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
2023(27)
2022(15)
2021(21)
2020(14)
2019(22)
2018(20)
2017(26)
2016(11)
2015(9)
2014(9)
2013(9)
2012(17)
2011(8)
2010(9)
2009(7)
2008(8)
2007(11)
2006(6)
2005(5)
作者
(48)
(33)
(29)
(22)
(17)
(17)
(17)
(16)
(16)
(15)
(15)
(15)
(14)
(14)
(13)
(13)
(12)
(12)
(11)
(11)
(10)
(10)
(9)
(9)
(9)
(9)
(9)
(9)
(8)
(8)
学科
(96)
农业(90)
(86)
(73)
经济(73)
收入(56)
分配(52)
业经(32)
管理(32)
中国(27)
(27)
技术(26)
地方(24)
发展(22)
(22)
农业经济(19)
(18)
企业(18)
工作(17)
建设(17)
地方经济(15)
(14)
(14)
经济建设(14)
农业技术(13)
技术改造(13)
技术经济(13)
改造(13)
(13)
科学(12)
机构
学院(192)
大学(181)
(91)
经济(89)
研究(82)
管理(71)
中国(66)
理学(63)
理学院(61)
管理学(57)
管理学院(55)
(51)
(46)
中心(41)
(41)
科学(40)
农业(38)
(37)
(37)
(37)
(36)
发展(34)
(34)
业大(33)
研究所(33)
(33)
科学院(30)
(29)
研究中心(29)
经济学(28)
基金
项目(149)
研究(131)
科学(121)
基金(106)
(98)
国家(97)
社会(92)
社会科(87)
社会科学(87)
科学基金(72)
(58)
基金项目(53)
(48)
(46)
成果(46)
创新(45)
国家社会(44)
编号(43)
科技(41)
(40)
(40)
(38)
教育(37)
(36)
发展(36)
(36)
课题(32)
重点(32)
(31)
(31)
期刊
(134)
经济(134)
中国(83)
(81)
研究(60)
农业(50)
科学(46)
教育(35)
科技(35)
管理(35)
业经(33)
学报(33)
大学(32)
学学(31)
改革(25)
(25)
(24)
经济问题(24)
(24)
问题(23)
农业经济(22)
(21)
农村(20)
(20)
(20)
论坛(20)
社会(19)
社会科(19)
社会科学(19)
技术(18)
共检索到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凌云  郭清泉  杨瑞芳  胡日生  
本文从苎麻生产的现实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平湖区与山丘区种植苎麻的利弊,认为山丘区发展苎麻生产有三大潜在优势:第一,苎麻上山可避免与粮棉争地,避免苎麻生产大起大落,促进苎麻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二,减少山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文章最后提出了实现苎麻由平湖向山区转移的设想和举措。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红  段雪辉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就将结束,脱贫后脱贫村的振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因此,刚刚摆脱贫困的脱贫村亟需从治理有效着手推动乡村振兴。但脱贫村的治理面临着内生治理能力不足、行政化扶贫力量淡出、脱贫村内部矛盾激化以及乡村振兴的多重压力和挑战,亟待优化调整。实现脱贫村的有效治理可以从构建合作治理模式、重塑困难群体合法性、建立开放的农村治理体系以及强化村民内部政治参与等多个角度推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全民富裕目标的短板,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是这些地区政府和老百姓奋斗的目标。如果说以前脱贫大多是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那么当下的扶贫更加强调绿色,寻求守住青山绿水和实现经济发展之间有效结合的最佳方案。这其中,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选取环保的产业和龙头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带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而帮助他们建设和谐稳定的绿色家园。本刊记者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进  康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同心同德,不断探索脱贫致富新思路,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效。在决战决胜阶段,应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仍然面临许多梗阻,需要从农民主体性激发、乡村产业升级、乡村人才培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等维度共同发力,以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张青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维度,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演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门"在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门"则是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大难点是,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导致的极化效应、市场分配机制自然性失控导致的马太效应、国家分配制度必然性失效导致的积累效应。我国的减贫之路以精准扶贫机制破解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难题,以国家力量集中机制破解市场分配机制的自然性失控难题,以共产主义信仰破解国家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失效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参考。因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坚持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提升执政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晓燕  
增加精准脱贫的"绿色"含量,能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根本保障和发展新契机,并能为"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当前我国精准脱贫实践中面临绿色发展原则难以落细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缺少环境友好型的扶贫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缺少生态要素等困境。加强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积极整合各项生态资源、牢牢地把握住生态底线、全面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是我国实现精准脱贫、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将社会治理理论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理具有必然性:从理论意蕴上看,社会治理理论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内在契合性;从现实功能来看,社会治理理论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时期要求。然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理实践,仍存在社会主体参与不足、基层政权作用发挥不够、村民主体性缺位、法律供给缺失等问题。应加强激励和引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合理定位职能,发挥基层政权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重视主体性培育,提高村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主动性;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丰东  
(一)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增强贫困户的长期自我发展能力很多贫困都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引起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富裕水平,因此,扶贫要从加强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史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与拓展有着不同的内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心在于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提升脱贫质量,同时防止新生贫困产生;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心在于实现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优秀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扶贫资产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承接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需要保持既有扶持政策的阶段持续性,同时针对返贫风险高的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预警监测机制;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则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军帅  
语言扶贫机制曾在助力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脱贫地区区域语言能力的持续提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议脱贫地区从壮大语言文化产业、完善语言培训体系、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健全监测与帮扶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等方面,走语言能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莫光辉  
该文立足于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理念,分析了绿色减贫并对生态扶贫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传统生态扶贫发展进程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严峻、建构生态扶贫体系面临社会阻力、生态扶贫的整体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等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内涵和绿色减贫定位阐释了绿色减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价值取向,从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体系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两个维度,提出了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绿色减贫的实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冬  曾以禹  熊晓斐  
近期,调研组赴山西、陕西两省吕梁山深度贫困片区开展林业扶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脱贫新模式、好办法。研究发现,两省林业抓住片区生态恶劣这一要害,集中火力攻坚,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典型模式有造林合作社扶贫、红枣产业开发扶贫、生态护林员扶贫,成效丰硕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文章在剖析这些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做法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林业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冬  曾以禹  熊晓斐  
近期,调研组赴山西、陕西两省吕梁山深度贫困片区开展林业扶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脱贫新模式、好办法。研究发现,两省林业抓住片区生态恶劣这一要害,集中火力攻坚,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典型模式有造林合作社扶贫、红枣产业开发扶贫、生态护林员扶贫,成效丰硕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文章在剖析这些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做法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林业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慧娟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全面建设与振兴。运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指导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符合脱贫地区未来发展对现代化公共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需要,并为脱贫地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脱贫攻坚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贫困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存在现实困境与难题,需要切实推行符合脱贫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指导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