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3)
- 2023(8371)
- 2022(7040)
- 2021(6182)
- 2020(5080)
- 2019(11086)
- 2018(10905)
- 2017(20250)
- 2016(11140)
- 2015(12392)
- 2014(12503)
- 2013(12289)
- 2012(11173)
- 2011(10104)
- 2010(10183)
- 2009(9712)
- 2008(9553)
- 2007(8723)
- 2006(7725)
- 2005(7350)
- 学科
- 济(47293)
- 经济(47220)
- 管理(37834)
- 业(30693)
- 企(26360)
- 企业(26360)
- 方法(15128)
- 地方(14947)
- 制(13983)
- 财(13551)
- 中国(13299)
- 数学(12842)
- 数学方法(12695)
- 农(11706)
- 业经(11350)
- 体(9504)
- 环境(9169)
- 地方经济(9161)
- 学(8612)
- 融(8460)
- 金融(8456)
- 银(8382)
- 银行(8364)
- 行(8050)
- 体制(7981)
- 划(7734)
- 农业(7565)
- 务(7556)
- 财务(7538)
- 财务管理(7512)
- 机构
- 学院(157790)
- 大学(157060)
- 济(65116)
- 经济(63657)
- 管理(58980)
- 研究(55154)
- 理学(50094)
- 理学院(49447)
- 管理学(48710)
- 管理学院(48391)
- 中国(42355)
- 财(33455)
- 京(32952)
- 科学(32226)
- 所(27137)
- 江(25754)
- 财经(25209)
- 中心(25153)
- 研究所(24205)
- 经(22617)
- 农(22344)
- 范(21578)
- 师范(21402)
- 院(20569)
- 北京(20367)
- 业大(20343)
- 经济学(20270)
- 州(20193)
- 财经大学(18489)
- 经济学院(18060)
- 基金
- 项目(106034)
- 科学(84978)
- 研究(80775)
- 基金(76602)
- 家(66059)
- 国家(65545)
- 科学基金(56843)
- 社会(53043)
- 社会科(50338)
- 社会科学(50326)
- 省(42583)
- 基金项目(40272)
- 教育(37080)
- 划(35449)
- 自然(34287)
- 自然科(33452)
- 自然科学(33443)
- 编号(32830)
- 自然科学基金(32813)
- 资助(29585)
- 成果(27581)
- 制(25655)
- 重点(24757)
- 课题(23889)
- 发(23828)
- 部(23407)
- 创(22870)
- 国家社会(22362)
- 创新(21591)
- 性(20386)
共检索到249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秦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他各项事业也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本文针对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及其特殊性,构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机制:经济协调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和制度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博雅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构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希东
如何促进跨界区域大发展,是未来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三大跨省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单元,如何实现内部城际协调与整合,是三大都市圈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在对跨界区域及其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三大跨省都市圈为例,对跨界区域协调(省市际协调)的内容、机制和政策等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与设想。
关键词:
跨界区域 协调 机制 政策 跨省都市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密 张心贝
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周期协调度的视角,运用2001—2020年我国12个城市群的城市对数据,量化城市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考察政府协同治理机制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为:(1)城市群作为经济区划具有引领协调的作用,但总体效用低于行政区划;中心城市之间“强强联合”特征明显,但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市的带动不足。(2)单中心城市群侧重在北方地区引领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多中心城市群侧重在南方地区联动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3)在治理结构层面,省级政府“兼济全局”而市级政府“独善其身”;省级垂直传导与财政政策机制具有扶弱型特征;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强调前端梯队的引领带动。为此,要通过城市群发展与政府治理双向发力,以达到城市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亚南
"大珠三角"区域存在区域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区域内存在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其他不同形式等政府,制度设置上也存在差异。认为为了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创建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基础,进一步完善"大珠三角"区域的各种协调组织,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珠三角” 区域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博
区域协调发展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协调发展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长三角区域发展实际,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的现状,剖析了机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机制重构的对策。文章认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动态稳健的区域协调机制,是长三角未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政府合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中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于区域之间合作行为,然而立足于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如果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转换成本与收益在异质性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对称性分布纳入到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去思考,跨区域的异质性主体的合作行为博弈就构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协调发展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条件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文星 朱凤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也成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各方的信息畅通和利益实现,即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各地方政府就会提高跨区域合作的意识和愿望,就会主动地通过这种途径来寻求区域发展中共同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协调 合作治理 科学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普 李雪松
本文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关联效应模型,并论证了区域关联效应具有乘数关系。在此理论前提下本文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和区域补偿政策这两种区域协调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实际运用,并提出区域协调机制失灵的规避措施和区域发展权的构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海峰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城一地的资源组织能力和容纳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领域向综合化、规模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条件下,要求区域城镇系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新疆西北区域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以及当前西北疆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从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就完善区域地方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合作组织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合作保障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合作机制 西北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群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我国在探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时,应该淡化政策调整而强化法律机制在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法律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辉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①这既再次体现出政府支农惠农强农富农的决心,也昭示了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念由来已久,并见诸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支持等众多理论,且已用于指导实践。据此,在当前"三化"协调发展浪潮中,如何避免"运动式"行为,如何不落入"口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官华 李静 蔡静雯
一项大型跨界基础设施的落实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相关区域间的利益协调,两者作用的发挥都需要借助特定的机制安排。本文以港珠澳大桥项目协调机制的变迁为案例,在分析其背后中央权威和区域协调机制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央地关系不对等、中央权威适时介入和区域协调主导权趋势性变动构成了协调机制变迁的三大特征。并以此三大特征探究粤港澳地区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包括中央与港澳、中央与广东这两组关系不对等的原因以及中央政府的相应对策,中央权威对区域事务介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广东在粤港澳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变迁。
关键词:
中央权威 区域协调 合作机制 港珠澳大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