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6.220.10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6)
2023(11960)
2022(10127)
2021(9259)
2020(7473)
2019(17111)
2018(17040)
2017(33641)
2016(17931)
2015(20091)
2014(20302)
2013(20506)
2012(19641)
2011(18105)
2010(18857)
2009(17813)
2008(17584)
2007(16048)
2006(14917)
2005(14079)
作者
(54239)
(45180)
(44950)
(42983)
(29066)
(21575)
(20498)
(17381)
(17042)
(16375)
(15629)
(14852)
(14825)
(14727)
(14380)
(13920)
(13224)
(13089)
(12953)
(12897)
(11791)
(11245)
(11004)
(10396)
(10347)
(10205)
(10156)
(9968)
(9224)
(8874)
学科
(98579)
经济(98499)
(49824)
管理(49512)
(37885)
企业(37885)
方法(31595)
中国(29160)
数学(27434)
数学方法(27222)
地方(26340)
(24356)
业经(20255)
(18985)
(18613)
(17664)
(17086)
银行(17065)
农业(16749)
(16603)
地方经济(16293)
(16163)
贸易(16148)
(16134)
金融(16134)
(15595)
(13936)
环境(12958)
(12624)
(12604)
机构
学院(272817)
大学(271418)
(125724)
经济(123161)
研究(102047)
管理(98393)
理学(82331)
理学院(81334)
管理学(80184)
管理学院(79644)
中国(79012)
(59515)
(58562)
科学(58167)
(52951)
研究所(47169)
财经(45995)
中心(44216)
(43414)
(42769)
(41524)
经济学(39777)
北京(38266)
(36628)
师范(36295)
(36055)
经济学院(35408)
业大(35175)
(34556)
财经大学(33849)
基金
项目(163007)
科学(127842)
研究(121741)
基金(117096)
(101439)
国家(100559)
科学基金(84547)
社会(79110)
社会科(75136)
社会科学(75118)
(63242)
基金项目(60308)
教育(54992)
(53166)
自然(51090)
自然科(49834)
自然科学(49819)
资助(48957)
自然科学基金(48944)
编号(48620)
成果(41565)
(41256)
重点(37109)
(36597)
课题(35484)
发展(33815)
(33284)
(33170)
国家社会(32987)
(32752)
期刊
(155312)
经济(155312)
研究(93450)
中国(58821)
(44110)
(41500)
管理(40650)
学报(38747)
科学(37002)
(32964)
金融(32964)
大学(29678)
教育(29249)
农业(27934)
学学(27908)
经济研究(26332)
业经(24482)
财经(24111)
技术(23815)
(20913)
问题(20538)
(17286)
国际(15427)
技术经济(15185)
商业(14200)
(14111)
世界(14098)
统计(13198)
现代(13091)
理论(12940)
共检索到44320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百甫  
一、从战略意义上来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当说是一个老的经济问题,但是,也是一个新经济课题。说它是老问题,是指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已有40年的时间。早在“一五”计划时期后期,我们就发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加快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即注意多快,忽视好省的倾向十分突出。党和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既要多快,又要好省”的要求。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效果比较明显。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明显提高,有的指标至今还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中国经济发展路子来认识,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乌力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乌力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重大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施用海  
文章透过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具体讨论了循环经济中的外贸环境变化,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以循环经济为指引通过资源有效利用法规、废物资源化利用法规及生产责任延伸法规来实现对我国出口的制约。在现实的选择中,我国必须通过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本国法规等对策,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保余田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拥有量十分贫乏,难以再支撑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其方法是: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动企业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市场的营销、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第四,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最佳的区域分工效益、资源配置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五,转变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障碍。最后,注重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象贤  
上海要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朱象贤一、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关键。就总体而言,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既有较明显集约型因素,又未摆脱粗放型增长的基本格局。主要反映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海波  
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若干问题汪海波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及其转变的重要性在1981年11月底至12月初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要围绕这个核心,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①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可以溯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一百多年来,东西方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大都市角度,就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背景下产业结构演进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代背景;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主要决定因素和评价指标;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新形势下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着重处理好若干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蒋年云  
广州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蒋年云·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前提条件当前,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具备一些经济体制方面的条件。1、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上,加快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集约型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作培  
论投资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江苏南通市委党校姜作培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状况,对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投资政策的角度,就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中投资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丽敏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存在着转变的制约因素,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而且要加强指导和调控,逐步有序地进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浩  
浅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浩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林虎  李富明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