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7)
- 2023(17140)
- 2022(14787)
- 2021(14015)
- 2020(11623)
- 2019(26951)
- 2018(26669)
- 2017(51240)
- 2016(27823)
- 2015(31259)
- 2014(31058)
- 2013(30315)
- 2012(27625)
- 2011(24689)
- 2010(24748)
- 2009(22300)
- 2008(21745)
- 2007(18710)
- 2006(16162)
- 2005(13929)
- 学科
- 济(107876)
- 经济(107742)
- 管理(80800)
- 业(74915)
- 企(64103)
- 企业(64103)
- 方法(53419)
- 数学(45809)
- 数学方法(44999)
- 农(28199)
- 中国(27369)
- 财(27180)
- 学(25782)
- 业经(24762)
- 理论(22231)
- 地方(20049)
- 农业(19049)
- 制(18282)
- 贸(18128)
- 贸易(18115)
- 和(17976)
- 技术(17886)
- 易(17578)
- 务(17574)
- 财务(17490)
- 财务管理(17454)
- 企业财务(16500)
- 环境(16136)
- 划(15497)
- 银(15035)
- 机构
- 大学(390125)
- 学院(387899)
- 管理(154036)
- 济(148268)
- 经济(144895)
- 理学(134671)
- 理学院(133167)
- 管理学(130313)
- 管理学院(129628)
- 研究(126296)
- 中国(92288)
- 京(82832)
- 科学(80985)
- 财(66785)
- 农(63508)
- 所(62715)
- 业大(60359)
- 研究所(57669)
- 中心(57664)
- 江(55727)
- 财经(54392)
- 范(52037)
- 北京(51745)
- 师范(51431)
- 农业(50041)
- 经(49593)
- 院(46606)
- 州(45422)
- 经济学(44580)
- 技术(43034)
- 基金
- 项目(273613)
- 科学(215066)
- 基金(198358)
- 研究(197593)
- 家(174218)
- 国家(172779)
- 科学基金(148658)
- 社会(122459)
- 社会科(115898)
- 社会科学(115865)
- 省(107126)
- 基金项目(104641)
- 自然(99001)
- 自然科(96744)
- 自然科学(96717)
- 自然科学基金(94947)
- 教育(93044)
- 划(90970)
- 资助(82453)
- 编号(80915)
- 成果(64999)
- 重点(61642)
- 部(59918)
- 发(57327)
- 创(57190)
- 课题(55802)
- 创新(53225)
- 科研(52716)
- 教育部(51462)
- 大学(51300)
- 期刊
- 济(154871)
- 经济(154871)
- 研究(109374)
- 中国(72127)
- 学报(64528)
- 科学(58843)
- 管理(56598)
- 农(56463)
- 财(51053)
- 大学(49191)
- 教育(48875)
- 学学(46176)
- 农业(39391)
- 技术(36542)
- 融(28083)
- 金融(28083)
- 财经(26083)
- 业经(25755)
- 经济研究(25241)
- 经(22326)
- 图书(21356)
- 业(20703)
- 问题(19892)
- 科技(19060)
- 版(18897)
- 技术经济(18390)
- 理论(17740)
- 统计(17077)
- 业大(16959)
- 现代(16684)
共检索到54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雪春 杜建国 陈万明 王文华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构建实践社群成员知识流动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利用312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动工具性态度、情感性态度、规范信念和遵从动机对知识流动意向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流动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发送控制力对知识流动意向和知识流动行为均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吸收控制力对知识流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吸收控制力对知识流动意向的影响不显著,知识流动习惯和知识流动意向对知识流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易用条件在知识流动意向与知识流动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雪春 杜建国 陈万明 王文华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构建实践社群成员知识流动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利用312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动工具性态度、情感性态度、规范信念和遵从动机对知识流动意向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流动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发送控制力对知识流动意向和知识流动行为均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吸收控制力对知识流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吸收控制力对知识流动意向的影响不显著,知识流动习惯和知识流动意向对知识流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易用条件在知识流动意向与知识流动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庆宏 王双龙
员工发言行为作为一种主动性行为对于个人和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其前因变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其解释力也不够突出,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指出员工的发言行为的前因变量为发言意愿,而发言意愿分别受到对发言的态度、发言行为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及其外生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员工发言行为决定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季 耿健男 肖宇佳
学术创业能将学术机构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机会型创业,因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并在近年来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学界对于个体从学术人员向学术创业者转变的行为过程所知有限。学术创业意愿是理解复杂学术创业行为过程的关键,围绕学术创业意愿分析影响意愿形成的前因变量和行为的转化因素对于理解学术创业行为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意愿形成和行为转化的两阶段学术创业行为整合模型。研究发现,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阶段,学术创业意愿受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在学术创业行为转化阶段,从学术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创业行为需要情境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激活和调节。本文通过学术创业意愿将学术创业行为与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联系起来,为揭示学术人员向学术创业者转化的行为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学术创业行为的针对性政策也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照英
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企业产品定价的TPB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产品定价决策中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等三个方面。TPB模型不仅将传统产品定价因素囊括其中,还充分考虑了决策主体知觉等行为因素,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定价过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望平 苏冬燕 陈晓星 刘滨
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引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建立理论模型,以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周边居民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感知有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信任对公众接受内陆核电建设重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行为态度和信任对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内陆核电重启的公众接受度与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感知有用对行为态度和信任有积极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恩华 韩明燕 单红梅 张龙 韦琪
员工建言对组织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能快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了工会实践对员工建言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建言效能感和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其中的传导作用,对来自46家企业的368名员工样本进行分析,并检验相关假设。研究发现:工会实践水平越高,员工越倾向于建言;工会实践通过心理安全感、建言效能感和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影响员工建言。工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和建言效能感,解决员工不敢建言和建言无效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够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员工建言。研究结果既为企业管理者提升员工建言水平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又为增强工会—企业合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伟
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形成受到环境敏感度、环境知识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主观规范和态度等中介变量对环境行为意图和环境行为产生作用。针对山东省内大中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知识不仅影响居民的环境敏感度,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态度,是环境行为最重要的前置变量;环境敏感则通过外部规范压力、内在态度和行为控制感影响环境行为意图;环境价值观能直接影响居民的环境态度。因此,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激发应以环境知识和敏感度为基础,进而形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环境行为。
关键词:
环境行为 环境敏感 环境知识 行为意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柴海燕 何婕滢 杨雨哲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者的外出旅行就是体验异域文化,感受文化生态的过程。人们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与文化旅游地相关的文化符号,从而形成相关文化印象,旅游出行就是受已有的文化依恋影响,去感受、验证、修正文化印象,重组自我文化图式的过程。因此,文化依恋是旅游意向的前提条件,诱发了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本文选取庐山作为案例地,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引入文化依恋作为自变量,提出相关假设。结果表明:(1)潜在旅游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显著影响;(2)文化依恋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形成3条平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潜在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基于结论得到文化旅游目的地宣传与建设方面的发展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明月 陈亚琼 杜建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增加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变量,构建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均能影响环境创新意愿,并通过意愿变量间接影响FDI企业实际环境创新行为;感知行为控制和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则能够直接对环境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FDI企业 环境创新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小兰 郝玶漪
职业怀疑是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秉持的执业原则,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个体稳定的怀疑特质或暂时的怀疑状态都会影响审计师的职业怀疑行为。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职业怀疑“认知—意愿—行为”的研究框架,进一步分析职业怀疑特质和状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厘清职业怀疑的形成机理,为提高审计师的职业怀疑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高亮 张璐璐 邱咸 朱文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探讨渔民参与专业合作组织行为产生的机理。通过界定渔民合作态度、主观规范和直觉行为控制的内涵,将其细分为合作态度、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等5个变量,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它们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合作态度主要通过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合作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参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指令性规范对合作意愿无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参与行为,政府支持在合作意愿向参与行为转换中起重要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和原 李景平
领导干部“不作为”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阻碍,亟需得到有效治理。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加入“过去行为”和“外部因素”两个变量对研究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继而基于924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假设检验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领导干部的消极态度、对周围消极评价感知以及对困难程度的感知均对“不作为”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干部的过去行为经历对“不作为”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够显著,而包括“监督约束”等在内的外部因素除了直接对领导干部的“不作为”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还作为中介变量与领导干部“不作为”行为意向共同影响“不作为”行为。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TPB) 领导干部 不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