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3)
2023(9076)
2022(7307)
2021(6546)
2020(5132)
2019(11975)
2018(11404)
2017(21981)
2016(11692)
2015(12802)
2014(12673)
2013(12557)
2012(11471)
2011(10236)
2010(10418)
2009(9410)
2008(9347)
2007(8722)
2006(7792)
2005(7192)
作者
(31842)
(26773)
(26584)
(25757)
(17122)
(12880)
(12173)
(10219)
(10018)
(9794)
(9161)
(8831)
(8644)
(8559)
(8406)
(8244)
(7813)
(7756)
(7717)
(7668)
(6795)
(6541)
(6421)
(6202)
(6036)
(5980)
(5977)
(5947)
(5481)
(5225)
学科
(52434)
经济(52389)
管理(33762)
(30958)
(24555)
企业(24555)
方法(20961)
数学(18230)
数学方法(18010)
中国(15288)
(14646)
(14635)
业经(11480)
地方(11332)
农业(10539)
(9812)
(9139)
理论(9130)
(8687)
贸易(8677)
(8593)
金融(8590)
(8536)
财务(8514)
财务管理(8488)
(8473)
银行(8459)
(8405)
(8073)
企业财务(8061)
机构
学院(163120)
大学(161224)
(69480)
经济(68071)
管理(58363)
研究(53572)
理学(49369)
理学院(48852)
管理学(47898)
管理学院(47584)
中国(41902)
(35416)
(33390)
科学(30257)
财经(27521)
(26438)
(26271)
(24994)
中心(24902)
(23770)
研究所(23264)
经济学(23248)
(21886)
师范(21687)
经济学院(21183)
北京(20971)
(20853)
业大(20647)
财经大学(20358)
(19761)
基金
项目(103944)
科学(81948)
研究(79446)
基金(74887)
(64595)
国家(64016)
科学基金(54943)
社会(52202)
社会科(49471)
社会科学(49462)
(40860)
基金项目(38336)
教育(37766)
(33462)
自然(32421)
编号(32411)
自然科(31711)
自然科学(31706)
自然科学基金(31140)
资助(30716)
成果(27122)
重点(23575)
课题(23149)
(23024)
(22964)
国家社会(22527)
(21711)
(20818)
教育部(20400)
大学(20314)
期刊
(79965)
经济(79965)
研究(52871)
中国(36586)
(29368)
学报(24424)
管理(23429)
教育(22985)
(22343)
科学(21335)
大学(19310)
学学(17702)
(17002)
金融(17002)
技术(15475)
农业(14682)
经济研究(14215)
财经(14214)
业经(13117)
(12430)
问题(10363)
(9236)
图书(8833)
统计(8729)
技术经济(8140)
(7820)
(7773)
商业(7674)
(7634)
财会(7396)
共检索到25713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涛  向栩  
共同富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远景目标,“富裕”和“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构造一个反映人力资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经验证据检验人力资本通过增长效应和平衡效应推动“富裕”和“共享”,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既有利于“蛋糕”做大,又能有效促进“蛋糕”更好地分配,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力度大于城镇居民,成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变量,推动了“富裕”和“共享”目标的实现;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人力资本通过促进农村高技能劳动力流向城镇,间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从而实现其增长与平衡效应;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的平衡效应在低收入省份更加明显,而在高收入省份不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彬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确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点任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谋划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紧锣密鼓地部署一系列工作,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专门出台政策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晨旭  刘霞辉  
推进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将自然资本纳入资源配置理论框架可测算省际与省内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并通过希克斯-摩尔斯通(HicksMoorsteen)指数测度各省(区、市)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对包容性增长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收入差距作用于包容性增长,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和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分别呈倒U型与U型曲线,该结论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配置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在区域、资源配置与自然资本层面均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省外人力资本流入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递减,而其他地区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呈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的地区来说,改善省际人力资本配置与促进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过剩的地区来说,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省内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资源型省份的省际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不显著。我国应促进人力资本流动,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持续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突破“资源诅咒”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六次提到共同富裕。在第一部分,报告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这个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这里,十九大报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界定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任务,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新业   肖寒   韩奕  
新近研究发现,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并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从高收入群体惠及低收入群体,即“涓滴效应”并不显著。中国是否存在“涓滴效应”,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本文使用2012—2018年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高收入者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贫困概率,表明中国存在显著的“先富带动后富”现象。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和国有企业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府通过建立亲贫财政体系,在不盲目扩张债务的前提下将来自高收入者的税收转化为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为电力、铁路交通、通信网络提供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进行盈利,同时以提供普遍服务或降价的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设施,保证其获得基础设施接入的权利,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本文为理解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李佳杰  陈洋毅  
文章通过搜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创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对周边区域也有着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斌   王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大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非平衡性;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配置和创业带动三种渠道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范从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益贫式增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途径。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从益贫式增长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本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和共同富裕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方式上的逻辑关系。并沿着“改革开放前-涓滴型增长-益贫式增长-共富型增长”这一历史线索,梳理了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结合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因素,从解决相对贫困、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等角度提出了我国从益贫式增长转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最后,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统筹全面均衡发展、以数字经济落实共建共享等视角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孟令国  
新昌县以“全域旅游”为主要路径,全盘谋划、全景织造、全力施为、全业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初步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有力助推了共同富裕。但从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着转换的速度、带动的力度、生态保护的强度以及社会参与的广度等方面的不足。以“两山”转换带动共同富裕,要继续用足绿水青山优势,精准施策,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融合文章,激活内生动力。新昌的实践,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重点目标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使社会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其中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强调的群体。以上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依靠职业教育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但是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还未融入办学理念等。而解决办法应围绕重视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纳入职校办学理念等几方面进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王浩楠   王国峰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并未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最佳区域,而西部地区处在正向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普惠金融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超   任彦秋  
文章基于2010—2019年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国家经济联系的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并通过构建引力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加强;且国家间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从影响因素来看,初级人力资本对本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级人力资本与研发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国家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专利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文兴  陈雅男  
本文发展了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发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关系非常不同于长期关系。相对于其他消费理论分析框架而言,该模型具有明显包容性,并与Granger-Engle非经典时间序列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接”。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永久性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随机游走假说,以及曼昆的λ假说等消费理论或假说,也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得到解释,或者说上述理论流派或假说都属于特例。实证分析结论不但支持该理论框架,而且比较恰当地刻画出了我国转型经济中的重大政策和制度变迁的影响。将消费看成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来源,是解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非稳定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框架下也很容易认识到,从长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建芳  龚六堂  张庆华  
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要么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要么侧重于健康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在度量人力资本的时候,采用了教育和健康两个指标,但是尚未有研究给出人力资本的具体构成形式。本文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组合生成。关于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应该归功于人力资本存量。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在此模型中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和存量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中既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功劳,也有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我们以这个内生模型为理论依据设定计量模型,利用19...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