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2)
- 2023(11131)
- 2022(9188)
- 2021(8241)
- 2020(6775)
- 2019(15562)
- 2018(15131)
- 2017(28974)
- 2016(15488)
- 2015(17074)
- 2014(17056)
- 2013(16882)
- 2012(15299)
- 2011(13767)
- 2010(14046)
- 2009(13574)
- 2008(13334)
- 2007(12286)
- 2006(11188)
- 2005(10477)
- 学科
- 济(70188)
- 经济(70046)
- 管理(50734)
- 业(42260)
- 企(35361)
- 企业(35361)
- 方法(23358)
- 数学(19708)
- 数学方法(19353)
- 中国(19306)
- 财(19000)
- 农(17863)
- 制(17676)
- 业经(15340)
- 地方(15026)
- 学(12615)
- 体(12348)
- 农业(11603)
- 银(11464)
- 银行(11449)
- 融(11301)
- 金融(11296)
- 贸(11279)
- 贸易(11272)
- 行(10975)
- 税(10883)
- 易(10844)
- 理论(10825)
- 税收(10228)
- 收(10162)
- 机构
- 大学(222313)
- 学院(220048)
- 济(92930)
- 经济(90992)
- 管理(80783)
- 研究(75953)
- 理学(68018)
- 理学院(67224)
- 管理学(66024)
- 管理学院(65581)
- 中国(58489)
- 财(49723)
- 京(46871)
- 科学(42813)
- 财经(37421)
- 所(37338)
- 江(35372)
- 中心(34015)
- 经(33764)
- 研究所(32858)
- 农(30679)
- 范(30234)
- 师范(30009)
- 北京(29718)
- 经济学(29670)
- 业大(28000)
- 院(27943)
- 州(27817)
- 财经大学(27507)
- 经济学院(26458)
- 基金
- 项目(139527)
- 科学(110938)
- 研究(106511)
- 基金(101790)
- 家(87663)
- 国家(86933)
- 科学基金(74648)
- 社会(70272)
- 社会科(66546)
- 社会科学(66529)
- 省(54124)
- 基金项目(52268)
- 教育(49563)
- 划(45325)
- 自然(44687)
- 自然科(43643)
- 自然科学(43635)
- 自然科学基金(42847)
- 编号(42448)
- 资助(40799)
- 成果(37206)
- 制(32207)
- 重点(32042)
- 部(31399)
- 课题(31306)
- 发(30581)
- 国家社会(29781)
- 创(29078)
- 性(27799)
- 教育部(27674)
共检索到35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浩之 陈杰 单峰
住房与生育、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基础民生福祉紧密相关,不仅是生存的前提,也是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还存在较大程度的住房资源占有不均衡,并且进一步导致了基础民生福祉供给的不均衡。这两者的不均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务须尽快克服的短板。从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住房制度与民生福祉相关论述出发,指出“住房资产与福祉过度绑定”、“社会力量与利益相关者协同缺位”两大问题;基于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新制度,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面向福祉领域、社区空间、社会力量、多相关者四种机制,为住房保障与基础民生福祉配套协同增进提供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并提出民生福祉均衡分享、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空间嵌入等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雪梅
中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事关国计民生,对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仍以产权式保障性住房为主,还未形成全面、长效、稳定的机制体制。为实现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的近期目标和全面确保"住有所居"、提升保障房质量的长期目标,本文提出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需并行且依托于住宅市场,应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建立。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保障制度 保障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鲁
我国解放后,城镇住房既作为消费资料对待,也做为生产资料对待,对大量出租的私有房产进行了定期定息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自住房和少量出租的房产保护了私人所有权。在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城镇住房成了职工最大的实物福利项目,由国家包下了住房供给,分配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少量房租,城镇土地则收归国有,不准买卖租赁,只搞无期无偿划拨。这种住房制度实行以后,逐步走入了死胡同。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历年建设住宅很少,而人口不断增加,1978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m~2,住房十分困难,一时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979年以后,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把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报告145次出现"人民"二字,标注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红色基线,宣示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应有之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才学
经国务院和山东省政府批准,烟台市自1987年8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城镇住房制度,打破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的“低房租、高补贴、福利性、实物分配”的传统住房制度,初步把住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纳入了商品经济轨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一、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市场理论依据在于弥补市场失效。只有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才需要政府干预;只有在政府干预比市场更有效率的条件下,政府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对住房领域,政府是否需要干预?如何干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璐璐 王立徽
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是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前提,顺应农民城镇化和住房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试点地区围绕资格权保障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出了五种“户有所居”的保障形式,即“基本供给类”“改造提升类”“整村重建类”“需求提升类”“城乡融合类”。构建“根植性”分析框架,从保障目标、资源禀赋、组织保障、人员认定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对两省五县的住房保障实践样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住房保障实现形式的差异表征和原因,提炼实践探索的形成逻辑、适用条件、组织保障和支撑基础。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经验逻辑和不同地区住房保障行使相机抉择的方案。进而从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土地和房屋多种供给、不同类型住房对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的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原理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
自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以"取消福利分房,实行居民住房货币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已经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全国大中城市高处不胜寒的房价,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和研究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到底应该是什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哲 曾海滢
住宅问题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法律义务,政府应建立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要以实现社会正义为价值目标,在住房保障制度的设计中应遵循差别原则,调节社会和经济利益分配,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地转移给低收入人群,使处于住房最不利地位的贫困者能够尽可能大地获得住房利益。
关键词:
住房保障 基本人权 法律义务 公平正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海瑾
目前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现行的住房保障体系只关注了城市中户籍居民的住房问题,而忽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住房保障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推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构建一个阶梯式多层次住房保障系统结构和模式,解决城市不同群体的住房特殊问题。
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 流动人口 住房保障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全新提法将成为我国住房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本文在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制度建设方面重要政策的基础上,对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住房制度进行解读,并针对如何贯彻落实住房制度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传长
为了配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构建新的住房体制基本框架,从根本上解决现行城镇住房制度中存在的严重弊端,根据国务院、省、市房改政策,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四川省南部县从住房的投入、建设、分配和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大胆进行了较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瑞玲
我国要推出的房产税改革,实际上是要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持有税,并要对其如何征、征多少的问题进行改革。文章在分析理论界的基本观点与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目标,论证了我国逐步推进并全面开征住宅房产税符合新福利经济学的希克斯效率改进,能增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并从调节收入分配与提升福利保障水平的角度对我国住宅房产税的税收制度进行了设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恩逸
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过了近30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城镇住房体制新格局,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化体制要求的住房货币化分配机制和社会化的住房供应体系。产权私有化的导向激发了城镇居民积累和创造财富的热情,使得城市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星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市场化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住房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却忽视了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本文认为要在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首先,经济适用住房应推行以租为主,并由政府主导进行封闭运作;其次,要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第三,适时推出限价商品房制度。
关键词:
住房政策 经济适用房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
保增长与惠民生能否兼得:以住房保障的经济拉动效应为例
制度审计促进组织治理优化的路径: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城乡中国视角下农民住房保障路径优化研究——以浙江诸暨为例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生态问责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面向人机协同的教师数智素养:测评框架、现状审视与优化路径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框架再探讨:理论内涵、制度保障与实践路径
国家审计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
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的保障机制分析——兼论我国实施该制度的路径优化
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交通网络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协同优化路径》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