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8)
2023(10283)
2022(8634)
2021(7648)
2020(6244)
2019(13662)
2018(13522)
2017(24337)
2016(12932)
2015(14296)
2014(13887)
2013(13710)
2012(13307)
2011(12114)
2010(12437)
2009(11337)
2008(11161)
2007(10615)
2006(9576)
2005(8819)
作者
(38677)
(32301)
(32194)
(30098)
(20492)
(15346)
(14261)
(12409)
(12221)
(11607)
(11082)
(10727)
(10572)
(10405)
(9998)
(9925)
(9598)
(9405)
(9331)
(9190)
(8219)
(8018)
(7799)
(7447)
(7422)
(7310)
(7214)
(7117)
(6532)
(6526)
学科
(57639)
经济(57597)
(42796)
管理(40281)
(34591)
企业(34591)
技术(21791)
中国(20869)
地方(19480)
(17622)
业经(16081)
方法(15324)
技术管理(14122)
农业(12553)
数学(11942)
数学方法(11823)
(11398)
银行(11366)
(11160)
金融(11160)
(11125)
地方经济(10903)
(10838)
(10787)
(10656)
贸易(10642)
(10243)
(10072)
(9714)
理论(9529)
机构
学院(184097)
大学(179755)
(78300)
经济(76571)
研究(70419)
管理(70039)
理学(57901)
理学院(57245)
管理学(56444)
管理学院(56079)
中国(53526)
科学(41166)
(40128)
(36044)
(33666)
研究所(32197)
中心(31839)
(31662)
(31316)
北京(26331)
业大(25965)
(25913)
(25598)
师范(25339)
(25304)
财经(25149)
农业(24316)
(23482)
技术(23435)
(22689)
基金
项目(117199)
科学(92706)
研究(90334)
基金(80697)
(70567)
国家(69886)
科学基金(59686)
社会(56679)
社会科(53806)
社会科学(53795)
(49666)
基金项目(42415)
教育(40820)
(40566)
编号(36341)
自然(35985)
自然科(35204)
自然科学(35194)
自然科学基金(34584)
(32527)
(31274)
资助(31088)
成果(29469)
创新(28226)
课题(27540)
重点(27185)
发展(26392)
(25914)
(24648)
(23481)
期刊
(101349)
经济(101349)
研究(60731)
中国(50481)
管理(31896)
(31106)
教育(28908)
科学(25994)
学报(25288)
(24955)
农业(21750)
技术(21680)
(20768)
金融(20768)
大学(19599)
学学(18041)
业经(17651)
经济研究(15472)
科技(13190)
(12703)
技术经济(12219)
财经(12189)
问题(11890)
(11086)
论坛(11086)
(10796)
国际(9820)
(9760)
图书(9305)
世界(9224)
共检索到310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树成  宋德强  曹建永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军,吕永波,富波  
人类正逐渐步入一个新型的以知识、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在时代的变革中,知识与经济相结合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源源不断地渗透入各种经济要素中,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正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这是一项十分具有前瞻性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新男  
介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发展背景、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指出要在科技计划组织方式、财政科技投入、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并介绍近期工作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首先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工业文明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建设了人类整个现代化生活。现在它的负面作用凸显,表明它需要转变的时刻到来。这种转变首先是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主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以海水稻的培育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例,讨论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向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立峰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泉州新一轮创业何立峰泉州市人民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福建省九地市前列,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科委批准泉州市为全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福扬  刘红玉  
生态化技术创新具有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及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是社会内在的和谐发展动力。在分析我国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林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是北京市委依据创新发展的思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首都创新发展引擎的战略规划。本文在概括"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经验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了新时期首都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重点和加速创新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鲁成  谢富纪  于渤  吴伟伟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加速变革,中国需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谋求竞争优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战略,将能够带来产业和市场双重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定龙  张金贵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不断向市场经济方向转轨,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这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一方面要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运作的矛盾,使企业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推动技术进步,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核心的措施是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金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等教育正处于这一"基石"与"核心"的交汇点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高校不仅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以及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而且要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荻  王天骄  
对银行与金融市场谁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实证及中、日、韩三国实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给出与学界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银行和金融市场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的不同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银行对中国经济及技术创新的影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将促进我国自主创新。中国应不失时机地推动金融发展,确立科学有效的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有必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和当前经济发展走势的多维度,充分认识新常态的深刻背景和内涵要求。必须转换发展思路,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在事关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增长的关键环节上,实行科学定向、聚焦重点、战略突破,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静  姜帆  刘志迎  
长期以来,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滞后,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奋力崛起"战略的瓶颈制约。而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乃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依据一组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亮   姜海锋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外部融资难度、优化环境战略决策和改善创新决策效率等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地区法制发展水平低、利益主体监督需求高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差时,新《环保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惩戒机制占据主导作用,而且能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