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2)
2023(8603)
2022(7026)
2021(6361)
2020(5453)
2019(12211)
2018(12033)
2017(23434)
2016(12669)
2015(14110)
2014(13866)
2013(13965)
2012(12764)
2011(11178)
2010(11803)
2009(11249)
2008(11669)
2007(10976)
2006(9993)
2005(9653)
作者
(36356)
(30241)
(30149)
(28409)
(19458)
(14393)
(13516)
(11496)
(11257)
(11235)
(10375)
(10036)
(10018)
(9678)
(9505)
(9119)
(9114)
(8859)
(8713)
(8519)
(7546)
(7543)
(7421)
(6962)
(6896)
(6864)
(6719)
(6579)
(6125)
(5983)
学科
(76648)
(72387)
企业(72387)
(58721)
经济(58635)
管理(58569)
业经(26524)
(23351)
(22548)
方法(21624)
(18653)
财务(18628)
财务管理(18606)
企业财务(17544)
农业(16745)
技术(16324)
(14804)
(14597)
中国(14078)
数学(13723)
数学方法(13524)
(13249)
理论(12213)
企业经济(12178)
(12124)
经营(11968)
(11228)
技术管理(10513)
地方(10204)
(10153)
机构
学院(188403)
大学(180179)
(81979)
经济(80393)
管理(78721)
理学(65962)
理学院(65372)
管理学(64688)
管理学院(64327)
研究(58515)
中国(49353)
(41004)
(37804)
(32109)
科学(31871)
(31639)
财经(31166)
(29569)
(27969)
中心(26891)
研究所(25713)
(25192)
业大(24566)
农业(24398)
北京(24186)
经济学(23052)
商学(23045)
商学院(22864)
财经大学(22396)
经济管理(21123)
基金
项目(111030)
科学(89126)
研究(85899)
基金(80284)
(68051)
国家(67326)
科学基金(59633)
社会(55435)
社会科(52573)
社会科学(52556)
(45407)
基金项目(41930)
教育(38245)
自然(37242)
自然科(36426)
自然科学(36413)
(36205)
自然科学基金(35835)
编号(35239)
资助(32412)
(30681)
成果(28220)
(26956)
(25084)
重点(24617)
(24460)
课题(24359)
创新(24102)
(23471)
(22792)
期刊
(104645)
经济(104645)
研究(58899)
中国(39784)
(37142)
管理(37131)
(31743)
科学(23069)
农业(21535)
学报(21022)
(20689)
金融(20689)
业经(20138)
技术(19281)
教育(18353)
大学(16990)
财经(16259)
学学(16130)
经济研究(15112)
(14162)
(13991)
问题(13435)
技术经济(12322)
财会(11621)
(11224)
现代(11058)
世界(10521)
会计(10416)
经济管理(9896)
商业(9892)
共检索到305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  
发展企业集团,实施大企业战略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当中也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大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仍是一个企业,而企业集团则是一种企业间的组织形式,是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的“企业群体”。第二,要分清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总公司与分公司组成的大企业只能是一个法人企业,母子公司关系组成的群体能成为企业集团的重要特征是母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企业。第三,大公司、大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应是层级结构,而企业集团内部则可以层级结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忠民  孙清华  
企业名牌战略实施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于忠民孙清华商标、品牌、名牌是企业形象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名牌产品是高质量、高效率、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联合国计划署的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名牌产品占有的市场高达4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  
实施名牌战略应注意五大问题:一要在创名牌之前须抢先注册商标;二要大力宣传名牌;三要更新"名牌"观;四要考虑名牌延伸的条件;五要建立有利于名牌发展的保障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星晖  刘万才  
企业战略性调整的目标还不够清晰,依据也不够合理,在这种不清晰和不合理的背景下是对社会主义与公有制之间关系的僵化认识。本文提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终极实现形式,而不是全程实现形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的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依据是不同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发生的功能变迁,方向是对变化后功能的重新定位。现阶段的调整目标是把国有企业调整到市场经济最需要发挥国有企业功能的行业或部门中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宇航  王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红倩  杜妍  
技术创新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动力之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是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企业是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投入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技术创新活动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以及通过新技术的获取、产业化到商业利益的实现,这个过程必须通过企业的参与才能实现。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着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应从科学指导、社会需求、社会容受能力等几个角度审视技术创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洪华  王总胜  
近年来,我国通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对内部控制理解认识、实质把握上的偏差。笔者结合工作体会和部分企业的实施经验,认为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兆国  
对目前企业实施责任会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张兆国近几年来,我国对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在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据笔者调查,在目前企业实施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晓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是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得以实施的。然而,目前我国一些职业院校通过购买机器设备,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师进行教学,就称其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殊不知这是对"双元制"及"校企合作"机制的一种误解。要实施"校企合作"机制,就必须厘清"校企合作"的本质、职业学校的职责以及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等问题,基于此,才能提出新时期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实施的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建民  
一 1.全国名牌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据199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调查显示,在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52名排序中,西部地区九省一市仅有7种,只占10%。近5年"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发布了20余个省(区、市)约300个品牌,西部相对较少,1999年第8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公布的外经贸部首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99个品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吉成  
实施科教兴晋战略的几个问题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何吉成实现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不仅要有资金、劳动力要素增量的投人,更取决于科技、教育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显示度。为此,省委、省政府确定把科教兴晋战略和赶超战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因此,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因地制宜,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仍然处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不是要对已经得到较好发展的乡村和具备较好发展资源条件的乡村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建设,而是要着力为占中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雪中送炭;显然也不是要为具备进城能力的农民提供更多利益,而是要为缺少进城机会与能力的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尤其不是及不能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淑霞  
(一)熟悉"营改增"税收管理规定试点企业要尽早熟悉"营改增"税收管理规定,与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做好试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业务培训、发票税控系统安装、企业开票系统与税控系统的接口调试、发票领购及管理等相关准备工作,为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2003年5月30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确立了我国非全日制用工(俗称“小时工”)的合法地位,这是我国用工制度的新突破, 它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然而,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在劳动合同形式、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小时工”政策规范地了解、掌握和应用,本文就“小时工”使用和运作特点做一扼要介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