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
2021(2)
2019(3)
2018(3)
2017(5)
2015(1)
2014(1)
2013(1)
2012(1)
2011(1)
2009(1)
2008(2)
2006(1)
2005(1)
2002(3)
2000(1)
1998(1)
1997(1)
1996(1)
1995(3)
作者
(5)
(4)
(4)
(4)
(3)
(3)
(3)
(3)
(2)
(2)
(2)
(2)
兴华(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学科
(10)
(6)
经济(6)
(5)
管理(5)
业经(4)
农业(4)
农业经济(4)
资源(4)
(3)
(3)
(3)
土地(3)
(3)
草原(3)
(2)
中国(2)
中国农业(2)
(2)
企业(2)
(2)
体制(2)
保护(2)
(2)
(2)
卫生(2)
发展(2)
土壤(2)
土壤学(2)
(2)
机构
大学(23)
学院(22)
中国(11)
研究(10)
科学(10)
(8)
管理(8)
(7)
(7)
经济(7)
(6)
农业(6)
国家(6)
(6)
(6)
教育(6)
(6)
(6)
研究所(6)
(5)
学学(5)
实验(5)
实验室(5)
技术(5)
环境(5)
科学学(5)
科学学院(5)
资源(5)
上海(4)
上海市(4)
基金
项目(19)
国家(18)
(18)
基金(15)
科学(15)
基金项目(9)
(9)
(8)
科学基金(8)
研究(7)
自然(7)
重大(7)
中国(6)
(6)
创新(6)
发展(6)
(6)
科技(6)
重点(6)
专项(5)
大项(5)
大项目(5)
自然科(5)
自然科学(5)
自然科学基金(5)
人才(4)
(4)
(4)
成果(4)
(4)
期刊
中国(14)
科学(8)
(7)
研究(7)
经济(7)
国土(5)
土地(5)
(4)
(4)
学报(4)
(4)
江流(4)
流域(4)
环境(4)
管理(4)
资源(4)
长江(4)
长江流域(4)
(3)
改革(3)
教育(3)
水产(3)
(3)
中国经济(2)
产科(2)
农业(2)
(2)
史研究(2)
战略(2)
林业(2)
共检索到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乡镇国土管理所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前哨阵地,是国土法律政策切入社会和千家万户的融合点,是推进基层土地管理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江苏省渠阳市国土局设36个乡镇国土所,共有94名土管员。近半年来,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大胆实践,在基层国土所建设上有突破,在巩固前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佳良  曹杰  邓波  陈积山  张月学  
为了改善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日益退化及生产力急速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依据羊草克隆生长能力强的特点,在羊草草地分别设计了刀片间距为20与30cm,深度为5、10、15cm共6种组合的切根处理,并在羊草的生长周期内对其高度、密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切根处理均对羊草的生长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切根深度为5和10cm时均能显著提高羊草的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指数(P<0.05),其中以5cm切根深度对羊草的生长最有利。因此得出结论:适宜的切根处理能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爱  陈新军  
根据1990~2001年中西太平洋海域(20°N~25°S、175°W以西)金枪鱼围网鲣鱼作业产量和作业次数,结合不同水层的水温及其温差数据(海表温度SST,12.5 m、237.5 m和287.5 m温度,137.5 m与287.5 m温差),以高产频次的相对比值分别建立各因素的栖息地指数SI,建立单因素一元非线形回归模型。采用连乘法、最小值法、最大值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HSI,并对1990~2001年各月HSI值与实际作业产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连乘法和最小值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5以下的区域;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玉冬  李德平  高海丽  钟文章  
以洞庭盆地东部地区的南大膳、新河口、郭镇市、新墙、桃林寺5幅1955年和1983年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矢量化、数字高程模型和形变模型构建,得到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图,并结合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分布图、洞庭盆地地质资料以及泥沙淤积资料,对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55~1983年期间,南大膳-新河口地区沉降区面积大于抬升区,在其沉降区,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沉降,而在其抬升区,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抬升;(2)郭镇市-新墙-桃林寺地区抬升区面积远远大于沉降区,其沉降区基本沿水域分布,流水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倩倩  郭志华  胡启鹏  武高洁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cm)和深土层(200~400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400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为   金鹏超   朱桂忠  
为了研究温度变动对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度和栖息地的分布的影响,利用2006—2015年秘鲁外海春夏季节(9月至翌年2月)茎柔鱼渔业捕捞数据结合中上层垂直水温数据(0 m, 50 m, 100 m和150 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以及栖息地的时空分布。通过计算适宜栖息地内的茎柔鱼资源量占比,并用2014—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基于垂直水温因子和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可以较好模拟出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秘鲁外海水域各水层水温与栖息地适宜性呈现负相关关系。茎柔鱼的CPUE和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变化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年间和月间差异,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茎柔鱼的渔场重心和栖息地重心存在显著的年间和月间变化,均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同时春季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夏季相比明显减少。茎柔鱼渔场的经纬度重心的月间和年际变化与栖息地经纬度重心的移动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研究表明,茎柔鱼的资源丰度与适宜栖息地密切相关,其适宜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年间和月间变化,这可能是造成秘鲁外海茎柔鱼时空分布变动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为   金鹏超   朱桂忠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的头足类,对气候事件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在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其栖息地的时空分布会产生变化。本研究结合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利用0、50、100和150 m4个水层关键水温因子,计算1950—2015年秘鲁外海基于垂直水温的适宜性指数(SI)以及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分析长时间序列下茎柔鱼渔场垂直水温环境以及适宜栖息地在不同PDO时期的变动规律。结果发现,PDO暖期内秘鲁渔场内4个水层水温明显高于冷期。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与PDO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DO冷期内秘鲁海域的垂向水温变冷,秘鲁外海形成质量较高的茎柔鱼栖息地,导致栖息地适宜性上升,适宜的水温向西北方向移动,适宜栖息地面积扩张且向西北方向迁移;PDO暖期时垂向水温升高,秘鲁外海形成质量较差的茎柔鱼栖息地,栖息地适宜性较低,且适宜栖息地向东南方向缩减。此外,茎柔鱼适宜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对春季,夏季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高,且适宜栖息地向东北海域扩张。研究认为,茎柔鱼栖息地的时空分布与PDO位相转变驱动的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变化密切关联,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庭大  唐景莉  常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育领域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主旨要义,从三个方面解析了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强阵地的不同维度,指出教育领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使命担当和实现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贤春  苏智先  彭正松  胥晓  唐晓平  
从治理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提出了坡耕地“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其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按坡度和等高线布置:在坡度大于25°的山坡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坡上15°~25°的陡坡种植桃树,坡中5°~15°的斜坡种植枇杷,坡下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坡底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道路系统设计为环山而下的水泥主路、观景石板干路、埂边地界小路三级,道路两侧实施还林还草。“农家乐”型旅游接待自然分布在试验区内,同时在坡上建立旅游“一条街”、坡底试验旅游产业化经营。果园内实施多熟作物覆盖、间种套种。垂直生态景观产生了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高山  司艳娥  孔都斯·帕尔哈提  艾克拜尔·伊拉洪  
【目的】分析中天山北麓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因子。【方法】以中天山北麓1500~3000 m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基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海拔、不同土层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1)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特征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相同,土壤容重、pH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与之相反。(2)微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316.07~3324.10、8.98~343.11 mg/kg。土壤微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2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土壤容重、pH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9.38~134.53 g/kg、0.01~1.58 g/kg、16.42~288.22 mg/kg。(4)微生物量与海拔、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容重呈负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受海拔、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但其响应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成水平  周巧红  邓家齐  詹发萃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才蓬勃兴起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式 ,由于其造价和运行费用低 ,净化效果稳定 ,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兴趣和高度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控制 ,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关于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关于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类群和基质酶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通过对生长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和天然环境条件下菰和石菖蒲根区微生物类群数量及其根区基质酶活性的测定发现 :同种植物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根区微生物的数量比天然条件下的要高 ,特别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 ,最高可达 3个数量级以上 ;同时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不同植物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敏  贺锋  徐栋  何起利  梁威  吴振斌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氧化还原电位(Eh)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功能区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系统下行流池表层、两池底层、上行流池表层E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2~585、-87~-130、308~432mV,沿水流方向依次形成了好氧A区/缺氧、厌氧区/好氧B区3个功能区。好氧A区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区域,BOD5、CODCr、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3.0%、48.4%、54.1%,特别是NH4+-N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79%;缺氧、厌氧区主要是进行反硝化反应和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好氧B区则主要是去除厌氧分解后的有机物以及进一步脱氮。另外,NH4+-N的去除率与系统各功能区Eh呈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保护耕地必须实行治本之策国家土地管理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土地管理要以保证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为主要目标●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代替“分级限额审批”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土地管理权力应适当集中●修改和制定有关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刚  
清代的直省八旗驻防点大多未进行"计丁授田"式的圈地,旗地总面积远小于畿辅与边疆地区。直省驻防旗地的主要类型包括马厂、教场、茔地等,八旗官兵份地所占比例极低。清初直省驻防旗地维持着原定用途,鲜有开发与经营。自乾隆年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峻,各地驻防当局为扩大财源,相继将所属旗地出租给民人垦种。旗地租金大部分被用于旗营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因数额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八旗生计渐趋衰颓的趋势。民人承佃驻防旗地,增强了旗、民之间的日常和平往来。民人的长期实际占有与使用,也为民国初年直省驻防旗地平稳迅速地转化为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