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6)
2023(3284)
2022(2627)
2021(2652)
2020(2042)
2019(4769)
2018(4898)
2017(7003)
2016(5353)
2015(6186)
2014(6416)
2013(5560)
2012(5227)
2011(4900)
2010(5390)
2009(4780)
2008(4566)
2007(4413)
2006(4208)
2005(4178)
作者
(12291)
(10030)
(10030)
(9928)
(6474)
(4906)
(4767)
(4121)
(3928)
(3769)
(3547)
(3417)
(3346)
(3343)
(3276)
(3233)
(3181)
(3063)
(3029)
(2998)
(2951)
(2668)
(2619)
(2453)
(2424)
(2408)
(2319)
(2210)
(2122)
(2048)
学科
教育(19186)
中国(10764)
(9354)
经济(9333)
管理(8832)
(6682)
理论(6601)
教学(6290)
(5124)
企业(5124)
(5116)
(4340)
(4253)
发展(3910)
(3825)
(3787)
研究(3521)
(3453)
(3411)
思想(3348)
改革(3308)
高等(3284)
政治(3250)
学校(3156)
思想政治(3050)
政治教育(3050)
治教(3050)
德育(3021)
学法(2971)
教学法(2971)
机构
大学(65948)
学院(60701)
教育(27112)
研究(25670)
(20315)
师范(20247)
师范大学(16746)
(16547)
管理(15151)
(14954)
经济(14169)
中国(13971)
科学(13814)
(13403)
职业(12485)
(12460)
理学(11770)
北京(11707)
技术(11608)
理学院(11507)
中心(11497)
管理学(11110)
研究所(11019)
管理学院(10957)
教育学(10448)
(10268)
(9757)
(9209)
职业技术(8513)
(7866)
基金
研究(32771)
项目(32227)
科学(26391)
教育(24450)
基金(18666)
成果(17742)
社会(17130)
编号(16822)
社会科(15799)
社会科学(15797)
课题(15733)
(14959)
国家(14632)
(14343)
(14224)
(13966)
科学基金(11524)
规划(10959)
(10138)
项目编号(9889)
研究成果(9753)
(9632)
年度(8953)
重点(8950)
(8939)
(8911)
(8903)
阶段(8894)
(8469)
教育部(8404)
期刊
教育(47440)
研究(32400)
中国(26665)
(21308)
经济(21308)
职业(11646)
技术(9948)
(7893)
技术教育(7557)
职业技术(7557)
职业技术教育(7557)
学报(7409)
大学(7085)
(7064)
(6049)
金融(6049)
科学(6041)
管理(6010)
(5701)
论坛(5701)
图书(5649)
高等(5536)
成人(5006)
成人教育(5006)
(4895)
高等教育(4878)
书馆(4567)
图书馆(4567)
学学(4456)
农业(4432)
共检索到11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成火  张超然  
不同教育形式间封闭性强、壁垒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自考综合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促进自考发展。自考是离学分银行最接近,最有条件探索学分认证、转换和累计制度的一种教育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兴良  刘丹  
从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学分互认现状来看,主要是相同层次或低层次(专科)认定高层次(本科)课程学分的比较多,且认证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本文以高职教育与远程教育本科同质课程为例,对两类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方法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青松  
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之间学习成果和资历学分的互认、转换和衔接,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文章比较了国际上几个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资历级别、能力标准和学分体系,并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一是协调多方参与,构建特色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二是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作用,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教育现代化;三是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四是立足成效为本,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框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加惠  
各类高等教育有效沟通是构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关键所在。美国之所以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是得益于其四通八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以及学术型教育可以实现良性沟通与衔接,这极大地激发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活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邢晓  
自学考试对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保证自学考试持续稳定发展。通过自考助学与技能培训衔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实现自考学历助学向专业技能培训方向渗透,提高自考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晓燕  韦芳  
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互联网+移动学习"的当下,有效提高自考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文章调查发现,自考学生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课程设置,改进助学方法的需求。为此,应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课程设置;创建助学资源,嵌入移动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习策略;创新管理手段,加强自我管理,以提高自考助学质量,实现高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兴华  杨洪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指尖上的中国",移动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实践手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自学考试本科学生学习时间的零乱性和无规律性,从理论与实践、硬件条件、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移动学习在自考本科助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提升高职自考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4A学习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季国民  
为进一步与国际准则趋同,解决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实务操作问题,财政部于2017年颁布CAS42--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准则(下文简称“持有待售准则”),为规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分类、计量和列报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大大提升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然而在准则实施过程中发现,持有待售准则与其他准则,如固定资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等之间未能进行很好地衔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自俊  贾爱玲  罗时燕  
碳交易中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国家碳交易的衔接有利于整合碳交易市场,实现规模效益。欧盟衔接指令规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国家碳交易之间的衔接,衔接包括直接衔接和间接衔接。直接衔接中的欧盟与京都缔约国之间的衔接主要包括交易单位的互认、交易流通及分配方法、目标和指标、参与方式与覆盖规则、惩罚与安全阀等,尚需一些改进之处;直接衔接中的欧盟与非京都缔约国之间的衔接,主要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衔接,需要有充足的可用分配排放量单位。间接衔接主要是欧盟与美国之间通过补偿的衔接,对其充满了期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仙乐  
本文从衔接形式、衔接内涵、衔接方式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高职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构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荣  罗铁山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搞好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学好、用好高等数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五一  
本文认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高职的衔接,一体化设计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3+2"分段式或"5年一贯制"培养模式,通过学分制管理,淡化选拔机制,实现中、高职的直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伟平  
目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互分割,衔接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实现涉及制度、管理及教学等多个环节。鉴于此,基于教育过程设计的视角,应从教育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推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荣  
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均已进入最为关键的历史时期,二者在本质上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衔接过程。近段,北京、浙江等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把大家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上。那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大农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衔接,基于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衔接理念,建立课程衔接设计框架,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提出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