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454)
- 2022(2074)
- 2021(2036)
- 2020(1689)
- 2019(4007)
- 2018(4393)
- 2017(7252)
- 2016(4383)
- 2015(4728)
- 2014(4852)
- 2013(4632)
- 2012(4201)
- 2011(3822)
- 2010(4233)
- 2009(4221)
- 2008(4233)
- 2007(3682)
- 2006(3803)
- 2005(3766)
- 2004(3349)
- 学科
- 济(13682)
- 经济(13643)
- 管理(10883)
- 业(8794)
- 制(8613)
- 企(7793)
- 企业(7793)
- 体(6141)
- 中国(5928)
- 体制(5340)
- 农(5252)
- 财(5066)
- 银(4581)
- 银行(4577)
- 行(4451)
- 业经(4314)
- 教育(4273)
- 税(4078)
- 税收(3936)
- 收(3888)
- 制度(3814)
- 度(3814)
- 融(3806)
- 金融(3806)
- 地方(3685)
- 教学(3442)
- 理论(3431)
- 农业(3104)
- 财政(3024)
- 学(2997)
- 机构
- 大学(54139)
- 学院(53245)
- 研究(22253)
- 济(20798)
- 经济(20179)
- 中国(18657)
- 管理(17188)
- 财(14169)
- 理学(13023)
- 理学院(12850)
- 京(12773)
- 管理学(12607)
- 管理学院(12479)
- 科学(11914)
- 江(11695)
- 所(11471)
- 中心(10580)
- 研究所(9860)
- 省(9447)
- 范(9315)
- 师范(9235)
- 农(9214)
- 财经(9082)
- 州(8833)
- 北京(8772)
- 教育(8296)
- 经(8104)
- 院(7919)
- 师范大学(7424)
- 银(7381)
共检索到108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荣
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均已进入最为关键的历史时期,二者在本质上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衔接过程。近段,北京、浙江等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把大家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上。那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若玲
近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决心与力度不可谓不大、角度与层面不可谓不多、范围与影响不可谓不广。高考招生改革的目的不外有三:为各类高校更科学地选拔优秀、适合的培养对象;为所有考生提供更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竞争机会;将各级教育更有效地引导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健康轨道、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坦 宋宝和
经教育部批准,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成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考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按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根本因素。高考使课程目标异化为高考目标,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一时又难以摆脱高考的影响,这就使得高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常处于两难境地。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使自己的教学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同时,高中新课改中也要重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这要求教研室应回归本原职能,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
高考 高中新课改 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丽云
我来自于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山东省是教育大省也是高考大省,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牟平一中是一所办学底蕴比较深厚的学校,它的办学经验曾经获得过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近年来一本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每年递增约10%。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系统内各个学段的贯通与合作。高考是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连接的桥梁。至2020年,全国各省市全部实行新高考。新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2014年12月8日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确保修订工作统筹推进,取得实效,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贡献。刘利民指出,这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极其重要,也非常紧迫。首先,要放在立德树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健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内容重复严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教材一仍旧律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职生源困境逐渐由数量困境变为质量困境,优质的生源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优质高职院校创办的支撑。然而,受制于传统文化观念的阻隔、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割裂以及考试招生制度的失效,优质生源供给严重受阻。因此,需要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为视角实现生源供给侧改革,通过观念衔接、课程衔接与制度衔接增加高职生源改革的动力供给、教育供给与制度供给,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
关键词:
高职 优质生源 供给侧改革 衔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延军
对金融专业专科、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专科、本科有机衔接的开放式教学计划是金融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首要步骤。考虑到金融在市场经济中“核心”地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注重培养专业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等因素,把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高等专门人才上。教学计划在专科段注重技能培养、突出专业方向和应用性,而在本科段重基础、实行适度的宽口径。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作相应重大调整,同时强调实践环节。开放教育试点教学计划的设计必须最大限度的强化开放性,体现在教育对象完全开放性;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模块、自主选择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取消学年制,实行学分制,并允许学分替换。
关键词:
开放教育试点 金融专业 教学计划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旦 唐敏 余秀兰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围绕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以经历新高考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性分别作为“高中-大学教育衔接”的表征,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变量间关系模型,考察政策认同对教育衔接的直接影响、调节作用,用以评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成效。通过对新高考试点省浙江的1 403名本科新生的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的认同度较高,且在个体、家庭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政策认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策认同在学生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的关系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促进了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新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对大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希望上海、浙江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成绩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定要是写实性的。怎样加强大学中学衔接,应对高考改革?2016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加强大学中学衔接应从哪里发力问:钟会长您好!从您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校长,到中国教育学会当会长,您一直在关注大学和中学的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全面深化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 四中全会 有机衔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金波
配合新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我国部分省市在高考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从重新制订考试目标、合理调整命题范围、实现知识性考试向能力性考试转变、建立高考命题质量控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
关键词:
高考 命题 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建良
招考制度的衔接主要包括招生规格、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它作为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接口",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从规范入学标准、创新招考模式、改革考试内容、实行双向选择等四方面入手改革招考制度,并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实施监督评估等措施保障改革的实施,将有利于切实打通中高职前后衔接、向上延伸的发展路径,提高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性、相容性和递进性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招考制度 招生考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苏志豪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力,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小农的多元面向为二者衔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空间。在家庭劳动力供给质量弱化、政府保障机制供给错位、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社会服务供给缺位的现实条件下,多主体参与的衔接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根据供给主体差异,具体衔接模式包括"小农户+合作社""小农户+合作社+企业""小农户+社会组织"、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等。文章在对其中四种模式的内容分析及案例评价的基础上,从立足农民传统、重识农业价值、整合社会资源和创新合作形式四个维度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发展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