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3)
2023(10267)
2022(8428)
2021(7648)
2020(6621)
2019(14944)
2018(14726)
2017(28532)
2016(15172)
2015(16767)
2014(16360)
2013(16248)
2012(14677)
2011(12912)
2010(13289)
2009(12890)
2008(13269)
2007(12073)
2006(10795)
2005(10352)
作者
(41411)
(34706)
(34656)
(32754)
(22331)
(16454)
(15571)
(13280)
(12931)
(12454)
(11906)
(11578)
(11433)
(11160)
(11018)
(10410)
(10333)
(10032)
(9946)
(9915)
(8595)
(8495)
(8351)
(8088)
(7736)
(7702)
(7672)
(7669)
(6805)
(6748)
学科
(82563)
(78169)
企业(78169)
(69383)
经济(69264)
管理(68427)
(30990)
方法(29686)
业经(27072)
(23270)
(22884)
财务(22865)
财务管理(22839)
数学(21861)
企业财务(21745)
数学方法(21721)
(19828)
农业(16647)
技术(16523)
(15363)
(15360)
贸易(15352)
(15071)
中国(14578)
(14242)
(14101)
体制(13713)
(12632)
(12433)
企业经济(12369)
机构
学院(222280)
大学(216510)
(99407)
经济(97721)
管理(93236)
理学(79685)
理学院(79020)
管理学(78248)
管理学院(77823)
研究(65509)
中国(55546)
(52918)
(43972)
财经(40807)
(36999)
(34929)
科学(34648)
(33684)
(31459)
中心(30221)
经济学(30126)
财经大学(29987)
业大(28454)
商学(28030)
商学院(27794)
北京(27349)
研究所(27306)
经济学院(27223)
(26937)
农业(26136)
基金
项目(137766)
科学(111777)
研究(104231)
基金(103703)
(87478)
国家(86670)
科学基金(77732)
社会(69992)
社会科(66574)
社会科学(66559)
基金项目(54868)
(53568)
自然(48762)
自然科(47710)
自然科学(47699)
自然科学基金(46961)
教育(46740)
(43045)
资助(41598)
编号(41018)
(33836)
(33141)
成果(32448)
(32290)
(31572)
重点(30014)
国家社会(29367)
创新(29249)
(28582)
人文(28123)
期刊
(116585)
经济(116585)
研究(67623)
(47653)
中国(43836)
管理(41292)
(32897)
科学(27193)
学报(25910)
(24403)
金融(24403)
农业(22261)
大学(21785)
财经(21607)
学学(20938)
业经(20897)
技术(20625)
(18505)
经济研究(18010)
教育(16168)
问题(15311)
财会(14385)
(14118)
(13828)
技术经济(13447)
会计(12431)
现代(11977)
世界(11901)
国际(11610)
商业(11105)
共检索到34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一、国营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三大难点从1985年始,我国国营企业改革迈了几大步,先后实施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使传统条块分割的封闭经济体制受到全面冲击而趋于解体,企业由过去的生产型迅速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生产经营开始面向市场,呈现出相对活力。可见这些改革措施的初始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上述措施的基本点主要着眼于政府的放权让利,以利益机制来刺激企业的活力。利益机制虽然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行为短期化”、“工资侵蚀利润”、技术改造进程放慢等一系列现象。事实表明,放权让利的效果已发展到了尽头,经营承包责任制只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庆  
一、股份制与石油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经过10年改革,石油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严重弊端。目前,石油企业主要面临储产比下降、全行业亏损、原油产量徘徊不前、资金短缺、严重缺乏发展后劲等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实质上是石油企业经营机制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珏   齐亦农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重新塑造市场主体——企业。出路则在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经营者,成为市场的主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纲  
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股份制热”或“股票热”正在兴起,人人都在谈论股份制,各地部在研究股票市场,一些人认为只要实行了股份制,就可以实现对国营企业的改革,解决国营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国有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对于在目前各方面约束条件下股份制在提高国营企业经济效率方面所能起的作用,以及对于我们在推进股份制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根源  
德棉建厂于1958年,是大跃进的产物。1984年以前,生产和经营一直处于落后局面。自1984年以来,德棉彻底翻了身,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在当前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1991年德棉经济效益处全国同行业前10名,1992年1—10月又上升到第5名,已上交利税2500万元。从1984年以来,德棉的主要变化有: 一、企业规模急剧扩大。1984年德棉固定资产原值只有2200万元,在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到1992年固定资产达到1.2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佶   周翔  
如果说国营企业的颓势根源于其经营活动权贵不清、商品生产者主体地位不明的认识属实,那么,股份化改革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的优越之处在于它指出了一种至少是理论上的可能,这就是国家在法律上对企业(以下如无说明均指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并不一定要通过直接控制和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来体现,从而有可能以一种“国有”但不“国营”的方式,来改变国家行政部门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局面。尽管到目的为止,有关股份化改革思路的表述,似乎都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由企业完全独立经营的问题,但企业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鲁  
自从紧缩财政支出和货币信贷以来,银行储蓄存款月月大幅度增长,持久不衰。这是物价稳定、币值稳定的直接反映。随之兴起了一种议论,就是害怕储蓄存款是笼中虎,一旦笼子破了,老虎就会出来伤人,所以主张设法减弱储蓄存款增长的势头。随之兴起的又一种议论,就是发行债券、股票比发展银行储蓄存款好。理由是债券、股票乃是固定长期投资,不象储蓄存款那样可以随时提取。我认为这些议论然否,值得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展良  
一、关于搞好搞活国营企业的标志问题一个好的标准、标志以其具有目标性、针对性、适用性、简明性、完整性为要领。根据国营企业的现状和10年搞活国营企业的成就和症结,其搞好搞活的标志可作如下规定:第一,根据企业独立经营应有的规范要求,国营企业依法具有充分的自主运作权力;第二,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意荣  
文章认为,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仍然不能适应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使我国农业的再上新台阶处于矛盾的困扰之中。改革的方向是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使其建立在多渠道、少环节、费用低、便于民、效益高,并能适应各种商品的特点和产销规律,具有较高的社会化服务程度的基础之上。为此,应当把股份制运用于农村的商品流通领域。文章还提出了用股份制改造农村供销企业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新生  
深化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福建省轻工业安装公司刘新生搞活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国经济转轨,顺利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环节或决定性因素。能否把国有企业搞活,关系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以至整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士杰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表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股份制产生于14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荷、英等欧洲其他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股份制逐渐成为许多企业的主要组织格式,并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姚乃鉴   吴德明   胡柯宏  
“三多一少”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后,随着市场多渠道、多层次更为开放的激烈竞争,国营批发商业如何摆脱困境、站稳脚跟,已成为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许多企业出现效益滑坡,甚至濒临倒闭。但是,浙江省余姚市(县级市)商业局系统16家企业、4000多职工,及时调整策略,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求发展,经济效益连续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志  
大中型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中型国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衡量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因此,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思考与探讨不是短期的、应急的、改革意义上的,而是长远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大中型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研究与探讨,力求根本改革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 一、社会主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回声什么是社会主义?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天明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这种财产组织形式的性质、作用、地位被社会逐步确认,国营企业股份化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今后改革的大趋势。但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现有国营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过程中的社会成本问题还未被人们充分重视。本文将结合科思的理论在对国营企业股份化的实质研究基础上,对股份化的社会成本作一些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