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6)
- 2023(2834)
- 2022(2293)
- 2021(2252)
- 2020(1838)
- 2019(3996)
- 2018(4100)
- 2017(8150)
- 2016(4554)
- 2015(4935)
- 2014(4876)
- 2013(5022)
- 2012(4680)
- 2011(4372)
- 2010(4560)
- 2009(4284)
- 2008(4156)
- 2007(4029)
- 2006(3718)
- 2005(3215)
- 学科
- 农(43049)
- 农业(28641)
- 济(22731)
- 经济(22714)
- 业(22017)
- 业经(10424)
- 农业经济(9587)
- 村(8780)
- 农村(8776)
- 发(7006)
- 土地(6584)
- 劳(6413)
- 劳动(6413)
- 农业劳动(6261)
- 发展(6223)
- 展(6213)
- 人口(5964)
- 收入(5758)
- 动力(5721)
- 劳动力(5703)
- 地方(5703)
- 农业人口(5661)
- 中国(5569)
- 制(5513)
- 分配(5484)
- 建设(5362)
- 方针(5341)
- 及其(5296)
- 管理(5136)
- 策(5102)
- 机构
- 学院(66628)
- 大学(59684)
- 农(36963)
- 济(31468)
- 经济(30952)
- 农业(27733)
- 管理(26205)
- 理学(23084)
- 理学院(22934)
- 研究(22926)
- 管理学(22637)
- 管理学院(22546)
- 中国(19318)
- 业大(18914)
- 农业大学(16641)
- 科学(13688)
- 业(12908)
- 中心(12014)
- 所(11914)
- 经济管理(11718)
- 京(11705)
- 江(10918)
- 研究所(10681)
- 财(10252)
- 发(10200)
- 省(10052)
- 发展(9466)
- 展(9453)
- 科学院(8955)
- 范(8189)
- 基金
- 项目(43745)
- 研究(35634)
- 科学(34390)
- 基金(30833)
- 家(26370)
- 国家(25985)
- 农(23864)
- 社会(23056)
- 科学基金(21978)
- 社会科(21314)
- 社会科学(21309)
- 省(19278)
- 编号(17060)
- 基金项目(17034)
- 教育(14237)
- 划(14224)
- 成果(12659)
- 自然(12356)
- 自然科(12021)
- 自然科学(12020)
- 自然科学基金(11802)
- 发(11535)
- 业(11286)
- 资助(11132)
- 村(10751)
- 农业(10683)
- 课题(10168)
- 部(10156)
- 发展(9852)
- 制(9813)
共检索到102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才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依靠科技、教育兴农的战略方针。党中央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坚持依靠科技、教育兴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新机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从分析解剖农科教统筹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入手,就当前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安成福
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必须依靠政策,增加投入,同时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需要农林、科技和教育部门加强协调,密切结合,提高整体效益,走农科教统筹结合之路。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我国建国40多年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的。科技进步使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设施大为改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采用了机械耕作和灌溉,使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5%,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7%,农业劳动生产率比1952年提高1倍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了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了资源的产出率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远铸 谢晓村
一、县级农科教统筹的基本模式 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对沿海发达地区、内陆欠发达地区和老少偏山穷地区三个类型地区农科教统筹结合特征、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归纳出各地不同条件的几种有效模式如下: 1.广东模式。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在实现农科教统筹的基础和结合的有利条件方面比内陆欠发达地区和老少偏山穷地区更加优越。广东省通过几年的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永寿
湖南怀化地区结合山区经济开发,探索推行农科教统筹结合机制。本文介绍农科教结合的经验、办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梅方权
农科教一体化,亦称农科教统筹结合,主要是指县以下的农业、科技、教育三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合力优势,开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结合的目的除了推动科技进步,突出强调了提高农民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外,侧重点在开发人力资源。(一)农科教统筹结合试点的启示建国以来,农科教结合推广技术和培训人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系统地进行改革、突破旧体制的约束,促进农科教统筹结合,则是近几年的发展。全国许多省、市、区的农村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储诚炜
农科教统筹推进的过程就是各种施行主体参与、赋权与退出的博弈过程,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命题中互相补充、互相博弈的动态过程。基于安庆市实例剖析,农科教统筹必须保证政府在目前推进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要准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权力边界和权责关系,合理界定各施行主体的职能与责任,通过培育多元施行主体,系统推进农科教统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科教统筹 权力边界 权责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耿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在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农科教统筹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农科教统筹 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模式 对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肖丙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莉
本文描述了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了制约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最后,提出发展当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瓶颈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储诚炜
农科教统筹服务农业现代化是高等院校办学功能定位的应有之义,也是世界知名涉农大学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秉承服务社会传统、形成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体系、强调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世界知名涉农大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并对中国涉农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统筹服务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涉农大学 农科教统筹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维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敏 唐昌海 姚延芹
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倾向的农村人口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影响农耕者需求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是否对耕作起促进作用;从业技术含量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关键因素;职校学习是否对职业流动起到明显的作用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农民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定位培养”新模式,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需求 影响因素 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琥,聂炳华
山东省实施农科教结合战略决策实例研究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李琥聂炳华自90年代初,山东在全省广大农村广泛推行了农科教结合,实施效果显著,是近几年来的一个成功的战略决策实例。一、问题的提出及决策过程1.问题的提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开发水平的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叉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章喜为
实施农科教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具体运用,各地应努力探讨适合当地条件、有自身特色的农教结合模式;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和农业教育部门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在服务他人之时求得自身发展,真正使农科教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科教,社会科学,农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