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1)
2023(1639)
2022(1299)
2021(1152)
2020(877)
2019(1950)
2018(2002)
2017(3705)
2016(1839)
2015(1935)
2014(1615)
2013(1542)
2012(1379)
2011(1270)
2010(1226)
2009(1135)
2008(968)
2007(917)
2006(781)
2005(648)
作者
(4324)
(3631)
(3417)
(3301)
(2253)
(1726)
(1549)
(1356)
(1308)
(1214)
(1202)
(1173)
(1161)
(1094)
(1054)
(1034)
(1033)
(1026)
(1003)
(977)
(881)
(829)
(817)
(809)
(809)
(796)
(793)
(769)
(696)
(695)
学科
(7422)
经济(7417)
管理(5481)
(5395)
(4456)
企业(4456)
地方(3750)
技术(2865)
中国(2745)
地方经济(2276)
业经(2251)
技术管理(2143)
(1817)
产业(1603)
(1444)
方法(1420)
农业(1373)
(1269)
贸易(1267)
环境(1227)
(1195)
金融(1195)
(1192)
(1166)
银行(1165)
(1149)
发展(1123)
(1123)
(1098)
(1077)
机构
学院(21780)
大学(20873)
(9322)
经济(9118)
管理(9077)
理学(7767)
理学院(7676)
管理学(7614)
管理学院(7561)
研究(7295)
中国(5535)
(4352)
科学(4212)
(3861)
中心(3463)
(3442)
(3106)
(2996)
师范(2973)
财经(2917)
(2882)
研究所(2799)
(2773)
北京(2761)
经济学(2760)
(2617)
业大(2596)
技术(2500)
(2460)
(2442)
基金
项目(15633)
科学(12895)
研究(12746)
基金(10820)
(9141)
国家(9061)
社会(8607)
科学基金(8206)
社会科(8188)
社会科学(8187)
(6968)
基金项目(5826)
(5626)
教育(5322)
(5227)
编号(4961)
(4645)
创新(4535)
自然(4480)
自然科(4389)
自然科学(4389)
自然科学基金(4323)
发展(3993)
(3925)
成果(3848)
课题(3777)
资助(3584)
国家社会(3533)
重点(3497)
(3377)
期刊
(11375)
经济(11375)
研究(7029)
中国(5919)
管理(4167)
教育(3218)
(2615)
科学(2467)
(2428)
技术(2395)
业经(2305)
学报(2065)
经济研究(1990)
科技(1958)
(1910)
金融(1910)
农业(1758)
大学(1738)
学学(1587)
图书(1412)
商业(1324)
(1296)
论坛(1296)
技术经济(1295)
问题(1272)
财经(1223)
现代(1208)
(1142)
经济管理(1095)
(1087)
共检索到34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春方  高新  屠志芬  涂中方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实施该计划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支撑就是要推动高等学校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建设面向文化建设、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协同创新体,促进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艺术院校在协同创新方面有天然和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今天,我们在安徽工业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管理规程》,会员代表大会为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每五年举行一次。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130余所会员单位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安徽省教育厅、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工业大学的领导出席大会,我们对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全体会员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游静  Zhang Jing  张丽平  
以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为基础定义社会关系函数,建立了社会关系需求影响下的创新收益模型。通过模型演算得到如下结论:相比显性的共同分摊创新付出,内隐的社会关系需求对优化创新主体的努力水平具有更积极的作用;社会关系紧密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创新主体创新付出分摊比例的提高;地缘聚集或沟通交流频繁有助于提升社会关系紧密程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连东  
地方综合类高职有别于普通高校及行业高职,受专业庞杂等因素的影响,定位往往不够清晰,因此必须切实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求异办学,错位发展,通过发展战略和机制的改革,实现多方联动、系统协同、力量整合的错位发展,使不同的创新主体与跨区域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办学等开放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达成一致,形成地方综合类高职跨越式发展强劲的内驱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亮  
教育部为了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重点包括了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综合咨询三个阶段。2月27日下午,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167家单位中进行初审,最终确定35家参加评审答辩,然后,专家组经过讨论、投票最终形成意见。答辩认定按照"2011计划"的四种创新模式,分为科学前沿类、文化传承类、行业产业类、区域发展类四个小组。评审专家共118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晓燕  
金融业有义务也有能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提高其在引领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资源配置的"调节器"和社会稳定的"助推器",有义务也有能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提高其在引领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公共财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财政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旭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公共财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财政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研究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制度与机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贵舟  余霞  
高校转型发展是国之所需,社会之所盼。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科技训练,拓展了办学空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适应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形势,又促进了高校的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丰富实践教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应用技能办学定位;转变学校管理,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转变培养目标,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科研方向,凸显应用技能服务地方;转变办学条件,拓宽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等几方面促进高校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符欲静  
文章对协同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高职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优缺点进行厘析,针对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科学先进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多方力量、优化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载体的培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加强协同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科技自主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组织形式看,则包括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坤  左晓琴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志成  
特色名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王牌,国内外诸多城市发展的成功先例证明,"多元名城"的协同创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元名城"的协同创新具有前景广阔、源动力持续和绩效显著等战略意义,同时我国目前大多城市尚存着措施不当、规划不周、步调不一等诸多缺憾。现代城市的多元协同创新,需坚持"统筹安排"、"共享惠民"、"一体辐射"等基本原则。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堂  华玉武  高建伟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2年3月联合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计划"),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标志着协同创新由理念创新推向实践操作阶段。地方农业院校作为办学特点和行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地域性高校,在促进地方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方农业院校,要牢牢把握实施"2011计划"这一重要契机,强化与主管部门、行业单位、涉农企业、重点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的协同创新,发挥协同优势,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区位发展中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廷  
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理论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指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社会资本的缺失,最后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落脚点,论述了建立有效联结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