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5)
- 2023(9901)
- 2022(8211)
- 2021(7482)
- 2020(6036)
- 2019(13562)
- 2018(13423)
- 2017(25608)
- 2016(14006)
- 2015(15679)
- 2014(15518)
- 2013(15842)
- 2012(15414)
- 2011(14267)
- 2010(14447)
- 2009(13391)
- 2008(13197)
- 2007(12259)
- 2006(11418)
- 2005(10662)
- 学科
- 济(66721)
- 经济(66649)
- 农(46773)
- 业(44507)
- 农业(31356)
- 管理(31222)
- 中国(22076)
- 企(21948)
- 企业(21948)
- 地方(21240)
- 业经(18831)
- 方法(17857)
- 数学(15167)
- 数学方法(15020)
- 发(14049)
- 制(13613)
- 学(12815)
- 财(12240)
- 银(11798)
- 融(11781)
- 金融(11781)
- 银行(11767)
- 行(11527)
- 贸(11304)
- 贸易(11292)
- 发展(11163)
- 展(11135)
- 农业经济(11014)
- 易(10883)
- 地方经济(10352)
- 机构
- 学院(204328)
- 大学(198854)
- 济(87523)
- 经济(85603)
- 研究(81078)
- 管理(73312)
- 中国(63832)
- 理学(61398)
- 理学院(60661)
- 农(60381)
- 管理学(59647)
- 管理学院(59291)
- 科学(49757)
- 农业(46248)
- 京(44440)
- 所(43263)
- 业大(39054)
- 研究所(38703)
- 财(38133)
- 中心(37541)
- 江(34777)
- 省(29889)
- 院(28418)
- 北京(28310)
- 农业大学(28131)
- 财经(28118)
- 范(27989)
- 师范(27635)
- 州(27175)
- 科学院(25876)
- 基金
- 项目(130333)
- 科学(101137)
- 研究(96783)
- 基金(91493)
- 家(81250)
- 国家(80410)
- 科学基金(66597)
- 社会(60552)
- 社会科(56828)
- 社会科学(56814)
- 省(53846)
- 基金项目(47991)
- 划(44132)
- 教育(41863)
- 自然(41536)
- 编号(40661)
- 自然科(40468)
- 自然科学(40454)
- 自然科学基金(39725)
- 资助(36847)
- 发(35491)
- 成果(33149)
- 农(33126)
- 重点(29728)
- 课题(28900)
- 发展(28504)
- 部(28393)
- 展(28027)
- 创(26847)
- 业(25341)
- 期刊
- 济(114908)
- 经济(114908)
- 农(65088)
- 研究(64796)
- 中国(54878)
- 农业(44079)
- 学报(36199)
- 科学(33347)
- 大学(27868)
- 财(26984)
- 学学(26462)
- 融(26305)
- 金融(26305)
- 管理(25438)
- 业经(25058)
- 教育(23852)
- 业(21181)
- 技术(18242)
- 问题(15948)
- 经济研究(15829)
- 农村(14725)
- 村(14725)
- 农业经济(14699)
- 财经(13493)
- 世界(13252)
- 版(12427)
- 经济问题(11603)
- 经(11588)
- 业大(11364)
- 技术经济(10731)
共检索到34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凤山 唐健 魏西云 王庆日
据统计,现今全国有农民工2.3亿人,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约1.5亿人。按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3亿的农民工及其家庭转移到城镇。大量农民离农离乡进入城镇二三产业,其就业、生活居住观念及选择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现行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制度与农村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延强 陈利根
本文通过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不同流转模式对宅基地的归属(权)和宅基地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宅基地的归属应以保权保利模式中的主、客体为准,同时参照保权分利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即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以税收和地租的形式获得利益,但必须保证农民为最大收益者。依此,还针对各方所得利益的支配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民权益 宅基地流转 社会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目前,我国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不完善及其导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民财富的培育、积累、扩大,制约农民财产进入社会财产增值体系、信用体系、流动体系,导致农民无法以自己的土地权利主动参与并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利益。因此,必须把宅基地用益物权体系放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框架和整个城镇化进程中进行考量,增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法治性,重视宅基地用益物权实现途径的差异性,从条件性政策中逐步探索完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萍 林馨
在强调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群体身份逐渐复杂化、农民对住房权益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从农民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制度规定,是确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农民住房权益视角,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以2015年以来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例,分析当前宅基地和住房制度产生的问题,解析农民住房权益残缺的理论影响,探讨上一轮改革在农民住房权益保护层面的经验和瓶颈,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建议。研究表明,现有的宅基地和住房制度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制度结构封闭、忽视农民财产权益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多元的农民住房权益诉求,成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桎梏。上一轮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未充分实现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房权益,农村住房和住宅用地市场关系还有待理顺,城乡居民住房权益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未来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应因地制宜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基本居住权益,适当兼顾部分非集体成员的居住权益,有次序地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益,从而实现提高宅基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近期目标和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双生 张桂文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中所蕴含的农民宅基地权益进行了总结与评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宅基地发展权收益分配不公及对农民宅基地、房产补偿不足,置换后农民生活状况不佳及土地权属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等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并提出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提高农民维权能力以解决宅基地置换中的农民权益受损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芳 胥国海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面临不少困难。仅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该区目前共有农村宅基地约18万户,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约206平方米,许多都是独门独院,土地粗放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多数村庄农民建筑排列无序,村内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地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此外,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滞后,农村累积了不少应拆未拆、一户多宅、违章建筑等问题。部分城郊或沿路农民擅自改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其中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除了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进,还在于农民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支撑其市民身份转变的职业发展。本文利用2014年最新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轨迹及职业向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经历以及该群体城市就业的职业特征总体上呈倒"U"型分布,存在逆向选择和向下流动现象。农民工城市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职业培训和"干中学"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农民工获取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有助于农民工获取低端职业而对该群体从事中高端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实现并无显著效应。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流动 倒“U”型 职业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密长林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鄂施璇 王兆林
研究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成渝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区调查数据,揭示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带动就业机会等利益的感知,是激发其行为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3)主观规范→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感知利益→农户行为、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三条传导路径驱动下,政策宣传、邻里示范、制度法规、收益分配均能更好地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促使其感知利益而进行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研究结论:应健全宅基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法规,构建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发挥邻里示范作用,增强农户与政府间的信息对称,进而提升农户对感知利益的有效权衡,促使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及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邢玉忠
控制农村宅基地超常发展邢玉忠过去我们一提起耕地锐减的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建设项目用地,修建铁路、公路以及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大面积占地,而忽视了涉及千家万户占地微观量小、宏观量大的农村宅基地问题。据1990年临汾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村居民点占地1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雪锋 董晓晨
宅基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放弃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引起学界关注,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日增,但是对于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分析并不多见。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本文在杭州市城区浙江籍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退出意愿。本文建议针对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强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减弱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引导农民工退出旧宅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娄文龙 周海欣 张娟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后住房保障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他们在农村的宅基地却大量闲置,"人地挂钩"政策的出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以我国天津、重庆和广州三地"人地挂钩"的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工宅基地流转与住房保障衔接中关键要素,并在其基础上对未来的衔接模式做了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
人地挂钩 农民工 宅基地流转 住房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霞
我国实践中所实施的宅基地退出模式尽管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但其弊端是行政色彩较浓,大多是政府主导型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受损严重。因此,应从完善宅基地退出的立法、完善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法律制度、打破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提高农民在宅基地退出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农地权益实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农地权益参差不齐,具有非生产性、非统一性、非公平性特征。基层政府应公平农村土地代际分配,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物权债权化,保障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土地财产权益。输出地和常住地政府应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公共预算,以就业和住房问题为核心,发展农村"两后生"职业教育,分类分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工程。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农地权益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熠华
文章实证调查全国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借助Logistic分析,梳理出显著影响其宅基地退出的决策因子:家庭年收入、打工人数、参加新农保人数以及对宅基地保障性的认同度等。在诸决策因子的影响下,农民工基于"正常生活的功利"原则,兼具保障性与激励性考量。参加新农保人数、宅基地保障性之认同突出反映农民工的保障性考量;家庭年收入主要体现农民工的保障性考量;打工人数作为激励性考量,其影响权重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