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8)
- 2023(13048)
- 2022(11259)
- 2021(10628)
- 2020(8610)
- 2019(20171)
- 2018(20096)
- 2017(38862)
- 2016(21393)
- 2015(24001)
- 2014(24319)
- 2013(23766)
- 2012(21575)
- 2011(19249)
- 2010(19013)
- 2009(17331)
- 2008(16449)
- 2007(14515)
- 2006(12546)
- 2005(10873)
- 学科
- 济(82684)
- 经济(82593)
- 管理(58090)
- 业(54792)
- 企(44109)
- 企业(44109)
- 方法(38080)
- 数学(32917)
- 数学方法(32559)
- 农(24001)
- 中国(22563)
- 财(22516)
- 学(19260)
- 业经(18544)
- 地方(18289)
- 农业(16579)
- 制(15449)
- 理论(14896)
- 贸(14050)
- 贸易(14038)
- 易(13611)
- 和(13357)
- 环境(12583)
- 银(12429)
- 教育(12387)
- 银行(12382)
- 技术(12237)
- 务(11907)
- 财务(11836)
- 财务管理(11813)
- 机构
- 学院(293937)
- 大学(293440)
- 管理(116085)
- 济(113771)
- 经济(111223)
- 理学(100789)
- 理学院(99655)
- 研究(98750)
- 管理学(97917)
- 管理学院(97389)
- 中国(71749)
- 京(62931)
- 科学(62759)
- 财(52039)
- 所(49536)
- 农(48905)
- 业大(45399)
- 研究所(45394)
- 中心(44082)
- 江(42731)
- 财经(41511)
- 范(39769)
- 北京(39618)
- 师范(39359)
- 农业(38234)
- 经(37802)
- 院(36521)
- 州(34599)
- 经济学(33590)
- 技术(32969)
- 基金
- 项目(206099)
- 科学(160905)
- 研究(152446)
- 基金(147291)
- 家(128606)
- 国家(127505)
- 科学基金(108599)
- 社会(93707)
- 社会科(88621)
- 社会科学(88598)
- 省(81592)
- 基金项目(78218)
- 自然(70303)
- 教育(70034)
- 自然科(68628)
- 自然科学(68611)
- 划(68539)
- 自然科学基金(67337)
- 编号(63380)
- 资助(60381)
- 成果(51761)
- 重点(46103)
- 部(44615)
- 发(44215)
- 课题(44123)
- 创(42754)
- 创新(39757)
- 科研(39308)
- 项目编号(39038)
- 大学(38193)
- 期刊
- 济(123887)
- 经济(123887)
- 研究(85969)
- 中国(56177)
- 学报(48778)
- 农(44653)
- 科学(43782)
- 管理(42184)
- 财(38680)
- 教育(37404)
- 大学(36512)
- 学学(34309)
- 农业(31152)
- 技术(26464)
- 融(22216)
- 金融(22216)
- 业经(21050)
- 经济研究(20001)
- 财经(19417)
- 经(16549)
- 图书(16206)
- 问题(16199)
- 业(15383)
- 科技(14552)
- 理论(14390)
- 版(13870)
- 技术经济(13746)
- 实践(13210)
- 践(13210)
- 现代(12877)
共检索到424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王子豪 姜淑佳 赵建翔
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中国正在进入另一个部分人也要富起来,同时带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时期,也可以理解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必要提出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本文以分析我国不同收入群体分布结构和主要特征为基础,讨论了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目标的潜力、时间、路径和重点人群。考虑到经济增长、总体和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人口总量等关键变量,测算出到203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上升至51%,规模达7.5亿人。按照大体相同的变动速度,到2035年以前,有可能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8亿~9亿人,实现倍增的目标。从现阶段我国城乡结构转型、收入增长的特征看,“进城农民工”是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着力关注的重点人群。下一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应以提升“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本为重点,采取多方面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收入结构由当前“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7月1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其主编的新书《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人左右,还有10亿人左右没有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如果这部分人的收入能够接近或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将会形成强大的需求增长空间,直接提供经济增长动能。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刘世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令人振奋的中国版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凸显了新的发展伦理、价值坐标和考核理念。但要实现收入倍增目标,也面临经济增速趋缓期、利益调整敏感期、公共服务负重期三大挑战。为此,笔者建议以实现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为核心,科学设定预警线、控高线和托低线,并以湖南为样本,实现三步走战略。
关键词:
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 路径样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祖辉
居民收入倍增是指实际收入倍增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的"双倍增",是缩小城乡差距基础上的"公平感倍增",是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幸福感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还有诸多难点。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要确保劳动者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同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调整企业与居民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
居民收入倍增 城乡居民 增收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绮霞 刘绮莉
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有必要借鉴日本在与我国相似经济阶段所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调整增加收入与扩大有效需求的关系、缩小城乡、地区及企业间的收入差距、发展由注重"强国"转向"富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策略和路径,切实制定并实施中国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协调,使人民真正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关键词:
日本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策略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永新 于婧 监文慧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不是简单的收入数字的倍增,而是实际购买力倍增,由于我国居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因此也不能简单地强调居民收入的平均倍增。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增进行全面研究。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重点研究如何从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几个方面实施突破。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收入倍增 路径突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明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国有资本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主导力量,私有资本是生力军,既要发扬各类资本正外部性功能,又要更加自信、更加自觉地彰显我国国有资本公共性和公益性作用的优势,通过制度安排促进资本聚合正能量,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均衡性及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虹 艾熙
中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问题集中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推进西部全面小康,重点就在于实现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倍增。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农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研究,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部农村居民 收入与消费倍增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实现居民收入倍增,除了国内的决策部门和专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之外,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并吸取其教训。笔者立足于我国日益深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现阶段我国在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现实目标,解析了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总结该计划对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所产生的推动效果和负面效应,并比较和分析了中日两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异同点。旨在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缓解经济二元结构以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本投入、振兴科技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由注重"强国"转向"富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路径为我国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晓丹 赵晓娜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人数多。对吉林省而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从全国各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对比情况看,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尽管并不处于下游,但来源结构单一,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营性收入结构也有待完善。对比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时期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方法和国内较发达地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措施,吉林省应从扶持农业发展、维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保障农民工转移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钦春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板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将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民收入现状,解析农民收入结构,剖析农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探寻农民收入增长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倍增 难点 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宪红
基于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文献梳理,对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路径障碍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民收入倍增障碍的相关调查,发现收入倍增路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即取得不同农民收入群体达到收入倍增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政策调整趋势为:逐步改善农产品交换关系,完善农村交易市场机制,进而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打下基础;进一步扩展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劳动交换关系,进一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壁垒,调整城乡及地区间的交换比例,完善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佩琪 李超
最近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从收入结构看,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超过90%的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根据灰色综合关联度系数,工资性收入对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影响最大,而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最小。基于灰色理论的均值GM(1,1)模型(EGM)的预测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倍增目标将在2016年前实现。而要顺利实现收入倍增目标,需要基于河北省实际情况和农民收入构成特点开展"造血式"扶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引导市场力...
关键词:
收入倍增 农村居民 收入结构 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璟 郭凤林 王志刚
中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收入倍增计划对这一转型意义重大,日本曾通过成功实施这一计划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当前鲜有文献对收入倍增计划进行翔实系统的阐述。文章通过对两国收入倍增计划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面临的争议挑战和实现对策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中日两国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同,面临的主要问题相似,但中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问题比日本更加复杂和严峻,加之缺乏系统的前期讨论和统一的领导咨询机构,致使实施对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呈现出内容宽泛但不具体,条目众
关键词:
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 日本 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平 李俊杰 李文娟 周振亚 王秀芬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随着稻谷总需求量增长,保持其稳产增产能力对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明显先下滑后回升、单产增速减缓,产量呈稳中略降趋势,增产形势严峻。稻田基础地力、灌排条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配套是实现水稻单产飞跃的主要推力,经济效益是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政策导向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十四五"期间水稻生产面临的形势,采用CAMES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797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加611万吨。保障增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体实现路径为划定水稻面积红线不低于3000万公顷,力争全国2/3的稻谷产自高标准农田,突破水稻生产种子和机械两大技术瓶颈,通过政策调整稳定水稻种植主体受益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