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0)
2023(5608)
2022(4597)
2021(4633)
2020(3589)
2019(7990)
2018(8273)
2017(13755)
2016(8557)
2015(10135)
2014(10665)
2013(9490)
2012(9085)
2011(8122)
2010(8418)
2009(7565)
2008(7577)
2007(7215)
2006(6323)
2005(5749)
作者
(24840)
(20477)
(20387)
(19543)
(12905)
(9917)
(9612)
(8207)
(7958)
(7706)
(7023)
(6850)
(6642)
(6619)
(6580)
(6543)
(6193)
(6166)
(6136)
(5815)
(5461)
(5183)
(5148)
(5045)
(4853)
(4668)
(4648)
(4504)
(4413)
(4387)
学科
(22297)
经济(22246)
管理(19660)
(14527)
教学(12371)
(12220)
企业(12220)
理论(10664)
中国(8688)
教育(8391)
(8097)
学法(7750)
教学法(7750)
(7707)
(7509)
(7358)
方法(7056)
(6287)
学理(5751)
学理论(5751)
业经(5305)
(5276)
银行(5257)
数学(5195)
(5071)
(4958)
金融(4951)
数学方法(4920)
地方(4840)
农业(4505)
机构
学院(113252)
大学(111645)
研究(40566)
管理(32824)
(32095)
经济(30770)
中国(29651)
科学(27048)
理学(26637)
理学院(26176)
(25898)
管理学(25180)
管理学院(24956)
(21983)
(21681)
(21440)
师范(21361)
(20786)
技术(19985)
研究所(19332)
中心(19176)
教育(18362)
(17611)
业大(17273)
农业(17267)
北京(16821)
师范大学(16741)
(16671)
职业(16575)
(14891)
基金
项目(68964)
研究(55291)
科学(50920)
基金(42551)
(37498)
国家(37057)
教育(31083)
(30147)
科学基金(29652)
社会(28211)
社会科(26227)
社会科学(26222)
编号(26037)
(25373)
成果(24175)
基金项目(21394)
课题(21044)
(18400)
自然(18383)
资助(18142)
自然科(17937)
自然科学(17929)
自然科学基金(17557)
重点(16691)
项目编号(15295)
(14747)
(14715)
(14600)
规划(14068)
大学(13907)
期刊
(43476)
经济(43476)
教育(38330)
研究(37069)
中国(36565)
学报(21783)
(21109)
科学(17079)
大学(16555)
技术(15432)
(15391)
学学(14794)
管理(14474)
农业(14054)
职业(12014)
(9983)
金融(9983)
图书(8465)
技术教育(7868)
职业技术(7868)
职业技术教育(7868)
(7405)
(7150)
论坛(7150)
(7090)
业经(7040)
财经(6745)
书馆(6168)
图书馆(6168)
业大(6091)
共检索到191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莉  卢乃桂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师的道德诉求和期待向来极高,在政策和社会层面都惯常以此来约束和评价教师。然而,在今天变革的时代里,传统上用以支持教师投入工作的价值体系是否仍然发挥效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要回答这些问题,需从教师对"教学专业伦理"议题的理解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教师对以"师德"为名的种种道德诉求认同不一。然而,教学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基本规范遭到忽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亮  
当代教师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追求学校道德目的的达成,以教师为道德主体,重在规约教师的教育行为;专业取向旨在遵循专业主义的要求,以教师为专业主体,重在改善教师的专业品质;实践取向旨在寻求对技术主义的超越,以教师为实践主体,重在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这三种研究取向互有短长,相互交错,为建立一种整合的教师伦理研究范式提供了可能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志强  
在终身教育观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推动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与责任。教师不应受限于外部驱动下的群体学习与被动参与学习,而应该展开有专业诉求和自主学习愿望的内心学习。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内心学习有必然联系,教师内心学习体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使命感、主体自觉性与个体实践性引领下的寻求个人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教师内心学习的实现需要获得外部的有效支持,如学校管理对教师学习的认同与内在激励,教师培训对教师外在学习与内心学习的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内心学习提供的外显化与交互性的平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保华  杨晶  
在力争与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专业化职业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案例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性基础,但在目标、内容与实施方面缺少伦理性思考,其症结在于目标绩效导向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和存在偏见的社会认知。为实现伦理层面的案例教学,要对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机构进行基于合作与开放的文化革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宁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重视其专业伦理素养水平建设。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课程体系。本研究分析了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结构,提出高师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维度及课程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构高师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亚平  钟振国  
当前的教师教育侧重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专业伦理教育,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伦理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教师的调查访谈揭示了教师教学行为伦理缺失的诸种表现,并提出了从"专断"转向"平等"、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分数"本位转向"多元发展"本位、从"控制"导向转向以"人性化"为依归的消解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万海  孔美美  
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显著成果体现为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教师规范伦理陷入了贫弱的尴尬境地。儒家提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进而体悟规范。当前的教师专业伦理客观上需要实现由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转换。这样才能化解当前规范伦理的困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必须克服传统师德生成方式的不足,实现从身份伦理向专业伦理、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注重教师专业伦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苏豫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相反的伦理,一种是由外而内的规范性伦理,一种是由内而外的德性伦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就是实现两种不同类型伦理的辩证统一。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伦理应采取不同的构建路径,在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同时,实现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向注重专业层面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教学伦理是教育“善”在教学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涉及平等、关爱、耐心、尊重等有关教学实践的品质。教学伦理之于大学教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但当前在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尚处于边缘化状态:关于大学教师教学伦理的理性认识模糊,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活动缺乏对教学伦理的关注,大学教师教学伦理研究几近空白。根源在于大学教师教育从业者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观尚处于技术理性主导期、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导向异化。未来亟待加强理论研究以凝聚各方共识,制定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规范以明确教学行为标准,开发专门的研习平台和资源以提供组织支持,加强教师个体的教学伦理反思以提升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本陆  王婵  
长期以来,教学伦理研究一般采用职业伦理视角研究教学伦理活动,把学生视为教学伦理生活的旁观者。当前,有必要转换研究视角,采用活动伦理视角来观察分析教学伦理活动,即把教学伦理活动理解为师生共同的道德生活。从活动伦理视角看,学生主体问题是教学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努力建构教学伦理研究的学生主体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学生是教学伦理活动的责权主体,教学伦理活动是学生道德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斌  姜朋  钱小军  
职业伦理课程该如何教的问题可以细化为几个子问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采用何种教学工具?如何给学生定位?如何界定教师的角色?由于职业伦理教育关乎学生的精神养成和品格塑造,单纯的知识传授方法无法发挥作用,而案例教学在呵护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推动其熟悉了解行业、职业等背景信息,容纳开放性讨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职业伦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颖  
在美国,高等院校、高校教师专业组织和以政府为代表的科研资助者三类主体的不同规约组成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规范体系。相关规范以维护源自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学术自由"等理念为出发点,就高校教师对学术、学生、同事、所在的学术共同体、社会的专业责任进行规定,并设计了严谨的执行处理机制。总结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相关规范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尹弘飚  
后工业时代发生的社会转型使情绪劳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实质,情绪劳动是教师在其专业规范和情绪法则的限制下必须从事的一类情绪管理工作。对教师专业实践来说,情绪劳动同时具备压迫性和酬劳性两个侧面,这对我们理解教师的职业形象和专业规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来兵  郑文华  
教师专业化在学校实践中经常出现唱"独角戏"的窘境。教育工作者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误读是窘境产生的主要原因,走出窘境需要重新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处理好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团体学习和个人学习以及管理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