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2)
2023(3198)
2022(2545)
2021(2377)
2020(1850)
2019(3885)
2018(3798)
2017(6897)
2016(3656)
2015(3871)
2014(3066)
2013(2986)
2012(2705)
2011(2493)
2010(2504)
2009(2380)
2008(2239)
2007(2241)
2006(2009)
2005(1679)
作者
(8737)
(7410)
(7340)
(6750)
(4568)
(3511)
(3163)
(2711)
(2687)
(2527)
(2443)
(2387)
(2384)
(2294)
(2236)
(2179)
(2146)
(2106)
(2056)
(1983)
(1811)
(1671)
(1659)
(1651)
(1635)
(1620)
(1614)
(1606)
(1470)
(1395)
学科
管理(15715)
(15187)
(14171)
企业(14171)
(12227)
经济(12222)
技术(9957)
技术管理(8420)
中国(4650)
业经(4076)
方法(3445)
(3373)
(3284)
(3255)
(3100)
银行(3095)
(3011)
地方(2913)
理论(2732)
(2712)
金融(2712)
(2501)
数学(2481)
数学方法(2438)
产业(2317)
环境(2218)
(2187)
(2179)
农业(2162)
教育(2063)
机构
学院(44654)
大学(43940)
(20037)
经济(19711)
管理(18869)
理学(16021)
理学院(15865)
管理学(15692)
管理学院(15585)
研究(15082)
中国(11780)
(9113)
(8902)
科学(7991)
(7243)
中心(6886)
财经(6806)
(6733)
(6186)
经济学(6089)
研究所(5962)
(5883)
(5866)
(5586)
师范(5552)
北京(5526)
商学(5382)
经济学院(5374)
商学院(5315)
业大(5129)
基金
项目(30200)
科学(24919)
研究(24010)
基金(21750)
(18777)
国家(18612)
科学基金(16581)
社会(16416)
社会科(15621)
社会科学(15616)
(12812)
基金项目(11360)
教育(10330)
(10048)
(10044)
创新(9601)
自然(9416)
自然科(9245)
自然科学(9242)
自然科学基金(9080)
编号(9010)
(7749)
资助(7337)
成果(7208)
国家社会(7204)
(7124)
重点(6816)
(6793)
课题(6613)
(6127)
期刊
(23149)
经济(23149)
研究(14902)
中国(11947)
管理(9831)
(7168)
教育(6472)
科学(5630)
技术(5187)
学报(4967)
(4922)
金融(4922)
(4787)
科技(4354)
大学(4222)
经济研究(4144)
业经(4059)
学学(3836)
财经(3339)
技术经济(3257)
农业(3109)
(2971)
(2789)
论坛(2789)
图书(2582)
(2542)
问题(2513)
现代(2259)
商业(2238)
经济管理(2234)
共检索到7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新立  
"十三五"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我们正处在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爬坡阶段,如果能够实现"十三五"的目标,也就是双倍增,人均GDP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到2022年,人均GDP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就可以达到1.2万美元高收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新立  
"十三五"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因为我们正处在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爬坡阶段,如果能够实现"十三五"的目标,也就是双倍增,人均GDP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到2022年,人均GDP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就可以达到1.2万美元高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成为五大基本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十三五"时期尤其强调创新,是因为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方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态势还未形成,总体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没得到根本转变。"十三五"时期,应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大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春平  
怎样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公共部门跟私人部门之间的关联,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政策应该做什么呢?我们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宏观的把关,进行推动,更多地推动创新能力的建设。公共部门不要轻易介入有风险的创新,企业应该从事研发和创新工作。第二个是资源配置。加大对我们的教育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春平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上升,如何获得持续增长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则是主要驱动力。创新在《建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实施起来难度巨大,需要对可能的困难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谨慎的公共政策,以此提高创新能力。一、创新成为"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类似于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所述,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技术进步通常是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茂兴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新理念、新空间与新动能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9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共同承办,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和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16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由主旨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茂兴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新理念、新空间与新动能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9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共同承办,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和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16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由主旨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岷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我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三期叠加"背景下,国民经济供给侧驱动增长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求侧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结构性矛盾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趋降,突出表现在"四降两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刚性支出上升,财政债务风险上升,最终可能导致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随着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逐步落实和油气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必须抓好"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补齐管网建设短板、稳定国际国内供应、积极开拓消费市场"等任务的落实,切实解决天然气"用不起、用不上、不够用、不想用"的问题,为顺利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随着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逐步落实和油气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必须抓好"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补齐管网建设短板、稳定国际国内供应、积极开拓消费市场"等任务的落实,切实解决天然气"用不起、用不上、不够用、不想用"的问题,为顺利实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实现"十三五规划"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金融业如何全力服务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十条对策与建议,供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康  冯俏彬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需求将面临严重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的主要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必须从微观主体层面,深入推进供给端改革来创造新供给,并配套行政、财政、国企、收入分配、价格、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苏生  
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经历了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到缩小区域差距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也由最初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西部大开发(2000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中部崛起(2004年)转向"三大战略"(2013年),区域合作正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铮  刘志成  
一是风险触发点逐步增加,新的风险苗头开始显现。首先,经济下行可能造成市场主体违约,导致重大市场风险。若未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微观企业经营绩效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偿债能力也将随之下降,债券市场出现大面积违约的风险概率将上升;与此同时,家庭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社会流动性局部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