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0)
2023(15778)
2022(13503)
2021(12762)
2020(10611)
2019(24550)
2018(24515)
2017(46494)
2016(25610)
2015(28582)
2014(28585)
2013(27896)
2012(25437)
2011(22840)
2010(22873)
2009(21390)
2008(21014)
2007(18431)
2006(16369)
2005(14803)
作者
(73276)
(60879)
(60463)
(57605)
(38753)
(29229)
(27505)
(23740)
(23334)
(21866)
(20798)
(20700)
(19436)
(19284)
(19062)
(18872)
(18170)
(18144)
(17407)
(17403)
(15130)
(14989)
(14795)
(13983)
(13758)
(13648)
(13507)
(13464)
(12305)
(11919)
学科
(93397)
经济(93251)
管理(74732)
(70391)
(58873)
企业(58873)
方法(40941)
数学(34989)
数学方法(34529)
(28283)
中国(28187)
(25927)
(25410)
业经(22756)
(21388)
(18383)
银行(18327)
地方(18259)
(17426)
理论(17293)
(17247)
财务(17173)
财务管理(17128)
(17081)
(16876)
金融(16872)
农业(16720)
(16388)
贸易(16378)
企业财务(16255)
机构
大学(355127)
学院(351855)
管理(136581)
(136172)
经济(132983)
研究(121123)
理学(116877)
理学院(115529)
管理学(113457)
管理学院(112808)
中国(93618)
(76687)
科学(75300)
(69117)
(61298)
(58502)
研究所(55545)
中心(54598)
财经(53160)
业大(53058)
(52988)
北京(48928)
(48241)
(46405)
师范(45888)
农业(45760)
(44498)
(42518)
经济学(40542)
财经大学(39628)
基金
项目(239005)
科学(186697)
研究(175130)
基金(172101)
(150793)
国家(149523)
科学基金(127350)
社会(108579)
社会科(102599)
社会科学(102572)
(93223)
基金项目(90860)
自然(83230)
自然科(81215)
自然科学(81193)
教育(80597)
自然科学基金(79734)
(79194)
编号(71712)
资助(70782)
成果(59564)
重点(53870)
(52384)
(50389)
课题(50326)
(49671)
创新(46354)
(45959)
科研(45612)
教育部(44813)
期刊
(153954)
经济(153954)
研究(110721)
中国(75096)
学报(58556)
(53909)
(53702)
科学(52765)
管理(51644)
大学(44536)
教育(44334)
学学(41688)
(36423)
金融(36423)
农业(36346)
技术(30200)
财经(26112)
业经(24418)
经济研究(23833)
(22154)
问题(19359)
(18177)
理论(18113)
图书(17783)
(17073)
科技(16920)
实践(16594)
(16594)
技术经济(15801)
现代(15739)
共检索到534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博  王雯  
实现全国统筹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基本制度承重、社会支持、技术保障和国际经验借鉴方面,中国已经充分具备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条件。但在提高统筹层次和央地责任再配置过程中,将带来地方责任主体约束效应弱化、参保约束松弛、地方待遇攀比等一系列风险,有可能严重影响制度稳健运行。建议在科学界定全国统筹内涵的前提下,采用"两步走方式"推进全国统筹。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统一制度结构和基本规定为前提,以财务风险共担为目标,以基金统一管理为准绳,以全国范围内部分基金共济为基础,形成全国统筹制度框架。再用10年左右时间,深化制度整合,清晰主体权责,推动基金统收统支,全面完成全国统筹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长期以来,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县市级,未能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文章分析了统筹层次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历次实施省级统筹的标准、方案和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文章认为,直到2019年才具备实现省级统筹客观条件,实施的是统收统支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国统筹方案的本质是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相当于延续和更新了2018年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是全国统筹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但实现统收统支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的“长效”机制与“长期”机制的关系、地方财政负担与深挖养老保险制度潜力的关系、部分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的关系,以及统筹层次低产生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房连泉  
自20世纪90年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统筹制度一直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以资金统收统支为界定标准,考察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变迁的四个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县市级统筹的制度初创阶段,2000年以来实行省级调剂过渡制度阶段,2017年以来省级统收统支的深化改革阶段,2022年以来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动力在于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内生需求的推动,主要的统筹政策措施包括信息化系统建设、采取激励性征收措施和实施绩效考核办法等,统筹制度运行的核心逻辑在于解决激励约束问题。2022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来,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制度目标不明确、基金调剂力度受限、政策碎片化和执行难等问题。围绕解决激励约束问题这一主线,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建立全国统一信息网络、明确央地事权关系、完善激励合约和加大基金调剂力度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全国统收统支的制度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利明  李超  张慧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加强筹资和待遇发放管理,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实现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刘儒婷  胡鹏  吕珊珊  
2010年10月,全国人民翘首期盼的《社会保险法》终获通过。该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在全国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赋予了法律效力。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参差不齐给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全面实施带来诸多问题,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势在必行。但实现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过三个步骤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性方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王婷  齐海鹏  
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是保障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良性运行的必要举措,也是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构成环节。秉承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公平性、效率性与可持续的制度理念,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经历了由低到高的演进脉络,与之相应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呈现出由高度分权到高度集中的逻辑变迁过程。基于我国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现实约束,从初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是合意性的路径选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信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大多数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都没有养老保险,因此农民工的参保率非常的低。这样的现状极大的影响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益  陆颖  
2022年1月我国实施以余缺调剂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能否可持续运转?会产生多少财政责任?这关系着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和精算模型分五种情况研究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一,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第二,实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征缴率等参量改革;第三,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第四,全国统筹调剂制度调整为上缴累计结余;第五,实施所有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并上缴累计结余。研究结果表明,当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上缴累计结余等改革政策协同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制度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财政压力将大大减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毓铭  
《"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列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然而,25年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并不顺利,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走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路径还异常艰难。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多管齐下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杨良初  赵大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表明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但是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与央地支出责任划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建议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构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驰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涉及时间跨度很长,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被看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统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可以避免重复提取日常备用金、应对经济危机的风险备用金,从而扩大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险战略储备基金规模。战略储备基金可用于长期投资,即使用于存银行和购买国债,也会大大提高投资收益率。为了提高投资收益率,还可把一部分战略储备基金用于股权投资,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性的产业投资。不过,这要制订风险防范的措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是在2018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然后再向养老金全国统筹过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由提出到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距离越来越近了。从政策层面来看,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2010年“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到今年全国统筹正式实施,这个过程超过了10年。全国统筹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运行中还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剧烈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解读和诠释全国统筹的意蕴,从而更好地推动制度调适、改进和完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许航敏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养老保险统筹事关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内嵌着国家治理能力。在各地省级统筹改革探索基础上,我国自2022年1月起实行全国统筹,这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迈上了统一规范的新台阶。但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是改革的终点,还存在不少矛盾,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认为养老保险统筹改革是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改革,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既推动了制度的完善,提升了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更推动了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未来应在准确理解养老保险统筹本质基础上,系统认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紧紧围绕养老保险的共济功能发挥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保障这个核心目的,坚持问题导向,从加强宣传解读、深化理论研究、完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等方面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落地见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晓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也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沿海有条件的省市也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均存在覆盖面窄、参保率低、不可流转接续的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统筹层次低,资金来源有限,缺乏中央政府的参与和投入,尽快出台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既具有可行性,更具有迫切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