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2)
- 2023(4226)
- 2022(3146)
- 2021(2684)
- 2020(2077)
- 2019(4616)
- 2018(4133)
- 2017(8083)
- 2016(3905)
- 2015(4378)
- 2014(4152)
- 2013(4246)
- 2012(3777)
- 2011(3315)
- 2010(3590)
- 2009(3877)
- 2008(2631)
- 2007(2399)
- 2006(2215)
- 2005(2195)
- 学科
- 融(24156)
- 金融(24153)
- 银(20913)
- 银行(20913)
- 行(20435)
- 济(15021)
- 经济(15007)
- 中国(13453)
- 业(13263)
- 企(11261)
- 企业(11261)
- 管理(10976)
- 中国金融(10847)
- 制(7503)
- 财(7353)
- 地方(6033)
- 务(5534)
- 财务(5522)
- 财务管理(5517)
- 企业财务(5359)
- 业经(5059)
- 农(4837)
- 方法(4813)
- 体(4422)
- 数学(4379)
- 数学方法(4357)
- 事业(4301)
- 农业(3949)
- 体制(3913)
- 业务(3646)
- 机构
- 学院(51447)
- 大学(50078)
- 济(24427)
- 经济(23883)
- 中国(21228)
- 管理(17964)
- 研究(16562)
- 理学(14861)
- 理学院(14743)
- 管理学(14568)
- 管理学院(14482)
- 银(14071)
- 财(13640)
- 银行(13637)
- 融(13168)
- 金融(12922)
- 行(12803)
- 中心(10604)
- 财经(10584)
- 人民(10295)
- 经(9625)
- 京(9588)
- 国人(9401)
- 中国人(9362)
- 中国人民(9306)
- 经济学(9042)
- 经济学院(8275)
- 财经大学(8125)
- 人民银行(7785)
- 江(7719)
共检索到8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重大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LDS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居民所面临的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在物质资本充盈的地区更为显著,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互联网的使用会加深数字金融对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均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持有概率和增加信贷可得性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刘瑶
可以从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再分配效应、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系统强化创新型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三个方面来发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再分配效应 结构性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婕 李瑞田 韩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构建中国省际金融科技指数与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就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机制、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效应中起调节作用。同时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另外,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存在非线性边际效应递减,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调节该非线性边际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应通过促进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建伟 邓宇
共同富裕是居民财富金融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发挥好居民资产配置的市场化分配阶段的重要作用,必须首先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作为我国居民财富金融发展价值导向,未来居民财富金融发展应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做大蛋糕"层面发挥好居民财富金融的重要作用,满足我国居民家庭对专业财富管理和多元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以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共同富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家庭财富 财富不平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找准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的金融坐标;加强产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速度;持续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行业间财富增长的协调;强化风险管理,普及金融知识,减少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投资损失;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共富环境,不断丰富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通过构建为共同富裕发展服务的金融体制与机制,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时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金融使命 商业银行 着力点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徐肇仪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数字普惠金融是现阶段帮扶弱势群体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工具,如何运用这一工具书写好共同富裕的中国命题是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此,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四维”特征为依托构建中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13—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确实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区域差异看,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对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融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季刚 郝福莱
文章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效率均值在0.6左右,效率水平未达到最优,存在提升空间;产业结构、居民受教育水平、地方财政能力、非公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造成显著影响;在剔除随机扰动和环境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共同富裕效率有所提升,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全要素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较慢。因此,我国各地区不仅要提高要素投入水平,还要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健 王魏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简称“科技金融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量化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共同富裕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科技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科技金融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科技金融政策的经济效应,可为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理论支撑和丰富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华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就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而要素结构错配与共同富裕之间负向相关。进一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的交互项作用效果得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另外,区域异质性检验证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维度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明显,而数字化程度的驱动效应薄弱。为此,提出以“政”为基,扎实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以“数”赋能,全面推进短板地区数字新基建布设;以“均”为重,重构生产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进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文彬 王珂凡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勇
大力实践发展公益金融,主动服务三次分配,构建全链条公益金融生态,在引导财富向上向善、弘扬社会责任等方面助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今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特别提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惠献波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科技金融为共同富裕实现注入了新活力。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选用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检验表明,产业转型升级是科技金融政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资本配置效率高、创新能力强及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探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