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9)
- 2023(6951)
- 2022(5451)
- 2021(5436)
- 2020(4008)
- 2019(9526)
- 2018(9396)
- 2017(15955)
- 2016(9536)
- 2015(10773)
- 2014(10958)
- 2013(9721)
- 2012(8823)
- 2011(7973)
- 2010(8224)
- 2009(7136)
- 2008(6991)
- 2007(6048)
- 2006(5281)
- 2005(4739)
- 学科
- 济(28741)
- 经济(28703)
- 管理(22409)
- 教育(20185)
- 业(19488)
- 企(17486)
- 企业(17486)
- 中国(14755)
- 方法(12564)
- 理论(12466)
- 数学(9597)
- 数学方法(9450)
- 学(8937)
- 教学(8586)
- 财(8250)
- 农(7636)
- 业经(7546)
- 发(6020)
- 技术(5820)
- 发展(5388)
- 制(5343)
- 和(5265)
- 展(5265)
- 农业(5079)
- 地方(4907)
- 贸(4781)
- 贸易(4777)
- 学法(4701)
- 教学法(4701)
- 融(4637)
- 机构
- 大学(126602)
- 学院(121423)
- 研究(41754)
- 济(41500)
- 管理(40835)
- 经济(40324)
- 理学(35708)
- 理学院(35200)
- 管理学(34481)
- 管理学院(34228)
- 教育(29886)
- 范(27618)
- 师范(27494)
- 京(27335)
- 中国(25259)
- 师范大学(22870)
- 科学(22732)
- 财(21006)
- 江(18977)
- 所(18901)
- 北京(17976)
- 中心(17928)
- 研究所(17188)
- 财经(16918)
- 职业(16858)
- 技术(16645)
- 经(15492)
- 州(15427)
- 院(15427)
- 经济学(13562)
- 基金
- 项目(78610)
- 研究(68492)
- 科学(64380)
- 基金(53883)
- 家(44901)
- 国家(44311)
- 社会(41873)
- 教育(41048)
- 社会科(39263)
- 社会科学(39258)
- 科学基金(38371)
- 省(31334)
- 编号(30728)
- 划(28349)
- 成果(28012)
- 基金项目(27373)
- 课题(24604)
- 年(21440)
- 自然(21295)
- 自然科(20811)
- 自然科学(20806)
- 自然科学基金(20459)
- 资助(20282)
- 部(19706)
- 重点(19279)
- 规划(19226)
- 项目编号(18670)
- 教育部(18447)
- 性(18385)
- 发(17508)
共检索到186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关键词:
实践逻辑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校长领导的行动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据此可以推理出校长的领导行为是学校场域、符号资本及校长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构化的产物,这一行动逻辑对认识、理解现实学校中多样化的校长领导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校长领导 行动逻辑 实践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实践逻辑 实践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系统探讨了本纳从其实践学的角度对教育和教育科学的自身逻辑的寻求:教育行动的构造原则和调节原则,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这一问题史的系统的建构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学 自身逻辑 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久红
充分展示了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中华民族之主体意识、战略定力、政治自信和理论自觉。政治方略需要社会高度认同、需要"落地的"体制机制、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入把握并自觉遵循这一政治逻辑,中国必将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新时期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德刚 蒋建华
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实践理论认为行动者的惯习由其所处的场域形塑,场域是各种社会位置之间客观关系构成的网络,资本则是行动者社会实践的工具。从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出发,“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生成空间是其实践的场域、生成工具是其实践的资本、生成逻辑是其实践的惯习。“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生成路径是创设产教融合场域,实现教育场域与产业场域的互通;要注重各类资本的合理调配,使“双师型”教师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优化提升;“双师型”教师个体和团体都要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场域的要求,通过新的实践行为生成新的实践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海燕 祁占勇
于海燕、祁占勇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中撰文,从满足社会和人发展需要的视角进行反思,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务"实"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偏失。对此,作者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逻辑理路提出对策建议。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是与情境相联系、与具体的时空有关的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而,务"实"成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实践在我国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圣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但却制造了相同的结果,即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这种脱离使得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得不遵照实践者自身的经验逻辑。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首要特征,教育博士来自于实践,同时也为了改造当下的实践。教育博士要进行的教育实践绝不意味着经验的行动化或技术的操作化,而是遵从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逻辑和行动的逻辑,通过赋予实践以价值性和理论性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行动。
关键词:
教育博士 教育实践 价值实践 理论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永国
教育研究中盛行的实践崇拜实质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教条、独断论及思维方式。它肇始并形成于近代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新改造,更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取向中稳固下来。实践主义的实践崇拜已导致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者自身的多重异化。教育理论研究的转向表明,必须走向理性地、真正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实践批判无疑是这种转向的前提和应有之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批判体现为以理论的方式面对教育实践、对实践优先性进行合理性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全面而审慎的理论审视。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主义 教育实践 实践批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实践逻辑"是在实践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逻辑。深入了解教育实践,摆脱"经院认识论"的羁绊,考察纯粹认识论赖以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有可能在理论上重建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实践逻辑,并且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订和完善理论。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论 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学位授予、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此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从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治理等概念内涵来看,需要目录与清单“并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科专业目录“并表”、放权与规范“并进”。从历时性的制度演进逻辑来看,此次制度调整呈现出内涵认知不断深化、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应把握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改革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目录 调整 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清理,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其中,既有学理冲突的原因,又有政治历史的背景,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问题和负担。对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既不在于否定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不在于理论改变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而在于重新认识教育理论存在的自足性,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杂而多样的关联方式,改变在两者关系上长期形成的自以为不证自明的逻辑。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逻辑关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刘晶晶 闫志军
学校制与学徒制是我国两种主要职业教育制度,二者均存在优势与不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精湛技术的现代工匠,需要融学校制与学徒制为一体,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基于默会知识、技能获得等基础理论,完整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完整要素、完整知识、完整教师、完整过程四个方面。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对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完整职业教育制度应完善不同层级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实现学校制与学徒制相互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现代工匠成长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完整职业教育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纯余
职业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是对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回归,是贯彻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对自身发展境遇的顺应和超越。加强职业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应组建教学团队,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群体的行动意识与课程整合能力,在承扬历史经验与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系统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全面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黄明理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按需分配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