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6)
- 2023(6273)
- 2022(5232)
- 2021(4899)
- 2020(4074)
- 2019(9505)
- 2018(9033)
- 2017(17508)
- 2016(9534)
- 2015(10247)
- 2014(10155)
- 2013(9873)
- 2012(9324)
- 2011(8269)
- 2010(8833)
- 2009(8249)
- 2008(8335)
- 2007(7582)
- 2006(7061)
- 2005(6539)
- 学科
- 济(35554)
- 经济(35522)
- 管理(31142)
- 业(28404)
- 企(24259)
- 企业(24259)
- 财(13656)
- 方法(11602)
- 农(11055)
- 中国(10656)
- 数学(9878)
- 数学方法(9558)
- 制(9352)
- 策(9318)
- 务(8876)
- 财务(8837)
- 财务管理(8821)
- 企业财务(8363)
- 业经(7729)
- 银(7540)
- 银行(7534)
- 贸(7348)
- 贸易(7343)
- 地方(7327)
- 易(7166)
- 行(7104)
- 农业(6781)
- 学(6751)
- 及其(6584)
- 融(6473)
- 机构
- 学院(127907)
- 大学(126566)
- 济(53727)
- 经济(52420)
- 管理(48263)
- 研究(45160)
- 理学(40192)
- 理学院(39769)
- 管理学(39004)
- 管理学院(38747)
- 中国(36842)
- 财(29661)
- 京(27330)
- 科学(24874)
- 所(22299)
- 财经(21578)
- 江(21335)
- 中心(21126)
- 研究所(19555)
- 经(19553)
- 农(18922)
- 北京(17753)
- 范(16923)
- 师范(16797)
- 州(16775)
- 院(16606)
- 业大(16036)
- 经济学(15823)
- 财经大学(15818)
- 农业(14466)
- 基金
- 项目(77677)
- 科学(61637)
- 研究(59821)
- 基金(56212)
- 家(47996)
- 国家(47562)
- 科学基金(41041)
- 社会(37493)
- 社会科(35520)
- 社会科学(35509)
- 省(29996)
- 基金项目(27968)
- 教育(27929)
- 自然(25908)
- 自然科(25315)
- 自然科学(25310)
- 划(25222)
- 编号(25038)
- 自然科学基金(24836)
- 资助(24291)
- 成果(22304)
- 课题(18091)
- 重点(17561)
- 部(17456)
- 发(16760)
- 性(16304)
- 创(15611)
- 制(15456)
- 项目编号(15357)
- 教育部(15181)
共检索到21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在增加,我国面临宏观经济下行而通胀压力依旧的复杂局面,"一保一控"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以前适用于"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面临修订,在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必须对经济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在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对存贷利率、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构,达到有保有压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物价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程瑜 周东海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物价涨幅依然偏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够强劲;政府公共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后启 汪义达 关世来 蒋万进 汪志洪
一、引言由于经济系统复杂的关联结构与动态关系,早在1954年菲利普斯(Phillips)就最先指出:即使对于简单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根据直觉知识给出经济稳定化政策也很可能导致事先难以预料的经济振荡或不稳定。更不用说复杂的经济模型或经济现实,在存在复杂的时滞结构以及多个政策手段的情况下,防止根据直观经验制定政策而导致灾难性后果是多么困难!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借助于计算机建立大规模的动态联立方程模型以同时考虑存在于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但即使建立了经济大系统运行模型,怎样制定出相互协调的调控政策以保证经济运行的多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蒋仁开 张冰松 肖宇 薛翠翠
研究目的: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探讨土地宏观调控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选择调控的方向。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新型城镇化中的路径选择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质量;(2)当前城镇化中存在着土地利用不节约等问题;(3)新型城镇化目标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4)人多地少的土地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宏观调控重点包括:(1)完善土地规划的调控机制;(2)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4)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5)土地调控应有保有压...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宏观调控 综述 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把握是做好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应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更强的财政宏观调控对策,以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目前,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新的发展要求,宏观调控需要转轨。这里所说的转轨,是指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原因之一,总供求格局不同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虽引入了市场机制,但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到产权改革,所以,"短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桐魁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根据这一决策,2003年以来,中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土地宏观调控是一项全新的举措,其运作机制和理论框架都还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经济运行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和影响。但是,市场本身存在失灵的可能,如果没有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逆向调控,那么经济既可能在繁荣时走向过热,引发通货膨胀;也可能在萧条时走向衰退,导致社会失业问题凸显。因此,从理论上看,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开展还得看宏观调控的方式是否得当,调控的时机是否及时。从2010年年底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始终面临着控物价和保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小亮 刘玲君 陈彦斌
近十余年来,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中央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管理”“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等多项重要宏观调控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不过,由于缺少整体逻辑,各项宏观调控创新举措往往各行其是,在调控目标、政策力度、调控期限等方面可能存在潜在矛盾,最终有可能削弱宏观调控的整体效率。提高宏观调控效率,需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各项创新举措统筹起来,进而提炼并明确各项创新举措的整体逻辑。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论框架通过重构政策目标体系、准确设计政策力度和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能够有效化解各类创新举措之间的潜在矛盾,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柏春 孔凡瑜
市场化改革不是不需要、不允许政府介入市场运作,相反,要实现市场的深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我国政府一段时间曾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文章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土地政策在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中国国情、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拓展、拓宽宏观调控工具,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政府 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佰成 王晗 王姝
货币政策可以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无论采用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制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而且我国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定义,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作用于我国不同经济区均体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各个经济区现实条件的不均衡性。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利率改革进程,丰富货币工具箱,持续引导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由数量型转换为价格型。同时,要配合各经济区自身定位实施差异性货币政策,注重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优化 结构效应 最优货币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雪琴 冯泓 张士杰 张丽清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变化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不允许如此,而以事后调节为特征的行政性的调控机制效果并不理想。入世的成功使符合WTO规则的新调控机制的构建成为燃眉之急,以事前调节为特征、以粮食银行为平台的粮食利率调控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
调控机制 事前调节 粮食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