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6)
2023(14444)
2022(12522)
2021(12237)
2020(10187)
2019(23628)
2018(23699)
2017(44411)
2016(25210)
2015(28260)
2014(28732)
2013(27582)
2012(25512)
2011(22920)
2010(23108)
2009(20941)
2008(20721)
2007(18409)
2006(16117)
2005(14145)
作者
(71556)
(59339)
(59120)
(56426)
(37988)
(28653)
(27026)
(23308)
(22769)
(21512)
(20453)
(20043)
(18907)
(18815)
(18453)
(18428)
(18103)
(17673)
(17066)
(17050)
(14898)
(14831)
(14462)
(13542)
(13369)
(13327)
(13254)
(13080)
(12070)
(11898)
学科
(92126)
经济(92016)
管理(66621)
(62128)
(52833)
企业(52833)
方法(46389)
数学(40231)
数学方法(39502)
中国(28544)
(24745)
教育(23780)
(23086)
(22865)
理论(20420)
业经(19264)
地方(16949)
(15958)
(15614)
贸易(15607)
技术(15429)
(15156)
(15049)
农业(14971)
(14844)
财务(14763)
财务管理(14731)
(14034)
企业财务(14020)
银行(13989)
机构
大学(353809)
学院(346918)
管理(130977)
(125851)
经济(122750)
研究(117718)
理学(113960)
理学院(112527)
管理学(109875)
管理学院(109224)
中国(82099)
(76714)
科学(76244)
(60354)
(58328)
(56497)
研究所(55287)
(54808)
师范(54319)
业大(53134)
中心(52651)
(51729)
北京(48996)
财经(47241)
农业(44397)
师范大学(44215)
(42937)
(42454)
教育(42079)
(41944)
基金
项目(236990)
科学(186073)
研究(173635)
基金(169217)
(147973)
国家(146661)
科学基金(124728)
社会(105726)
社会科(99792)
社会科学(99765)
(93656)
基金项目(88753)
教育(86651)
自然(82506)
(80668)
自然科(80650)
自然科学(80632)
自然科学基金(79116)
编号(71754)
资助(71356)
成果(60964)
重点(54031)
(52997)
课题(52125)
(49800)
(48673)
教育部(45624)
科研(45441)
创新(45114)
大学(45005)
期刊
(134268)
经济(134268)
研究(106523)
中国(71494)
教育(66983)
学报(59949)
科学(52735)
(50313)
管理(47680)
大学(45689)
(43837)
学学(41731)
农业(35230)
技术(33668)
(26265)
金融(26265)
财经(22776)
经济研究(21042)
业经(20515)
图书(19626)
(19419)
(18334)
(17227)
问题(16943)
科技(16590)
职业(16334)
技术经济(16300)
理论(16217)
统计(16190)
业大(15402)
共检索到510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斐然  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  
在《实用型研究的非实用性:当代科学变革史》中,波普科维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实用型研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教育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范式。所谓“实用的”知识似乎成为了各种社会弊病的万灵药,它超越了文化边界和认识论差异成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最新共识和共通情感。在这篇访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普遍推崇的“实用型研究”和它的发生机制、文化历史动力以及“理性系统”,意图揭示旨在推动人类普遍福祉的当代教育科学如何被它自身的比较主义所限制,以及此悖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碎片化知识和“后真相”时代中的知识/权力运行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婧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向蓓莉  
本文以比较教育学研究是否存在价值判断,以及如何排除价值观介入可能带来研究偏差作为中心问题,分析了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及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洋  
波普科维茨从生产性权力观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权力作了不同于主流批判教育思想的解释。在波普科维茨看来,权力借助知识(或言日常教育话语)发挥效应,从而规范着教育主体的所思、所言、所行。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通过运用"牧养权力"的心理学技艺、"群体推论"的教育学技艺和"学科炼金术"的课程技艺产生着规范、规训的功能,从而建构了儿童之间的差异,加剧了自身内部的不平等,同时也使单纯诉诸于完善课程、教学和师资的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丹  李先军  
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波克维茨的"社会知识论"侧重考量知识的"社会性",基本观点包括: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与权力密不可分;社会知识论是一种研究方法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碎片化思维"这一思想通道对学校知识、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论进行解构,教育研究者应理性表达批判、教育决策者应坚守知识分子立场、教育实践者亦应是"研究者"。这是波克维茨"社会知识论"给予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重构的重要暗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华  
伦理的共相问题就是伦理普遍性的中国式表达,而伦理普遍性就是指伦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一般性规定,是对伦理实体、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一般本质的规定性。伦理普遍性的获得路径有许多,但从内容上应该是伦理共同体对“共同善”的价值追求,而从形式上无非是来源于人类所具有的“公共理性”。伦理一旦获得普遍性的品格,就具有了无法替代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可规范效应、可协调效应、可持续效应。强化伦理共相意味着要凸现伦理的“具相”,即伦理普遍性的具体表现主要为伦理精神、伦理法则与伦理秩序,伦理精神是统领一切的灵魂,伦理法则是协调平衡的标准,伦理秩序是复杂伦理关系的条理化(清晰化),三者虽然不构成伦理共相的全貌,但也可称得上是“主架构”。但随着社会结构的松弛、价值的多元化和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伦理普遍主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特殊主义的挑战。与此同时,强调伦理普遍主义并不意味着对境遇伦理学的否定,相反,我们可以在实践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的意义上接受境遇伦理学,并充分吸收其处理具体伦理问题特别是伦理二难问题时的伦理智慧,把规则遵循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把境遇的估计与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明妹   王晨  
普里斯特利是一位对教育现代化的开端进行系统性思考、并提供重要改革思路的启蒙教育家。在培根与洛克等人的影响下,普里斯特利以其对教育、科学、哲学、政治、神学的高度热情,自由地探索人、自然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他敏锐地意识到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指明包含“文雅、科学和神学知识”的自由教育,将实现人性的整全,带来普遍的永恒幸福。为此他在不信奉国教者学院中创新性引入并实践了科学教育,既影响了彼时大西洋两岸的教育发展,也启发了赫胥黎、斯宾塞等教育思想家。但普里斯特利并非科学与理性的拥趸,他更坚守教育内在的永恒价值——使人成为人,因为这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实现普遍的永恒幸福的可能性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相对主义的教育研究观认为,基于研究者个人的主观立场,研究观点与思想不可能形成普遍、客观的理论,追求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教育研究的误区。但正确、真实、合理的教育观点必然是普遍的,作为认识教育实在的研究,本质上追求的是教育理论或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这是教育研究的构成性规则和责任。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研究者使用的理据是普遍的,在于观点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当下教育研究拒绝理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导致研究缺乏严肃的理论检验,导致研究观点的任意性。教育研究建筑有效的教育理论,就要超越主观因素,追求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理论思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素军  
实用型图书真的实用吗?刘素军(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2月24日)“必备”之书未必备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律师实务必备》是图书市场上买者众多的一本书,但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律师却一致反映,这本书他们知道,书中大都是法律条文的翻版,从事律师实务的人根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荣珍  孙然  
社会福利制度,或称社会保障体制,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各国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虽然千差万别,但从社会福利的发放原则、福利的意识形态以及国家照顾责任的对象的角度笼统说来,则要么属于选择性福利模式,要么属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等菊  
本文通过考察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发展,深入分析了伯明翰文化研究与教育,尤其是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共通与吻合,力图从文化的变迁中寻求教育理论的沿袭、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彦彬  
社会人际关系模式可以划分为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中国乡村社会由于传统的共同价值观而沿袭特殊主义信任为主的模式,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根植于这种特殊主义信任的存续之中,民间金融规制应当充分体现这种信任模式,为民间借贷主体提供一个共同遵循的规则,包括塑造多元化的金融产权格局和创建有效性的民间金融市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苟顺明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教授从批判理论的传统出发来探讨教师的反思。他将反思看作教师不断学习、探究自己教学的方式。当教师开展批判性反思时,他们实际上是对自己作为成人学习者有更清晰的意识;通过反思,教师持续地了解自身,了解他们与同事的关系,了解他们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批判反思型教师不断质疑自己带到教学中的前提假设,尤其是课堂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确保课堂中的权力和权威被负责任地使用从而有助于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被误用或滥用而使学生感到不公或无益,或者是被胁迫或压制。他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运用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同事的感受、理论学习和对自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松林  王静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把理论系统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主张科学知识依靠人的批判理性而发展,猜测和反驳成为学术的基本方法。其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功能是:信奉怀疑与批判是研究过程的本质,消解迷信学术权威的教条主义,还原人人都是研究主体的学术生态环境;其所引发的学术价值取向是:实用与创新是学术的逻辑起点,学术自觉与学者自立是学术的基本人格,“批判问题”与“容忍错误”是学术的基本范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立峰  杨乃定  杨芳  
邮政普遍服务成本不清严重阻碍邮政通信市场开放。本文从收寄、处理、运输和投递四个邮政生产环节出发,以邮运网络节点——邮区中心局为核心,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剖析了邮政普遍服务成本的构成,建立了成本测算模型,讨论了模型变量与参数的取值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