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7)
2023(12099)
2022(10162)
2021(9255)
2020(7383)
2019(16976)
2018(16557)
2017(30600)
2016(16307)
2015(18457)
2014(18363)
2013(18465)
2012(17844)
2011(16664)
2010(16942)
2009(15698)
2008(15384)
2007(13875)
2006(12799)
2005(12099)
作者
(48209)
(40112)
(40072)
(38191)
(25948)
(19164)
(18021)
(15541)
(15424)
(14359)
(14174)
(13245)
(13191)
(13127)
(12883)
(12482)
(12097)
(11625)
(11614)
(11196)
(10436)
(9845)
(9723)
(9247)
(9210)
(9159)
(8917)
(8640)
(8156)
(8013)
学科
(94054)
经济(93982)
管理(44541)
(42073)
(32031)
企业(32031)
中国(29377)
方法(28690)
地方(25998)
数学(25041)
数学方法(24895)
(21797)
业经(19127)
(18131)
贸易(18114)
(17570)
地方经济(16152)
(15512)
(15133)
(15036)
农业(15013)
(14343)
银行(14314)
(14274)
金融(14274)
(14175)
(14047)
环境(13284)
(11598)
(11382)
机构
学院(243755)
大学(243740)
(119338)
经济(117217)
研究(97393)
管理(87952)
中国(75457)
理学(73438)
理学院(72500)
管理学(71675)
管理学院(71184)
(53740)
科学(53442)
(51684)
(49478)
研究所(44354)
中心(41842)
财经(40126)
经济学(38458)
(37548)
(37469)
(36487)
北京(35693)
(34783)
经济学院(34283)
(33424)
师范(33158)
业大(29981)
(29905)
科学院(29681)
基金
项目(150028)
科学(118970)
研究(113364)
基金(109295)
(95077)
国家(94324)
科学基金(79619)
社会(75636)
社会科(72005)
社会科学(71991)
(55892)
基金项目(55755)
教育(51077)
(47767)
自然(46992)
自然科(45903)
自然科学(45887)
资助(45496)
自然科学基金(45094)
编号(44264)
(39210)
成果(37058)
重点(34671)
(34650)
课题(32656)
发展(32579)
国家社会(32578)
(32053)
中国(30651)
(30560)
期刊
(146338)
经济(146338)
研究(85893)
中国(57693)
(37833)
管理(37284)
(36273)
科学(33331)
学报(32788)
教育(28541)
(27769)
金融(27769)
大学(25600)
农业(25241)
经济研究(24999)
学学(23825)
技术(22024)
业经(21466)
财经(21362)
问题(18918)
(18775)
(17915)
国际(16706)
世界(16517)
(14743)
技术经济(13965)
经济问题(11718)
统计(11662)
现代(11654)
商业(11463)
共检索到405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进勇  李思静  张航  
扩大进口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大进口能够促进高质量生产、高质量消费和高质量环境,并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应优化进口结构,注重消费升级,重视私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加大对其进口补贴的实施并为其搭建专门的平台,扩大高档、特色消费品的进口,同时注重配套服务的引进,并帮助企业提升吸收技术的能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颛孙书勤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含了产业层面的高质量、消费层面的高质量和环境的高质量,基于进口的规模和结构等数据,研究了进口对高质量生产、高质量消费和高质量环境的促进机制。在高质量生产上,进口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产业配套和竞争促进。高质量消费上,进口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消费结构,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在高质量环境上,进口可以替代部分高碳排放能源以及进口部分国内无法生产的高技术环保设备等。因此,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积极扩大关键零部件进口、优化消费品进口结构、加大环境保护类产品进口和适当扩大服务类产品进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金倍  王芬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在稳增长的动力中唯有消费是内生性动力,能够长期稳定地伴随经济增长。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新情况下,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的战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的支持作用,瞄准居民多样化需求,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创新消费模式,引发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纲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精准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三箭齐发",即在贷款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正中  姚怡帆  王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来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是新时代的鲜明主题,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重挑战,需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制度为基、协同创新、系统观念,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斌  
文章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出发,认为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终点,体制机制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由此,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类型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实施方略,以期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红霞  刘晓艳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有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于是,新“三农”问题成为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理念的倡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开始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而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参考《林业经济管理》一书可知,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林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制度法规、综合效益评价等内容具有相关性,该书提出的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能为研究林业经济管理助力乡村振兴问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俏彬  
一是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在经济学意义上,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有五个方面,即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成果、制度,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数据"也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目前,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个层面上的要素在定价、配置、流动等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齐向炜  
我国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已经实施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配合,通过“叠加效应”“协同效应”“融合效应”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旨在全面擘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空间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完善统筹机制,进一步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信  
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渐改善,以及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发展新动力,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临逆全球化涌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更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存在认识误区、要素依赖、制度障碍等多重制约因素。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以质量变革为核心、以效率变革为目标、以动力变革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与品质、提高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动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童健   张聪   闫勇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新”“老”基建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明确“老基建”的生产外部性和“新基建”的网络外部性基础上,本文突破静态研究框架,从动态视角研究了经济增长路径上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迁效应,并发现,“老基建”的短期经济刺激效应强于“新基建”,“新基建”的长期经济刺激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明显强于“老基建”。同时,“任期约束”是政府设定基础设施投资结构转型时点的关键变量,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关注程度越高、关注期限越短的政府往往选择延迟基础设施投资结构转型时点,但这会带来经济增长的“下台阶”现象。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老基建”在经济增长初期充分发挥了生产外部性作用,但现在对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激励效应明显减弱,而“新基建”对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激励效应显著增强。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结合“新”“老”基建边际产出相对变化,尽早推进“新”“老”基建转型,统筹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廖娟  
2008年3月30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劳动就业政策、收入分配、劳动经济学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谭永生  杨宜勇  
"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持续存在,结构性问题会更加突出。为落实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十二五"应注重以"数量优先,兼顾质量;瞄准结构,服务经济;优化环境,鼓励创业;依法就业,和谐劳动"等为抓手,全面促进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