控制人具有董事会权力时,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即发起并购的可能性较低但所选项目的并购绩效较高,呈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当非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或者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时,非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权力的治理效应会更加显著;并且,具有董事会权力的非实际控制人主要是通过减少无效并购(源头控制)和提高并购整合能力(过程控制)这两条路径来为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的;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的正式推出放大了非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权力在属于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的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并购视角拓展了有关非实际控制人治理效应的研究领域,为市场化力量能否有效制衡政府股东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解答,还为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书松  朱珠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水平因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而显著降低,但在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内控缺陷对董事会治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修复效果上看,董事会治理水平会因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得到提升,且在非国有企业中这种正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加强监管,重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这不仅为深化企业改革及产权制度设计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持续改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煜  
文章以2013—2020年创业板实体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解释企业创新行为,检验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探究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股权再融资策略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再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与企业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内部控制专业胜任力显著增强股权再融资策略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正相关程度,并削弱再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伟  
本文分别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这些个人特征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的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学历越高,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弱,董事长越更多地利用外部融资而不是内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弱;而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董事长越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有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神州  
受中国文化影响,董事在决策时存在关系差序偏好,加上群体决策时的羊群行为,会影响董事会独立性,加剧对公司的掏空。本文以资金占用和盈余管理作为掏空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中存在某种可观测的关系结构会加剧掏空,且在关系差序偏好的作用下,随着关系结构的强弱,掏空的形式或掏空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董事长变更会导致关系格局发生改变,加剧资金占用;领取报酬的董事数量越多,羊群行为越易形成,资金占用额越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于文成  王垒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类化理论构建基于董事职能背景主导下的董事会功能偏好,实证揭示了中国国企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四类股东对董事会功能偏好和双重任务的差异影响,以及通过董事会功能偏好影响双重任务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四类股东对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董事会功能偏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两类董事会功能偏好对企业双重任务的作用完全相异;不仅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作用存在,而且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效应随股东性质、企业任务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于文成  王垒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类化理论构建基于董事职能背景主导下的董事会功能偏好,实证揭示了中国国企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四类股东对董事会功能偏好和双重任务的差异影响,以及通过董事会功能偏好影响双重任务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四类股东对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董事会功能偏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两类董事会功能偏好对企业双重任务的作用完全相异;不仅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作用存在,而且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效应随股东性质、企业任务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立宏  施国平  徐见平  
利用CSMAR数据库和私募通数据库,搜集2009—2016年A股上市企业董事会数据和风投机构投融资数据,分析风投机构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对自身投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能提升风投机构的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②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能提升风投机构投资早期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比例;③风投机构市场地位负向调节董事会席位对风投机构投融资的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婷  金占明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市场快速发展,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近几年我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高新技术行业的支持不断加强,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富有活力的高科技企业,而企业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与融资决策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关于企业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分析的相关研究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蒲自立  刘芍佳  
本文针对公司控制中存在的不同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分析了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不同形式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鉴于传统的绩效指标体系的缺陷,采用了EVA评价体系来分析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以控制权比例和EVA为指标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状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公司绩效的决定因素,得出了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的结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俊荣  常京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董事会国际化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探讨董事会国际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可以为优化内部控制提供路径。本文运用2010—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国际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国际化能有效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外籍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缺陷无显著影响,而外籍非独立董事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董事会国际化与内部控制缺陷的负向关系仅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  赵息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婷婷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杰  薛鸿博  
基于2010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转型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权力配置特征是影响企业战略转型决策的重要变量。董事会中不同类型权力主体的行为偏好不同,其权力配置特征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职位性和知识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政治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促进战略转型实施;股权性和威望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抑制战略转型实施。此外,不同权力主体会根据自身利益与资源选择相应的转型模式,职位性权力主体偏好"地域扩张"导向的战略转型,知识性和股权性权力主体偏好"管理模式重塑"和"价值链延伸"导向的战略转型,威望性权力主体偏好"非相关产品市场进入"和"管理模式重塑"导向的战略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