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3)
2023(11250)
2022(9010)
2021(8140)
2020(6371)
2019(14502)
2018(14248)
2017(26592)
2016(14364)
2015(16453)
2014(16395)
2013(16026)
2012(15219)
2011(14126)
2010(14135)
2009(12973)
2008(12829)
2007(11426)
2006(10618)
2005(10197)
作者
(41679)
(34624)
(34562)
(33019)
(22311)
(16561)
(15658)
(13524)
(13430)
(12347)
(12084)
(11558)
(11341)
(11220)
(10984)
(10865)
(10378)
(9965)
(9928)
(9608)
(9015)
(8521)
(8417)
(7952)
(7897)
(7800)
(7697)
(7645)
(6965)
(6957)
学科
(73426)
经济(73359)
管理(35230)
(34723)
中国(27888)
(24215)
企业(24215)
方法(21972)
(21727)
地方(20582)
数学(18990)
数学方法(18898)
业经(17257)
(14854)
贸易(14839)
农业(14807)
(14398)
(14117)
(13437)
(13425)
银行(13412)
(13175)
(13133)
金融(13133)
(12439)
(12267)
环境(11355)
地方经济(11184)
发展(11013)
(10988)
机构
学院(208989)
大学(208767)
(97922)
经济(96227)
研究(84428)
管理(72357)
中国(66217)
理学(60184)
理学院(59395)
管理学(58571)
管理学院(58164)
科学(47663)
(47136)
(43087)
(42923)
研究所(38678)
中心(36613)
(34509)
财经(33350)
经济学(32071)
(32034)
北京(31182)
(30512)
(30383)
(30265)
师范(30121)
经济学院(28799)
业大(26770)
农业(26503)
(25806)
基金
项目(131651)
科学(104668)
研究(100531)
基金(95652)
(83382)
国家(82675)
科学基金(69676)
社会(66860)
社会科(63412)
社会科学(63400)
(49244)
基金项目(48896)
教育(44993)
(42047)
自然(40371)
编号(39646)
自然科(39446)
自然科学(39438)
资助(38848)
自然科学基金(38753)
(35298)
成果(33276)
重点(30581)
(29984)
发展(29415)
课题(29149)
国家社会(29127)
(28937)
中国(27772)
(26950)
期刊
(118223)
经济(118223)
研究(73365)
中国(50785)
(34699)
(30438)
学报(30417)
科学(30307)
管理(30136)
教育(27208)
(25335)
金融(25335)
农业(24078)
大学(23833)
学学(22067)
经济研究(20542)
业经(19021)
技术(18448)
财经(17456)
问题(16071)
(15339)
(14361)
世界(13928)
国际(13480)
(13422)
技术经济(10548)
经济问题(10090)
(10058)
论坛(10058)
图书(10004)
共检索到344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阳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五统筹”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独特性的体现 :它既充分客观地肯定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初期阶段的成功 ;又大胆正视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困难 ;更是未来现代化进程向更高一级推进的科学指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周慧珍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内涵,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安排。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整体上反映社会总资本高效顺畅运动的系统性要求,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市场和产业体系、共同富裕以及供求双侧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并最终统一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来。这从生产力、经济体系、奋斗方向、实践路径和核心力量等维度合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立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或哲学基础。"中国道路"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实践,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蕴含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理论的成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解读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下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进程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研究,对发达国家来说,指的是其所走过的由传统到现代的历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指的是其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和发展进程。对中国人来说,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反映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推进的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重视先行国家现代化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但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梁栋  吕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内部经济规律作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规律性,也预示需要新的发展观指导新阶段的发展实践。新发展观不仅是"五大发展理念",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阶段指导新发展的总思路,是辩证地思考实践发展的科学方法,是对中国经济从量的追求为主转向以质的追求为主的阶段的反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政策思路。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培永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表明的是强国,不是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表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的定性判断,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了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既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又相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道路的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道路,可以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可以给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灵  高鹏飞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链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各国经济受创、全球产业链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下,我国制造业应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产业链梗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迪   付政  
<正>21世纪20年代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将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以数据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得到了快速优化与配置,为人们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催生出新业务形态和新商业模式,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2016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以此往前推,20年前的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再往前追溯,150年前的12月23日,马尾船政学堂在福州建立,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世银  
魏礼群教授的又一新书《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2005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1999 年1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书的续篇。它大都是作者自1999 年以来撰写的文章。通观全书,该著作包括五个部分,即"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和社会全面发展"、"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麟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 ,是我们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剑林  唐文辉  
本文以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独特国情;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民利益,合理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从物质条件装备、现代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发展理念、农民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发展观经过了从GDP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发展观,明确突出创新、协调、共享,把创新放在首位,清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弥补了原有发展观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充实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经济发展?请看习近平同志的署名文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