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2)
- 2023(16837)
- 2022(14503)
- 2021(13493)
- 2020(11272)
- 2019(26273)
- 2018(25783)
- 2017(50260)
- 2016(26921)
- 2015(30105)
- 2014(29741)
- 2013(29507)
- 2012(26975)
- 2011(23976)
- 2010(23774)
- 2009(21664)
- 2008(21232)
- 2007(18198)
- 2006(15754)
- 2005(13728)
- 学科
- 济(110473)
- 经济(110349)
- 管理(80303)
- 业(76077)
- 企(63665)
- 企业(63665)
- 方法(55975)
- 数学(49084)
- 数学方法(48472)
- 财(38257)
- 中国(28792)
- 农(28469)
- 业经(23449)
- 学(22142)
- 务(21260)
- 财务(21181)
- 财务管理(21122)
- 地方(21024)
- 企业财务(20125)
- 制(19803)
- 理论(19571)
- 贸(19329)
- 贸易(19321)
- 农业(19219)
- 易(18754)
- 和(16306)
- 技术(16146)
- 银(15973)
- 银行(15927)
- 融(15801)
- 机构
- 大学(377521)
- 学院(373326)
- 济(154495)
- 经济(151459)
- 管理(150656)
- 理学(131808)
- 理学院(130482)
- 管理学(128092)
- 管理学院(127436)
- 研究(120218)
- 中国(91488)
- 京(78421)
- 财(77304)
- 科学(72449)
- 财经(59803)
- 所(58577)
- 农(55339)
- 中心(55270)
- 经(54661)
- 业大(53923)
- 研究所(53235)
- 江(52360)
- 北京(48990)
- 经济学(48601)
- 范(47517)
- 师范(47092)
- 财经大学(44908)
- 经济学院(44103)
- 院(43698)
- 农业(43237)
- 基金
- 项目(259711)
- 科学(205546)
- 基金(191351)
- 研究(189526)
- 家(165925)
- 国家(164620)
- 科学基金(143057)
- 社会(121555)
- 社会科(115444)
- 社会科学(115415)
- 基金项目(100670)
- 省(99104)
- 自然(92957)
- 自然科(90844)
- 自然科学(90822)
- 自然科学基金(89179)
- 教育(87691)
- 划(83709)
- 资助(80169)
- 编号(76052)
- 成果(61084)
- 部(58271)
- 重点(57621)
- 发(53694)
- 创(53690)
- 课题(51646)
- 教育部(50837)
- 国家社会(50822)
- 创新(50090)
- 科研(49952)
- 期刊
- 济(158602)
- 经济(158602)
- 研究(111575)
- 中国(68521)
- 财(62449)
- 学报(57229)
- 管理(54274)
- 科学(52374)
- 农(48472)
- 大学(44696)
- 学学(42064)
- 教育(38520)
- 农业(33596)
- 融(33111)
- 金融(33111)
- 技术(32573)
- 财经(29631)
- 经济研究(27346)
- 经(25297)
- 业经(24418)
- 问题(20556)
- 技术经济(18258)
- 统计(17998)
- 理论(17976)
- 图书(17650)
- 业(17408)
- 版(17225)
- 科技(16499)
- 贸(16403)
- 实践(16279)
共检索到53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军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需求因素)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支出比率对人民币汇率没有实质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颖岚 倪克勤
传统巴萨效应似乎难以解释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该效应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发,比较不同模型形式采用最优计量模型。基于1978~2007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中美两国两部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巴萨效应也能解释我国实际汇率走势变化的情况。服务业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贡献更大。提高服务业份额和加快服务业生产率有利于缓解我国汇率的升值压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钱士春
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符合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显著,我国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快速增长时,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显著。这也就为从生产率角度考察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君 陈林
本文基于扩展的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从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汇率波动影响一国就业的传导机制。选取1994-201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不同部门就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就业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其对贸易部门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高于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而对全国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则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就业 内生劳动力供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先立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跨期效用最大化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对基本模型进行扩展并分析了实际汇率的6种决定因素。基于理论分析,选取1994年一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的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对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度最大,净外国资产解释力度微弱且显著度较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样本期呈现高估和低估交替互现,且具有一定的修复调节机制,总体未显著偏离均衡水平,不存在大幅低估。因此,人民币应继续坚持"自主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成宇 史桂芬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ADL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鄂永健 丁剑平
文章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并同时假定对资本流动存在限制,以此来分析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本币实际贬值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贬值会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会比较大,因而人民币实际贬值会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且该实证分析通过了实际汇率的超外生性检验。鉴于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分的依赖于低币值的汇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维
在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下,本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力增长快于外国的相对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是决定本国货币实际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和美国、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力的数据对实际汇率生产力微分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表明在理论假设不完全满足的现实中,两国相对劳动生产力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依然存在长期的稳定比例关系,进而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均衡方程做了重新估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四星
以Montiel的理论模型作为选择实际基本经济要素的主要依据,在参考中外学者对均衡汇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1980-2006年间相关经济变量数据,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分析表明:这段时期分别存在人民币低估与高估的问题。人民币均衡汇率应是动态变化的,钉住一篮子货币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
关键词:
人民币 均衡实际汇率 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国 黄万阳
在Edwards提出的ERE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实证研究对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且有提高趋势;财政与货币政策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显著,且有提高趋势,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升值 均衡汇率 误差修正模型 汇率错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侯天宇 申童童
文章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增加值物量生产函数,施加了消费者预算约束,以此将外生的最终使用物量及增加值价格指数内生化处理,再基于约束型假设尝试构建了人民币潜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将其与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同一时期的外生冲击,潜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比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反应大(更敏感),并且价格指数差异为两种实际有效汇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潜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增加值价格指数对增加值物量需求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扰动(金融危机)、经济政策的改变(政府支出、贸易依存度的变化)等外生冲击是引起潜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之一。通过文章构建的实际有效汇率能够探究通过外生冲击刺激要素价格变动的传导机制,进而为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此外,通过研究各国在达到充分就业情况下的最终使用物量和要素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可以探究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深化改革间的联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传哲 王春平
经济转轨过程中,汇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生结构突变。本文运用基于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建立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ERER)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多数基本经济要素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2002年以后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关键词:
结构突变 均衡实际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智君 施建淮
本文探讨了经济均衡的产业结构和内部实际汇率。理论分析指出,经济均衡的内部实际汇率和产业结构主要由无差异效用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储蓄率决定;外部实际汇率贬值加速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若消费偏好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时,服务业对工业的实际产出比下降,内部实际汇率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偏好从服务转向工业品时,内部实际汇率倾向于贬值。实证分析支持理论结论。
关键词:
人民币 实际汇率 产业结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杰
本文构建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以量化估算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根据中国2005年投入产出表编制了中国2005年社会核算矩阵作为CGE模型的基础数据集。论文的主要结论:除服务业、建筑业外,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使大部分产业产出下降,升值的财富效应导致国内购买力增强,服务业、建筑业产出随之增加;升值使农业部门的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服务业、建筑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大部分非农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都趋于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
汇率动态与总供求视角下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分析
人民币自然均衡实际汇率:1978—2004
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性因素研究——“Balassa-Samuelson假说”的扩展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分析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各产业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分析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错位程度的测算研究:1960~2005
人民币内向均衡实际汇率与错位测算:1997-2007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性因素——“巴拉萨·萨谬尔森假说”的扩展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197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