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2)
2023(6704)
2022(5528)
2021(4924)
2020(3713)
2019(8525)
2018(8265)
2017(15324)
2016(8279)
2015(9331)
2014(9342)
2013(9559)
2012(9351)
2011(8866)
2010(9154)
2009(8402)
2008(8293)
2007(7488)
2006(7120)
2005(6713)
作者
(26861)
(22488)
(22285)
(20926)
(14275)
(10791)
(10102)
(8722)
(8614)
(8132)
(7800)
(7575)
(7378)
(7290)
(7075)
(6831)
(6562)
(6556)
(6464)
(6429)
(5801)
(5611)
(5429)
(5116)
(5099)
(5058)
(4980)
(4962)
(4636)
(4418)
学科
(43110)
经济(43076)
管理(22365)
(20793)
地方(17296)
中国(15905)
(14330)
企业(14330)
(13283)
业经(10926)
(10527)
地方经济(9897)
农业(9572)
方法(9351)
环境(8683)
(8498)
资源(8391)
(8010)
金融(8010)
(7713)
银行(7701)
(7622)
(7617)
数学(7464)
数学方法(7402)
(7167)
发展(7012)
(6993)
技术(6652)
(6531)
机构
学院(125540)
大学(122487)
研究(51330)
(51072)
经济(49823)
管理(44205)
中国(39767)
理学(36107)
理学院(35590)
管理学(35006)
管理学院(34764)
科学(32310)
(29146)
(27569)
研究所(24782)
(24531)
(22980)
中心(22896)
(21407)
(19584)
师范(19390)
北京(19347)
农业(18991)
(18633)
业大(18318)
(17799)
(17759)
财经(17053)
科学院(16712)
师范大学(15401)
基金
项目(78404)
科学(60854)
研究(58787)
基金(53557)
(47319)
国家(46869)
科学基金(38832)
社会(36251)
社会科(34356)
社会科学(34345)
(32442)
基金项目(27886)
(26953)
教育(25361)
编号(24827)
(24188)
自然(23706)
自然科(22933)
自然科学(22927)
自然科学基金(22479)
资助(21383)
成果(20427)
发展(19412)
(19037)
课题(18235)
重点(18195)
(16225)
(16071)
创新(15068)
国家社会(14787)
期刊
(69205)
经济(69205)
研究(40435)
中国(35725)
(24077)
学报(19764)
科学(19283)
管理(18088)
农业(16987)
教育(16928)
(15677)
(14410)
金融(14410)
大学(13887)
业经(13220)
学学(12640)
技术(11389)
经济研究(10449)
资源(9872)
图书(9394)
(9133)
问题(8857)
财经(8023)
(7048)
(7006)
书馆(6989)
图书馆(6989)
(6569)
论坛(6569)
世界(6368)
共检索到214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文灿  罗元华  
包括土地、矿产、海洋、水等资源的国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的丰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我国的国土资源总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口多、底子薄、技术不高;人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庄立  刘洋  
一、国土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保障作用1.有序推进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了15.6亿亩基本农田,并为子孙后代生存发展预留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520多万亩,保障了工业化、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培莲  
阿勒泰地区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和苏联、蒙古交界,面积11.7万km~2,共辖7个县(市),人口约47万,以哈萨克族为主。这里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丰富的国土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特点〕(1)地貌呈阶梯状。从阿尔泰山脉南麓到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势呈阶梯状下降,依次形成高山冰川、高山草甸、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等不同景观带,从而奠定本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基础。(2)草场资源丰富。草场面积1.4亿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军祥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在对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我国地热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旭光  
本文在界定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论述了建立该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并进一步阐述了系统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最后研究了指标体系的构成和系统的基本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茹生  王宏英  
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发,提出水资源支撑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晓明  曾晓红  
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显著地位 ,其食物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尽管许多研究已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水资源的短缺可能成为维护其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 ,建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体系 ,是确保中国的食物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俊仕  郭兵托  张军锋  曹丽娜  
沈阳属严重缺水城市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研究针对沈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生态及景观用水严重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及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琪  张德贤  孙吉亭  
本文在对海洋资源自身及开发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现实依据 ,论证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取向 ,并据此提出了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政策和法律保障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勇  杨改河  周伟  
在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榆林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榆林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为:发展井灌、实施集雨工程技术、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严格控制水污染以及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得江  李万寿  芦寿德  闫永新  
本文在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静  许贤棠  谢双玉  
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凭借,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以效益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思路,适应人与效益的要求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平  
该文通过对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生态环境和技术战略选择对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论述了生态环境与技术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攀西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在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和实施技术战略。该文采用优势-弱点-机会-威胁矩阵(SWOT)分析方法对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技术战略的备选方案—ST方案。最后,运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了在攀西生态脆弱约束条件下的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战略,即引进与自主攻关相结合,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道路,攻克对攀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都沁军   郝英奇   王胜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吉义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