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0)
- 2023(18545)
- 2022(15604)
- 2021(14441)
- 2020(12083)
- 2019(27466)
- 2018(27137)
- 2017(52230)
- 2016(28395)
- 2015(31852)
- 2014(31744)
- 2013(31285)
- 2012(29476)
- 2011(26562)
- 2010(26699)
- 2009(24539)
- 2008(24316)
- 2007(22012)
- 2006(19139)
- 2005(17409)
- 学科
- 济(123255)
- 经济(123139)
- 管理(79206)
- 业(78748)
- 企(62998)
- 企业(62998)
- 方法(51359)
- 数学(44504)
- 数学方法(43916)
- 农(35524)
- 中国(34582)
- 地方(31295)
- 财(29681)
- 业经(28612)
- 学(24610)
- 农业(24061)
- 制(22757)
- 贸(22392)
- 贸易(22379)
- 易(21667)
- 银(19862)
- 银行(19821)
- 融(19471)
- 金融(19467)
- 行(19011)
- 技术(18538)
- 务(18387)
- 和(18329)
- 财务(18321)
- 财务管理(18276)
- 机构
- 学院(404115)
- 大学(401505)
- 济(166219)
- 经济(162636)
- 管理(153719)
- 研究(140678)
- 理学(131598)
- 理学院(130071)
- 管理学(127715)
- 管理学院(126955)
- 中国(105591)
- 科学(86570)
- 京(85330)
- 财(76162)
- 所(72057)
- 农(70557)
- 研究所(65315)
- 中心(65224)
- 江(62637)
- 业大(60592)
- 财经(60023)
- 农业(55189)
- 范(54665)
- 经(54305)
- 师范(54087)
- 北京(53719)
- 院(51052)
- 州(50283)
- 经济学(50175)
- 经济学院(45228)
- 基金
- 项目(268998)
- 科学(211420)
- 研究(196240)
- 基金(192966)
- 家(168828)
- 国家(167376)
- 科学基金(142959)
- 社会(123408)
- 社会科(117044)
- 社会科学(117010)
- 省(107846)
- 基金项目(101551)
- 自然(92420)
- 教育(90671)
- 自然科(90259)
- 自然科学(90234)
- 划(89888)
- 自然科学基金(88602)
- 编号(80276)
- 资助(79492)
- 成果(65415)
- 发(62006)
- 重点(61441)
- 部(58938)
- 课题(56356)
- 创(55838)
- 创新(52152)
- 科研(51445)
- 国家社会(50549)
- 教育部(50149)
- 期刊
- 济(186360)
- 经济(186360)
- 研究(117157)
- 中国(83200)
- 农(65102)
- 学报(63930)
- 财(59215)
- 科学(58702)
- 管理(57568)
- 大学(48379)
- 教育(46258)
- 学学(45405)
- 农业(44402)
- 融(38612)
- 金融(38612)
- 技术(36911)
- 业经(32242)
- 经济研究(29453)
- 财经(29220)
- 经(25257)
- 问题(24906)
- 业(24101)
- 图书(20274)
- 统计(20126)
- 技术经济(20117)
- 贸(19892)
- 版(19380)
- 商业(18740)
- 策(18507)
- 科技(18495)
共检索到611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铎 郝健棋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决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竞争力的“战略力量”。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综述,对安徽、河南等中部五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现状评估和竞争力预测,建议安徽、湖北和河南选择SO增长型战略,湖南和江西选择ST多元化战略。应优化高端要素市场配置,增强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强产业政策动态调整,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高产业协同融合水平,打造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竞争力评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张廷建
2011年11月,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作为强有力支撑。作为后发地区的河南省,应结合资源禀赋特征,积极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宜体制与路径,以实现产业赶超和经济持续增长。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河南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歌
近年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郑州、洛阳等地在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过程中激发培育出新兴产业,带动了地方工业结构的调整,给予了一些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在实践过程中,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必须找准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围绕重点解决难点。同时,政府、企业应当从整体上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在产业延伸度、产业新型度、产业集中度及产业支持度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歌
近年来,河南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总量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格局,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实践等多方面来看,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选择,应定位于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链式发展、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来实施这一策略。
关键词:
河南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北战
本文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地理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在分析公共政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租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政策租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化理论模型,剖析基于比较动态优势的路径创造、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构想。文章强调双重政策租金对新兴产业演化重要而复杂的作用,提出动态比较优势、路径创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关键的观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家喜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了领先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根据产业技术能力和领先市场潜力的不同,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类路径。最后提出了在领先市场视角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认为,加快培育领先市场角色、通过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成主导设计、促进创新的全球扩散,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旭 徐彦申
以仙湖实验室和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作为案例对象,通过构建“机会识别—任务部署—资源策略”的研究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准确的机会识别是产业发展高阶化的先导条件。新型研发机构利用多元化的信号捕捉手段,挖掘出潜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中“创新机会”与“套利机会”。(2)技术体制与机会识别交互作用,分化了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产业发展的任务重点。(3)受产业服务的主导任务牵引,新型研发机构结合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特征,分别采用“资源拼凑”策略与“资源优化”策略,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培育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4)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琪 刘佳琪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建立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SM-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直接正向影响,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间接影响,且对不同区域与行政等级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上结论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推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宏杰 李晓青 陈青兰
考虑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带有模糊性指标的复杂系统,又由于其新兴性,导致其评价指标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充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一种区间型A H P交互式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并引入模糊语言标度和区间数的概念,将带有模糊性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构建基于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矩阵,并用排序中转法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军伟 王剑华
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数据,应用DEA方法,将金融支持作为投入要素,对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绩效进行了测度、评价及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从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呈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技术因素与效率显著相关。同时,金融体制机制运行和管理效率、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环境也是影响因素。金融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冗余情况,而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出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其成长能力的不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即是处于领先市场地位还是滞后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该国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领先市场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理,阐述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角色的定位,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新常态 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先海 张胜利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面临大国市场冲击时进行研发创新的条件。理论模型发现:当企业的市场需求扩张时,市场扩张效应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且市场扩张效应是市场规模和企业生产率的增函数;而竞争弱化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竞争弱化效应是企业生产率的减函数,随市场规模变化的方向并不确定。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面临正向的市场需求冲击时,生产率一定条件下企业初始市场需求规模越大,市场扩张效应越显著。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而言,市场冲击的竞争弱化效应更强,且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只有到达某一阶段后企业才会进行研发投入;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企业研发投入激励越大。进一步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正向的市场冲击,虽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并没有同等提升企业的专利水平。然而,对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则同时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提出大国市场诱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如何促进新兴产业成长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从贸易的视角分析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在符合WTO有关规定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出口和研发补贴、关税和进口保护、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支持,具体发展路径包括:柔性化的鼓励出口产业政策;引导新兴产业的进口政策;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之间的关系;利用WTO的有关条款和规则,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经济协调;加大政府采购的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