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8)
2023(7843)
2022(6412)
2021(5741)
2020(4880)
2019(10972)
2018(10617)
2017(20685)
2016(11348)
2015(12833)
2014(12955)
2013(12903)
2012(11483)
2011(10052)
2010(10417)
2009(10433)
2008(10957)
2007(10237)
2006(9171)
2005(8795)
作者
(31941)
(26888)
(26658)
(25399)
(17175)
(12636)
(12213)
(10124)
(9996)
(9800)
(9019)
(8988)
(8959)
(8573)
(8497)
(8009)
(7990)
(7973)
(7762)
(7650)
(6610)
(6530)
(6475)
(6242)
(6091)
(6051)
(6022)
(5760)
(5204)
(5196)
学科
(80455)
企业(80455)
(74543)
管理(67178)
(48589)
经济(48465)
(30628)
(25422)
财务(25406)
财务管理(25381)
企业财务(24310)
方法(22629)
业经(20758)
(17891)
数学(14938)
数学方法(14868)
技术(14101)
(13881)
(13125)
体制(12780)
企业经济(12478)
(11691)
经营(11645)
(11592)
理论(10997)
技术管理(10815)
决策(9571)
中国(9489)
计划(9111)
(8077)
机构
学院(172982)
大学(170495)
管理(75131)
(74470)
经济(73052)
理学(63946)
理学院(63448)
管理学(62954)
管理学院(62605)
研究(47576)
(43413)
中国(41080)
(34474)
财经(33205)
(29925)
(27880)
财经大学(24588)
科学(23812)
商学(23542)
商学院(23349)
(22479)
经济学(22400)
中心(22174)
北京(21402)
(21225)
经济学院(20080)
研究所(19165)
业大(19066)
经济管理(18524)
(17594)
基金
项目(103592)
科学(84594)
基金(78873)
研究(78193)
(65766)
国家(65143)
科学基金(59558)
社会(53016)
社会科(50362)
社会科学(50349)
基金项目(41675)
(39912)
自然(37958)
自然科(37130)
自然科学(37121)
自然科学基金(36576)
教育(35927)
(32242)
资助(31708)
编号(30668)
(27078)
成果(25322)
(24117)
(24055)
(23827)
重点(22382)
创新(22118)
国家社会(21985)
教育部(21983)
人文(21800)
期刊
(89537)
经济(89537)
研究(51876)
(42994)
管理(36647)
中国(34021)
科学(20562)
学报(19482)
财经(18369)
(18350)
金融(18350)
技术(16450)
大学(16446)
学学(15780)
(15648)
(15390)
财会(14851)
业经(14081)
经济研究(13223)
会计(12782)
教育(12364)
问题(10748)
技术经济(10453)
通讯(10211)
会通(10198)
现代(9461)
经济管理(9309)
农业(9308)
(9236)
(8610)
共检索到269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范章  
实现政企分离要抓住公司制黄范章政企难于分离,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难题。公司制提供了政企分离的好形式。公司制,作为社会化生产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企业制度,一方面其资金来自千百家各类投资者(居民户、金融机构、企业等),不同投资者对投资用途会有不同的意愿;另...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宏星  
公司制企业的权利是怎样分离的杨宏星本篇论文将要讨论现代企业特别是股份制公司企业里,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如何从出资者手中转移出来,及其在各企业参与人(出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最佳安排与界定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新新  
实行公司制能否实现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王新新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是企图通过界定公司法人财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办法切断政府与企业的“父子关系”,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改制能否奏效?本人对此深感怀疑。在这里就自主经营问题谈三点看法,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彤华  
鉴于我国民营企业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不彻底,法人财产权仍深受家族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阻碍产权流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际。文章从企业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化以及实现产权流动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彻底分离、企业吸收新股东的具体方式,以及外部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全等具体的产权制度创新措施,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产权制度,提高企业信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夏冰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采取的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企业改革措施 ,并未使国有企业从困境中走出。公司制是近 2 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逻辑归结。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目前依然步履艰难 ,主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现代公司制度的两大精髓 :一是明晰的产权主体制度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在有效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守中  
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权力制衡。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不能简单地模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而应讲究权力制衡效果。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是 :国有股权未能真正落实 ,经营者的聘任和解聘存在偏差 ,还存在着“职工一方面作为主人 ,但另一方面并不是企业所有者”的理论矛盾。笔者认为 ,应将国有股权落实在职工身上 ,当然职工的国有股权是一种特殊股权 ,政府对国有股权的决策有建议权和否决权 ;经营者的选择 ,由职工代表国有股权行使决策权 ;经营者有权聘任和解聘职工 ;职工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迟文杰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说明服务业从制造业中是如何分离出来的,并且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垂直分离程度与其上游制造业行业竞争程度相关。通过实证检验,定量的描述了竞争因素与专业化因素在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分离程度上的不同作用程度。最后得到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卢昌崇  王询  于立  
一、国有经济产权集中的突破口何在目前在对国有企业产权构成重新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公有制性质不变,国有资产比重一般占50%以上。按这一理论框架所构筑的产权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股在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中的优势比例一经确定,其他产权主体则只能在余下相对狭小的份额中回旋,难以实现国有经济产权主体多元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银温泉  
德国的公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总数中,有限责任公司占绝大多数。例如,在1986年,公司数量为282,671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为2165家,有限责任公司为280,506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上市公司的数目更少。到1989年末,股份公司有2492家,其中只有649家在1990年年底上市,上市交易仅占1/4左右。 与美、日相比,德国的公司制度(在本文中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双重委员会制度,即存在监事会和董事会;二是强调职工参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双印  
一、公有制企业推行公司制是改革战略的最佳选择 1.推行公司制的含义。公有制企业推行公司制是把原来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造成公司法人企业,即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特征是:①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依法纳税;②拥有独立产权;③采用规范的国际会计核算制度;④公司有完整的组织领导体制;⑤按股份数额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双印  
公有制企业推行公司制的探讨董双印一、公有制企业推行公司制是改革战略的最佳选择1.推行公司制的含义。公有制企业推行公司制是把原来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造成公司法人企业,即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特征是:①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少雄  
在重构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上,国外有两种正在完善中的模式可供参考:一种是英美等国的公司管理模式。这些国家的资本流通活跃,证券市场发展充分,其公司管理机制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凭借证券市场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即主要依靠证券法规制的公司收购实现。另一种是德国、日本等国的公司管理模式。这些国家由于资本流通性差、证券市场相对不活跃,公司法上有形的公司管理机制起着主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