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
- 2023(1015)
- 2022(847)
- 2021(824)
- 2020(622)
- 2019(1414)
- 2018(1374)
- 2017(2692)
- 2016(1463)
- 2015(1550)
- 2014(1630)
- 2013(1427)
- 2012(1300)
- 2011(1171)
- 2010(1182)
- 2009(1054)
- 2008(1036)
- 2007(1012)
- 2006(882)
- 2005(766)
- 学科
- 管理(5511)
- 业(5112)
- 企(4535)
- 企业(4535)
- 济(4143)
- 经济(4141)
- 销(1729)
- 供销(1726)
- 财(1535)
- 中国(1511)
- 农(1505)
- 贸(1500)
- 贸易(1500)
- 易(1478)
- 业经(1340)
- 方法(1340)
- 制(1267)
- 数学(1103)
- 地方(1076)
- 数学方法(1062)
- 策(1029)
- 理论(965)
- 银(937)
- 银行(937)
- 农业(919)
- 行(894)
- 务(893)
- 财务(887)
- 财务管理(885)
- 教学(847)
- 机构
- 学院(18925)
- 大学(17597)
- 管理(7797)
- 济(6762)
- 理学(6693)
- 理学院(6627)
- 经济(6536)
- 管理学(6507)
- 管理学院(6467)
- 研究(5262)
- 中国(4043)
- 京(3470)
- 财(3255)
- 江(3186)
- 科学(3020)
- 范(2720)
- 师范(2703)
- 技术(2645)
- 州(2595)
- 职业(2542)
- 财经(2411)
- 中心(2396)
- 所(2390)
- 北京(2181)
- 经(2116)
- 研究所(2114)
- 院(2054)
- 师范大学(2006)
- 业大(1920)
- 教育(1918)
共检索到28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武涛
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要求,山西财政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精准调控,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和执行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托底,服务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武涛
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要求,山西财政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精准调控,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和执行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托底,服务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一宏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四川省委提出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即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要贯彻落实上述思路和目标,财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功能,通过优化结构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009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以及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宏
2009—2012年,我国已经连续四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依然是现阶段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众所周知,200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今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德勇
我国为应对经济下滑的趋势及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目标。扩大内需,需要细分内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避免走上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老路;在我国经济实力提高的前提下,以减税配合增支来刺激经济增长是可行的;新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了相机抉择,不过,从长期看,在以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应急的同时,应注意发挥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一、我国财政政策和宏观政策 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1.1995年以前的财政形势和财政政策的评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是持续高速增长的,财政收支的(预算内)运行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曲折。财政运行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一段是1979—1995年间共17年,这一段时间的特征是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诗利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达到每桶77美元,与去年创出78.5美元高点仅一步之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牵动了各方的神经。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国际能源市场跌宕起伏,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似显紧张。但世界能源资源丰富,能源贸易兴旺发展,资源开发高潮迭起,能源合作如日中天。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中国,应对国际能源问题做前瞻性研究,并积极拓展能源外交,用财政政策实施能源战略。
关键词:
国际能源形势 能源战略 财政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涧坡 张网
自提出之日起,"积极财政政策"就一直是我国财政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本文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政策搭配组合、预期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回顾我国两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通过总结梳理有关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归纳论证积极财政政策在实现"抗冲击、促增长、可持续、有协调、守规则、能转换"等政策目标方面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国债 赤字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榕 王咏明
进入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实施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但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应进行以下三方面改革: 第一,国债使用方向的转变,即从以增支为主向支持减税转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宾建成
1998年以来,我国利用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在管理、政策时机的把握上存在一些缺陷,国债投资在资金的使用及其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带动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国调整国债投资策略,以便使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更好的功效。在宾建成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有较好的论述,值得一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近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前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88亿元,同比增长18.4%,比2019年同期增长9.5%,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前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6%,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在西部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明晰财政政策定位、揭示财政政策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侧重就未来中长期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政策的思路和走向,提出一些看法。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二是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切实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力度,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张源欣
改革开放以来,为抵御外部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设计愈发重视反周期相机调控理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不完全满足反周期特征,导致调控结果与初衷存在背离难题。为厘清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周期特征,本文引入多频谱分析,以极大似然小波分解(MODWT)剔除序列趋势成分的扩张效应干扰,利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回归模型(TVP-SVAR)分析我国预算收支和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预算收支变化与经济周期趋同,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性。具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收支分别同方向变化0.7及0.05个单位以上,预算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支出变化0.9个单位以上。本文还证明,预算收入的顺周期属性是导致支出与经济波动顺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树一 李木子
第一,进一步明确财政政策的定位,促其效应最大化。财政政策要发挥的作用应区别短期和长期来分析,短期立足于宏观调控,按照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通过减收和增支来调节供需总量和结构;长期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降成本、补短板为主,通过出台定向调控政策来支撑改革。同时,立足于财政自身的改革,通过为政策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稳步迈向现代财税制度,成为国家治理强有力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第二,实现财政收支有机配比,施策更有针对性。应对财政收入超GDP增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税收合作 一带一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