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
2023(1274)
2022(1020)
2021(1049)
2020(814)
2019(1702)
2018(1659)
2017(2960)
2016(1598)
2015(1834)
2014(1596)
2013(1462)
2012(1288)
2011(1165)
2010(1239)
2009(1120)
2008(1112)
2007(1119)
2006(897)
2005(769)
作者
(3758)
(3183)
(3036)
(2759)
(1944)
(1416)
(1350)
(1238)
(1133)
(1088)
(1054)
(1019)
(988)
(980)
(940)
(931)
(911)
(897)
(897)
(884)
(785)
(756)
(730)
(725)
(725)
(700)
(696)
(675)
(624)
(615)
学科
管理(6208)
(5434)
(5041)
企业(5041)
(4767)
经济(4762)
技术(3190)
技术管理(2505)
中国(2462)
地方(1686)
业经(1650)
教育(1257)
(1238)
理论(1228)
(1212)
方法(1178)
(1069)
银行(1069)
(1044)
(1034)
产业(980)
学校(976)
地方经济(956)
农业(937)
(936)
教学(935)
(924)
(893)
金融(893)
(882)
机构
学院(18416)
大学(18381)
管理(7904)
(7324)
经济(7142)
理学(6491)
理学院(6424)
管理学(6346)
管理学院(6304)
研究(5767)
中国(4532)
(3887)
(3540)
科学(3266)
(3246)
中心(2757)
(2643)
技术(2531)
(2529)
北京(2515)
(2502)
师范(2474)
财经(2467)
(2302)
(2235)
业大(2229)
研究所(2203)
职业(2130)
商学(2101)
(2099)
基金
项目(11964)
研究(10265)
科学(9879)
基金(7882)
(6467)
国家(6404)
社会(6274)
社会科(5942)
社会科学(5942)
科学基金(5844)
(5627)
教育(5071)
(4595)
(4477)
编号(4255)
基金项目(4240)
创新(3853)
成果(3525)
课题(3442)
自然(3298)
(3284)
自然科(3223)
自然科学(3223)
自然科学基金(3173)
(3003)
(2893)
(2804)
重点(2773)
大学(2771)
规划(2742)
期刊
(9569)
经济(9569)
研究(6768)
中国(6647)
教育(5275)
管理(4265)
(2827)
技术(2404)
科学(1989)
科技(1896)
(1845)
(1746)
金融(1746)
业经(1730)
学报(1627)
大学(1602)
经济研究(1501)
职业(1390)
农业(1343)
技术经济(1313)
高等(1302)
学学(1276)
(1234)
论坛(1234)
财经(1184)
高等教育(1073)
经济管理(1062)
(1056)
图书(1030)
现代(963)
共检索到31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文瑜  
文章明确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制定合作机制、改善管理体系。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环节主要包括: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培养途径、与雇主合作的培养机制和实施全过程指导等三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渤  游菲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就业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伴生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强化多维度培养概念、提升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构建全程化职业辅导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力,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提升形成就业能力的合力三方面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机制,以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长效性和可行性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丰  
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应做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以学生就业资本为导向,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功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苟朝莉  
市场经济时代,职业需求正在从长期稳定的关系型计划就业模式转变到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从注重职业忠诚转到强调就业能力,这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能力不足。大学应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学生就业源动力的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引导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凌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之职,学校之责,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曼蓉  
作为一种域外理论,目标管理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反观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目标管理机制缺乏成为了其实施目标管理的核心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化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主体、缺乏科学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保障措施。基于此,只有重新构建目标管理机制,才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燕飞  万军  
基于创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经济全球化和人力资源要素国际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民就业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结合"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立足我国新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就业能力理论和应用成果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就业能力观点。这种新就业能力表现为一般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充分融合和高度统一,旨在尝试着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难题推开一扇"窗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是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在当前发展中也面临着急待克服的制度性障碍,当务之急是要在影响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发展的运行规范、职能定位、自身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善芝  
当今社会处在无尽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转型,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创新型经济背景下,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因此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任,应该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篇文章针对创新型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给各大院校以及人才培养机构提供参考,对现实生活中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莹  洪林  
本文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入手,着重强调了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在阐释当前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导向的校企协同创新开展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爽   文江峰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其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探索多元化就业教育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就业教育效果、创新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等路径,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光兴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因果关系模型,通过反馈回路分析、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影响大学生就业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也产生挤出效应;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反馈回路关系,当期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通过反馈回路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解决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培养能促进技能偏向型技术创新的人才,推动有益于创造新市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未来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政府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有益于促进企业进行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产业升级互动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确辉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要指导大学生树立适应就业变化的观念;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还要培养大学生具备比较强的竞争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捷  
就业机制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现行就业机制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培训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企业寻租等问题。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辟就业新途径等方面进行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