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1)
- 2023(9033)
- 2022(7803)
- 2021(7229)
- 2020(6319)
- 2019(14747)
- 2018(14548)
- 2017(29050)
- 2016(15538)
- 2015(17672)
- 2014(17925)
- 2013(18039)
- 2012(16825)
- 2011(15481)
- 2010(15594)
- 2009(14998)
- 2008(15136)
- 2007(14025)
- 2006(12272)
- 2005(10990)
- 学科
- 济(71975)
- 经济(71918)
- 业(50225)
- 农(46089)
- 管理(38656)
- 方法(31465)
- 农业(30195)
- 企(29525)
- 企业(29525)
- 数学(27440)
- 数学方法(27209)
- 贸(23670)
- 贸易(23662)
- 易(23045)
- 业经(18978)
- 中国(15618)
- 财(15086)
- 地方(14220)
- 制(13530)
- 学(13514)
- 发(10614)
- 农业经济(10081)
- 银(9922)
- 银行(9887)
- 策(9780)
- 体(9661)
- 出(9547)
- 理论(9477)
- 技术(9448)
- 行(9402)
- 机构
- 学院(235975)
- 大学(231467)
- 济(102712)
- 经济(100792)
- 管理(89713)
- 研究(79123)
- 理学(77685)
- 理学院(76910)
- 管理学(75685)
- 管理学院(75266)
- 农(60873)
- 中国(60446)
- 科学(48696)
- 京(47709)
- 农业(47087)
- 业大(42334)
- 财(42287)
- 所(41178)
- 中心(37474)
- 研究所(37399)
- 江(36158)
- 财经(34024)
- 经(30801)
- 经济学(30749)
- 范(30063)
- 师范(29795)
- 北京(29353)
- 农业大学(29046)
- 州(28315)
- 经济学院(28133)
- 基金
- 项目(153493)
- 科学(119381)
- 研究(112716)
- 基金(110629)
- 家(96358)
- 国家(95522)
- 科学基金(80504)
- 社会(71345)
- 社会科(67177)
- 社会科学(67155)
- 省(61384)
- 基金项目(58854)
- 自然(51234)
- 划(50240)
- 教育(50206)
- 自然科(49978)
- 自然科学(49962)
- 自然科学基金(49088)
- 编号(47804)
- 资助(44784)
- 成果(38152)
- 部(34570)
- 发(34433)
- 重点(34228)
- 农(34147)
- 创(31922)
- 课题(31319)
- 创新(29788)
- 科研(29702)
- 国家社会(29231)
- 期刊
- 济(116144)
- 经济(116144)
- 农(63750)
- 研究(63543)
- 中国(43443)
- 农业(43125)
- 学报(39117)
- 科学(34725)
- 财(31552)
- 大学(29625)
- 学学(28358)
- 管理(26466)
- 业经(25993)
- 融(22696)
- 金融(22696)
- 业(21178)
- 教育(19396)
- 技术(18968)
- 问题(18195)
- 经济研究(17267)
- 贸(16666)
- 财经(16062)
- 世界(14137)
- 农村(14070)
- 村(14070)
- 国际(13999)
- 农业经济(13887)
- 版(13832)
- 经(13734)
- 技术经济(12513)
共检索到347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祥 牛叔文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邱欣
用实物量与价值量对农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加权,可以揭示这种网络结构的变化特点,直观地表现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本研究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八大类农产品两种贸易网络,结果表明:①30年来全球农产品实物总量增加了2.55倍,增长过程平稳;价值总额增加了1.98倍,呈波动上升态势,这充分表现出全球农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②拟合节点强度的累积分布曲线发现,其满足幂律分布。扩展指数α随时间推移增大,表明网络中各节点的异质性增强,"枢纽"节点的功能进一步强化。③30年来,主要的贸易连线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的最大需求方。④两种贸易网络反映出农产品的属性差异,但主要的贸易关系逐步趋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祥 强文丽 牛叔文 刘爱民 成升魁 李真
论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选择谷物、油料、纤维、糖料、果蔬、肉类6大类57种农产品,用1986—2013年间的贸易数据,构建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这个复杂网络的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了2.26倍,其中油料作物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97倍。参与到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地区)逐年增多。2)拟合节点累积度分布的幂函数曲线,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节点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节点度小的节点数量多,节点度大的节点数量少,满足幂律分布。"枢纽"节点不断成长。3)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上升、平均路径长度下降、多元化趋势加强、网络结构复杂化等特征日益突出。4)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农产品进口潜在风险较大。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进口来源国(地区)的数量,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范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任婉婉 吴国杰
开放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内涵不断扩展,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渐错综复杂,对一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考察必须将其置身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基于1996~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格局,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3个维度对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刻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国家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其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一国的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稳健、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王雪童 马世群
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重点与难点,农产品贸易正日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解析,并通过构建扩展形式的聚类系数等指标考察农产品贸易网络从RCEP协议提出至今的动态演变特征,采用基本贸易单元和贸易区中区进一步探究网络内部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利用QAP模型对网络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良好的贸易演进倾向,逐步形成汇集多方、多中心化格局;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的紧密性与联动性逐年提升,且动态视角下的网络结构间存在递延关联,推进了农贸区中区的存在与发展;农业资源禀赋、国家需求规模和国家文化背景因素积极推进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而是否接壤的条件则阻碍了该进程;我国在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凭借贸易量级优势取得了突出的中介地位,但距离成长为农贸优势国和中心国仍任重道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琳琛 王悦 董银果
“牵一发而动全身”,正确认识和研判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以及经贸环境突变的冲击性影响,对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进口贸易风险防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维度的贸易网络脆弱性指标,系统性解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脆弱性特征,并进一步定量评估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冲击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中高脆弱性行业主要集中在食用肉类、动植物油类、鱼类等水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以及谷物类产品,其核心出口参与国为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少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全球国家间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关联趋于紧密,整体而言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的“多点开花”局面。发展中经济体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复合脆弱性程度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其高脆弱性农产品的进口种类更为广泛且该类产品进口贸易占比更高。2018—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显著降低了世界各国高脆弱性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复合脆弱性指数,这意味着高脆弱性农产品贸易网络布局从以贸易效率为主导转变为兼顾效率与安全。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受经贸环境突变的冲击影响更大,更易陷入农产品跨国供应短缺以及“牺牲效率换安全”的局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孝岩 李国祥
探究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对廓清各国贸易地位,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研究2002~2021年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RCEP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显著,贸易网络呈现以中国为绝对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具有“小世界”特征;内生因素中的互惠效应、多重连通效应以及稳定效应同样是推动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演变的重要因素。政策启示表明,应加强对RCEP贸易网络关键节点关注,稳住农产品贸易基本盘;深化中国与RCEP伙伴多方位合作,强化贸易网络核心地位;发挥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核心地位作用,促进贸易规则制度更加公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钦 万方
以单边或双边贸易流量为切入点的方法很难直接解释由区域贸易协定兴起和市场因子频繁波动所引发的世界贸易网络格局的变化。因此,本文尝试以无权网络和加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刻画1995—2013年世界贸易网络的演化过程,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解构世界贸易网络的演化及影响因素。主要发现为:世界贸易网络虽日趋紧密但对称性极差,网络中的负向匹配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并未有所改观,且网络中的"轮轴—辐条"模式日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差距、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以及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和协定的关联可以解释30.3%的世界贸易网络格局。
关键词:
世界贸易网络 经贸合作 网络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紫若 王郑鑫 谭畅 刘林青
文章采用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2002~2020年CEPII数据库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流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系统测算了中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比例关系与结构特征,并且借助最新发展的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实证检验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传统外生环境因素外,互惠效应、传递闭合效应、流行性效应以及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等一系列内生性结构效应对农产品贸易的“双循环”发展至关重要,这再次验证了核心出口国(省)的主导地位以及核心进口国(省)所面临的被动地位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内生结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分别在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中占据50%和61%,均接近或超过一半比例,进一步削弱了现有研究结论中传统外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差异性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类型或消费类型,其内生性结构效应和外生环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异质性,尤其是流行性效应与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文章研究结论为助推构建中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循环拉动国际循环,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进口贸易依赖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怡 郭志超 左思明
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基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块模型分析该网络特征,采用QAP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该网络的密度越来越高,国家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等部分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越来越显示出核心地位及中介作用;整个农产品贸易网络被分为四个板块,主溢出板块和双向贸易板块在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上都具有溢出效应;签订贸易协定有利于各国加强贸易联系,使该农产品贸易网络更加紧密,而国家制度的差异则对此网络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昕 张辉
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贸易特征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较高,中国在这一空间关联网络内处于中心位置; 2007~2016年,中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但进出口贸易差额逐步趋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日渐紧密,双方贸易间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互补性强度大于竞争性强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居于不同的战略位势,与中国形成了差异化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为此,中国应采取强化区域间战略对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区域合作网络等农产品贸易合作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