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4)
2023(3147)
2022(2751)
2021(2589)
2020(2275)
2019(5157)
2018(5019)
2017(9974)
2016(5720)
2015(6622)
2014(6645)
2013(6758)
2012(6287)
2011(5682)
2010(5879)
2009(5351)
2008(5504)
2007(4974)
2006(4686)
2005(4448)
作者
(18062)
(15126)
(14886)
(14385)
(9418)
(7315)
(6800)
(5705)
(5628)
(5469)
(5193)
(5071)
(4786)
(4773)
(4755)
(4641)
(4512)
(4500)
(4288)
(4202)
(3819)
(3689)
(3664)
(3403)
(3335)
(3312)
(3310)
(3291)
(3139)
(3050)
学科
(24059)
经济(24026)
(16965)
管理(15908)
(11696)
企业(11696)
方法(10365)
(9485)
数学(9213)
数学方法(9042)
(7313)
中国(6681)
农业(6319)
(5583)
业经(5522)
(5051)
(4791)
贸易(4787)
(4643)
地方(4338)
(3959)
银行(3942)
环境(3775)
(3745)
理论(3689)
收入(3624)
(3607)
教育(3574)
(3557)
(3447)
机构
大学(85491)
学院(85418)
(36728)
经济(35906)
管理(31589)
研究(31354)
理学(26432)
理学院(26117)
管理学(25612)
管理学院(25465)
中国(24780)
科学(19174)
(19116)
(18777)
(17353)
(16988)
研究所(15067)
农业(14871)
业大(14659)
(14563)
中心(14486)
财经(13083)
北京(12156)
(11682)
(11637)
师范(11533)
(11206)
(11130)
经济学(10958)
(10438)
基金
项目(52855)
科学(41238)
研究(38175)
基金(38004)
(33785)
国家(33485)
科学基金(27923)
社会(24384)
社会科(23114)
社会科学(23106)
(20960)
基金项目(19935)
自然(17737)
教育(17735)
(17707)
自然科(17331)
自然科学(17327)
自然科学基金(17045)
资助(16021)
编号(15389)
成果(13171)
重点(12119)
(11710)
(11642)
课题(11022)
(10740)
国家社会(10187)
创新(10054)
科研(9925)
教育部(9903)
期刊
(44544)
经济(44544)
研究(28527)
中国(19534)
(17860)
学报(14434)
(13323)
科学(12957)
农业(11959)
管理(11668)
大学(10901)
教育(10644)
学学(10132)
(9239)
金融(9239)
技术(7796)
业经(7186)
财经(6664)
经济研究(6496)
问题(6328)
(6138)
(5823)
技术经济(5002)
(4976)
统计(4441)
图书(4356)
(4343)
理论(4306)
资源(3981)
经济问题(3976)
共检索到139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蔺艳芳  
贯彻按要素分配原则 ,必须从思想上澄清认识 ,理顺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正确看待要素回报中的剥削收入 ;承认经营要素的特殊作用 ;明确两极分化并非是按要素分配的必然结果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许建业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能从劳动价值论得到合理解释 ,也不能成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根据。同时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 ,两者无论从分配主体、经济前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以及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不同。现阶段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祥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的地位,缩小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此制度改革,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益分配的模式,优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武爱军  
多年来,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实行的是事业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工资制,职工个人收入主要来自固定工资收入。奖金、业余服务报酬等只占个人收入的10.0%-20.O%,并且平均发放,医院中各级、各类人员的收入档次差距不大,只体现了个人收入分配的保障作用,分配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我院被唐山市卫生局列为人事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服务3项改革试点单位,从2001年底开始进行大胆改革。特别是在医院内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质效工资制,将全体职工个人收入分为质效工资(活工资)和基本工资(固定工资)2部分,使质效工资占个人收入总额的70.0%,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在"让活工资真正活起来"上做文章,探索适合医疗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嘉瑞  
(一)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离开了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是不存在的。 人们在一定社会的利益的实现和实现程度,是由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便是其中的一种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邦根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过程同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总过程。因此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差距过分两极化 ,一定要给以政策上、法制上的限制 ,使所有的经济主体按照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地竞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一)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就是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主要生产条件。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社会进行生产都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条件,缺一生产就无法进行。在这三个生产要素中,劳动者是有生命力的、能动的生产要素,由他来操纵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需要的一种物品。生产工具实际是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飞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讨论较为活跃,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仅对讨论中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商榷,并求教于方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 ,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者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 ,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 ,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 ,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 ,劳动者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 ,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书祥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现阶段具有有别于马克思设想模式的新特点;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体现特定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既可以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又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艳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属于分配关系的范畴。按劳分配,在我们传统理解的涵义里是指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者通过生产劳动,从雇主那里取得维持自身及其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那部分劳动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产权的广泛存在,及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来生产社会财富而采用的分配形式,它要求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要分享一部分剩余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