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7)
- 2023(18280)
- 2022(15471)
- 2021(14710)
- 2020(12385)
- 2019(28758)
- 2018(28406)
- 2017(54295)
- 2016(29496)
- 2015(33401)
- 2014(32905)
- 2013(32451)
- 2012(29926)
- 2011(27003)
- 2010(27098)
- 2009(25371)
- 2008(25063)
- 2007(22419)
- 2006(19581)
- 2005(17530)
- 学科
- 济(124647)
- 经济(124532)
- 管理(83851)
- 业(80917)
- 企(65872)
- 企业(65872)
- 方法(57036)
- 数学(50749)
- 数学方法(49951)
- 中国(36216)
- 农(33544)
- 财(30788)
- 贸(25668)
- 贸易(25654)
- 业经(25231)
- 易(25012)
- 地方(24674)
- 学(23258)
- 制(22955)
- 农业(22109)
- 技术(20518)
- 银(19859)
- 银行(19819)
- 理论(19716)
- 融(19194)
- 金融(19191)
- 行(19004)
- 务(18304)
- 财务(18226)
- 财务管理(18186)
- 机构
- 学院(414071)
- 大学(413964)
- 济(178933)
- 经济(175473)
- 管理(160721)
- 研究(141352)
- 理学(138219)
- 理学院(136702)
- 管理学(134122)
- 管理学院(133342)
- 中国(110326)
- 京(87234)
- 科学(83427)
- 财(81573)
- 所(70563)
- 中心(65327)
- 财经(64604)
- 研究所(63890)
- 农(63320)
- 江(61500)
- 经(58775)
- 业大(56987)
- 经济学(55978)
- 北京(55394)
- 范(54292)
- 师范(53816)
- 院(51087)
- 经济学院(50382)
- 农业(49567)
- 州(49062)
- 基金
- 项目(273410)
- 科学(217557)
- 研究(201189)
- 基金(200719)
- 家(174065)
- 国家(172700)
- 科学基金(149195)
- 社会(129327)
- 社会科(122713)
- 社会科学(122682)
- 省(105021)
- 基金项目(104162)
- 自然(95537)
- 教育(94031)
- 自然科(93411)
- 自然科学(93387)
- 自然科学基金(91743)
- 划(89113)
- 资助(84035)
- 编号(81154)
- 成果(66518)
- 部(61674)
- 重点(61653)
- 发(58856)
- 创(57977)
- 课题(56474)
- 创新(54327)
- 国家社会(54160)
- 教育部(53443)
- 科研(52426)
- 期刊
- 济(192377)
- 经济(192377)
- 研究(123622)
- 中国(83944)
- 财(63236)
- 管理(60958)
- 学报(59144)
- 科学(57180)
- 农(56627)
- 教育(46286)
- 大学(46044)
- 学学(43017)
- 融(41612)
- 金融(41612)
- 技术(38973)
- 农业(38496)
- 经济研究(32820)
- 财经(32118)
- 业经(29795)
- 经(27712)
- 问题(24805)
- 贸(23128)
- 统计(23124)
- 业(22132)
- 技术经济(21551)
- 策(21083)
- 国际(20345)
- 世界(19349)
- 图书(18942)
- 决策(18821)
共检索到62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春良 吕心阳
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关注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不同,本文为排除"货币幻觉"的影响,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范式出发,设定价格和工资粘性的相关参数,构建符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然后观察实际工资、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脉冲反应的经验特征。根据失业的历史方差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在推动失业波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现象,这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抑制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就业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同时本文提出,在...
关键词:
价格粘性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方差分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郑冠群
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普遍做法,但其调控效果和潜在风险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本文将中国中央银行"提前宽松"式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分段线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借助Occbin工具进行模型求解和数值模拟,考察了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揭示了其造成的潜在金融风险。研究发现: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其推动经济繁荣、抑制经济衰退的效果不仅不显著,且会导致利率长期低于均衡水平。因此,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俊仰 汪勇 韩晓宇
本文将居民与企业的杠杆率嵌入多部门DSGE系统,研究了居民杠杆率与企业杠杆率分别对利率与房产需求冲击的反应以及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时产出、通胀与房产价格的变化。依次考察了居民与企业加杠杆、转杠杆(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情形下,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研究发现,利率冲击导致居民杠杆率与企业杠杆率上升;住房需求冲击导致居民杠杆率下降,而企业杠杆率上升;当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时,房地产价格上升,而产出与通胀下降;转杠杆时的社会总福利最大,企业减杠杆次之,基准情形(不采取任何政策措施)下的社会总福利最小。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杠杆率形成机制,为协调有序去杠杆、转杠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杠杆率 转杠杆 货币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丁志帆
根据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考察了预期到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具有短期的正向影响,但在中远期则会转化为反面抑制作用。价格刚性与工资刚性是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具有实际效应的原因所在,而二者对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力取决于其对价格与工资加成的影响。另外,即便货币政策调整的消息提前为公众获悉,其仍可以解释31.36%的产出波动和11.08%的就业波动,但其政策效力远不及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鉴于中国市场化程度和货币政策透明度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的现实,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促使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侧管理是未来政策...
关键词:
预期 货币政策 价格刚性 工资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坤 曹晖 孙宁华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利率双轨制 信贷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斌 李庆云
本文基于贝叶斯估计构造了一个包含房地产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各种宏观经济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了首付约束和利率两种房地产市场调控工具。通过方差分解发现,针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宽松的,且房地产成本冲击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证明了温和地对房地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是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通货膨胀和总产出的波动,从而最大化社会总福利。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荣丽 徐龙滨 章上峰
在包含价格黏性和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从非政策冲击、政策冲击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以及社会福利损失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在熨平经济波动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2)面临消费偏好、投资、技术冲击时,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下,经济发展更加稳健;面临政策冲击时,产出、通胀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敏感,即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相对更高。(3)在福利损失方面,当存款利率水平低于6%—7%之间的某个具体值时,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福利损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残酷的经济泡沫与频发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提醒货币当局,传统的以稳定实体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借鉴现有文献,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体系内增加了金融稳定目标。新的货币理论框架模型推导表明,中央银行增加金融稳定目标后,能有效避免最优利率被系统性低估,从而发挥中央银行最优利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准价格的引导作用。同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最优利率水平与中央银行设定金融稳定目标权重的偏好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同向变动,与银行损失成本反向变动。同时央行设定不同金融稳定目标权重后,面对外界不同冲击,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增速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建立"双稳定目标"货币政策新框架,二是构建"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文涛 魏福成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我国产出缺口,并基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1)新凯恩斯DSGE模型及其冲击传导机制较好体现我国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样本内与样本外预测,在一定情况下其预测甚至强于具有一般化先验分布的BVAR模型;(2)DSGE模型估计的产出缺口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变化,并预测我国经济在2011年第2季度达到局部峰值;(3)与HP滤波、BK滤波、SVAR模型、不可观测成分法以及小波降噪法等的传统方法相比,本文的估计值具有更强的通胀预测能力、保持了与经济周期变化更高的一致性以及更好的测度稳定性,且对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董亮 孙颋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货币经济学家已经在尝试编制金融条件指数,并将其引入货币政策响应函数,以期确定最优货币政策。本文将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前瞻式模型进行经济模拟。结果显示,在单纯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不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如果货币当局考虑兼顾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时,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琴 胡凯
如果运营资本作为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那么货币冲击就会如同影响总需求一样通过成本渠道来影响总供给。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新凯恩斯模型发现在低效率的金融体系中,成本渠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要弱一些。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成本渠道 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价波动的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