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2)
- 2023(15424)
- 2022(13454)
- 2021(12495)
- 2020(10678)
- 2019(24507)
- 2018(24376)
- 2017(47546)
- 2016(25862)
- 2015(29240)
- 2014(29139)
- 2013(29002)
- 2012(26419)
- 2011(24012)
- 2010(24264)
- 2009(22478)
- 2008(22037)
- 2007(19547)
- 2006(17288)
- 2005(15209)
- 学科
- 济(109050)
- 经济(108900)
- 业(80663)
- 管理(76324)
- 企(59152)
- 企业(59152)
- 方法(51093)
- 农(48901)
- 数学(45339)
- 数学方法(44745)
- 农业(32440)
- 财(28342)
- 业经(26809)
- 中国(26581)
- 制(24033)
- 学(21260)
- 地方(20669)
- 贸(18298)
- 贸易(18289)
- 易(17755)
- 务(17366)
- 财务(17282)
- 财务管理(17242)
- 体(17074)
- 技术(16647)
- 银(16461)
- 银行(16421)
- 企业财务(16414)
- 理论(16341)
- 环境(15988)
- 机构
- 学院(371677)
- 大学(371436)
- 济(151298)
- 管理(149489)
- 经济(148171)
- 理学(130505)
- 理学院(129140)
- 管理学(126749)
- 管理学院(126074)
- 研究(121301)
- 中国(91911)
- 京(77723)
- 科学(74323)
- 农(74307)
- 财(69892)
- 所(60560)
- 业大(60542)
- 农业(57190)
- 中心(56035)
- 财经(55791)
- 研究所(54803)
- 江(54485)
- 经(50860)
- 北京(48533)
- 范(47189)
- 师范(46775)
- 经济学(44927)
- 州(43647)
- 院(43140)
- 财经大学(41319)
- 基金
- 项目(254947)
- 科学(201420)
- 研究(187097)
- 基金(186432)
- 家(161664)
- 国家(160316)
- 科学基金(138540)
- 社会(118898)
- 社会科(112523)
- 社会科学(112494)
- 省(99837)
- 基金项目(98689)
- 自然(89992)
- 自然科(87878)
- 自然科学(87863)
- 自然科学基金(86271)
- 教育(85463)
- 划(83113)
- 资助(77355)
- 编号(76571)
- 成果(61885)
- 部(57090)
- 重点(56477)
- 发(53756)
- 创(52746)
- 课题(51989)
- 制(49338)
- 创新(49170)
- 教育部(48988)
- 国家社会(48854)
- 期刊
- 济(166730)
- 经济(166730)
- 研究(107554)
- 农(73946)
- 中国(71176)
- 学报(59219)
- 科学(54240)
- 财(52331)
- 管理(51901)
- 农业(50034)
- 大学(45995)
- 学学(43654)
- 教育(38129)
- 融(34949)
- 金融(34949)
- 技术(31675)
- 业经(31167)
- 财经(27175)
- 经济研究(24384)
- 业(24020)
- 经(22962)
- 问题(22926)
- 版(19009)
- 技术经济(18302)
- 理论(18014)
- 科技(17779)
- 统计(17462)
- 图书(16754)
- 现代(16647)
- 世界(16472)
共检索到541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双燕 黄纯艳
宁志新教授的新著《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是迄今为止关于隋唐使职制度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爬梳史料,对隋唐,特别是唐代的使职数量进行了新的统计,补充了175个前人未统计出的唐代使职;二是考察了汉唐时期使职制度的沿革演变,将隋唐使职制度置于使职制度的演进历程中加以探讨。《隋唐使职制度研究》还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一是该书所体现的近年来日显珍贵的扎实朴素的实证研究风格;二是重视对各种使职的发展所寓含和反映的变化的考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嘉兴 张涛 韩传模
中央财计组织制度是国家财政和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统一,在历史发展中体现出鲜明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在专业分工与综合协调的驱动下,隋唐中央财计组织制度的演进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工作运行的合理化过程,最终形成以会计、国库、审计、行政监察四大部门相互协调而制衡的综合体系。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应借鉴隋唐中央财计组织制度的有益经验,一方面在宏观管理领域建立起权责利博弈的顶层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在微观控制领域完成财计职能整合与优化,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管理工作的效能最大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伦 林茂松 蒋勇杰 陈涛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群体,本文从社区自治的中观层面研究失地农民在被动城市化和社会机制强制性变迁的压力下适应社区自治制度的行为和表现出的特征。失地农民在适应社区自治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制度认知模糊、制度认同摇摆、制度参与矛盾和制度归属无奈四个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社区自治制度生存的畸形政治生态,次要原因是失地农民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区自治 制度变迁 制度适应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远博 刁培俊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振滨 郑逸芳 林丽梅 许佳贤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多个层面对农户林业经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基于福建省林权改革"一村一策"的现实基础,选取典型样本村,文章探讨了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农户间地块数量及林地规模的变动差异较大;林地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变大;林地破碎化程度小幅降低。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加大对林农的资金支持,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引导林农转变经营观念,鼓励多种形式经营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林林 马良 宋芙蓉 左登华
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北部的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区,采用1987、1995和2003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各时期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及1987-1995、1995-2003两个时间段内的农田与其它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过程。结果表明:1987~2003年间,农田面积增加,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形状规则,分布趋向于均匀,并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农田主要是与草甸、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居民地等类型之间进行转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张庆霞 陈林
通过小区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结合,以便从微观尺度揭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制图与农户调查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马儿庄村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马儿庄村近60年经历了由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前50年土地利用引起土地逐步退化,后10年土地迅速恢复。在人口增长和政策驱动下前50年耕地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的扬黄水分和养分输入,使耕地面积下降。在利用过度和使用政策不当的作用下,草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禁牧之后迅速恢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沙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青 徐勇
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揭示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及其系统耦合要素演变过程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农牧模式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各监测站数据和吴起县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等数据,模拟分析了吴起县种植业作物产量与泥沙流失量随人均梯田面积的变化特征,评价了吴起县草畜业生态经济耦合现状并模拟分析了预计可达到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不仅能小幅度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大幅度减少泥沙流失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可以定量表征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其状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祝宏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远 华璀 王娟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本才
墓志文献在传世文献的辑佚、校勘和考订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几种大型墓志拓本汇编,在其他学者集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经籍二十四种,并稍加考辨,以期对了解隋唐人之著述情况有所补益。
关键词:
墓志 隋唐经籍 辑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涛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文教发达,制砚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更是得到显著发展,砚的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术不断专业化和艺术化,砚式风格日趋多元,制砚区域愈加广泛。由于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对制砚业鲜有专论,故而在综合运用考古资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时期制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有助于增进人们的了解,深化相关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越人
隋唐的田制、税法与户籍统计于越人隋唐时均田制,是由北朝演化而来的。但隋以前,均田制仅推行于北方。隋以后,始推行到全国。《隋书·食货志》:“(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阎正,党长比族正,以相检察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泽胜
2010年6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西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站在新农保受益群体的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运行效果,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农牧民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本文的分析表明农牧民群众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主要受农牧民对新农保的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抱怨和信任五项重要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满意度的政策措施,以期提高新农保制度的实施绩效和农牧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西藏 新农保 满意度 实施绩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慧 杜富林
面对小牧户与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机衔接的现实困境,规模经营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保障牧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为了厘清综合效率、平均效益与总效益随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探寻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用锡林郭勒盟410份牧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率、平均效益与总效益均表现出“倒U型”趋势。(2)综合效率在经营规模对平均效益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中介效应;总效益能够调节经营规模对综合效率水平的影响。(3)综合效率、平均效益以及总效益极大值点对应的经营规模分别为1033羊单位、775羊单位与910羊单位。最后,本文提出对策建议,期望为牧户的生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