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6)
2023(13349)
2022(11007)
2021(10232)
2020(8369)
2019(18996)
2018(18300)
2017(34966)
2016(18542)
2015(20926)
2014(20459)
2013(20316)
2012(19105)
2011(17145)
2010(17629)
2009(16807)
2008(16087)
2007(14669)
2006(13061)
2005(12322)
作者
(50387)
(41998)
(41743)
(39829)
(26500)
(19912)
(19017)
(16057)
(16037)
(14925)
(14345)
(13942)
(13702)
(13515)
(13274)
(13075)
(12476)
(12201)
(12009)
(11718)
(10759)
(10159)
(10017)
(9591)
(9501)
(9491)
(9362)
(9128)
(8394)
(8324)
学科
(80196)
经济(80090)
管理(56882)
(55984)
(47429)
企业(47429)
中国(30974)
方法(29826)
(28776)
金融(28774)
(26731)
银行(26718)
(25891)
数学(25477)
数学方法(25301)
(23854)
(23406)
(21311)
业经(20446)
(18830)
贸易(18814)
(18505)
地方(17308)
(15504)
(14594)
财务(14555)
财务管理(14524)
农业(13911)
企业财务(13826)
产业(13767)
机构
大学(263585)
学院(262359)
(124846)
经济(122583)
管理(99187)
研究(94956)
理学(83573)
理学院(82728)
管理学(81908)
管理学院(81387)
中国(80784)
(60165)
(55570)
科学(48685)
财经(46790)
(45820)
中心(44069)
(42654)
经济学(40951)
研究所(40867)
(38899)
经济学院(36859)
北京(36062)
(35671)
财经大学(35028)
(34167)
(31795)
师范(31551)
(31222)
业大(30630)
基金
项目(165975)
科学(132766)
研究(128189)
基金(123193)
(105350)
国家(104530)
科学基金(89988)
社会(85927)
社会科(81942)
社会科学(81927)
基金项目(63135)
(61101)
教育(57663)
自然(52679)
(51930)
自然科(51438)
自然科学(51421)
自然科学基金(50576)
资助(50377)
编号(50140)
成果(42416)
(39116)
重点(37953)
(37770)
(37382)
国家社会(37376)
(35795)
课题(35783)
教育部(34664)
(34208)
期刊
(142039)
经济(142039)
研究(88490)
中国(57506)
(47078)
(42346)
金融(42346)
管理(40615)
(34633)
科学(33722)
学报(32583)
教育(27011)
大学(26779)
学学(25063)
财经(24664)
经济研究(23349)
农业(22898)
技术(21856)
(21453)
业经(20456)
(19071)
国际(19059)
问题(18783)
世界(16161)
技术经济(12998)
(12984)
现代(12473)
理论(12134)
(11453)
论坛(11453)
共检索到422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海  杜宇玮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性环节,离不开金融这个关键要素的支撑。通过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业态和金融科技纳入到统一框架中,阐明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理论逻辑、内在机制、关键路径及实践方略。金融支撑产业基础再造的逻辑起点在于金融要素、金融结构、金融业态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机制条件表现为金融规模要与产业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企业需求相适宜、金融结构要与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相匹配、金融业态要与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需求相耦合、金融科技要与创新主体培育和金融资源配置需求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举措经验,中国加强金融支撑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关键在于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加强科技金融供给、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推广优化政策性金融产品,并实施“有的放矢、分类施策、深化融合、统筹协同”的政策举措,实现现代金融对产业基础再造的精准支撑、多元支撑、高效支撑和联动支撑。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杰长  刘怡君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城乡居民对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旅融合是实现交通功能旅游化、旅游交通便捷化和交旅产品共享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激活和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的现实通道,对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休闲旅游需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发展阶段下,交旅不仅要实现深度融合,而且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二者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主要通过体制、资源、产品、科技、服务和人才等维度的深度融合来实现。促进交旅融合发展,主要有依托交通服务设施的交旅综合体模式、依托交通道路升级的旅游目的地模式、依托交通运输工具的旅游产品线模式、依托交通和旅游主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整合资源配置、促进产品升级、激励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振涛  程雪军  
近期有关大科技公司(BigTech)的讨论尤为热烈,特别是关于BigTech从事金融业务的优劣争论。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19年4月发布了一篇题为《科技公司及金融中介结构变化》的工作论文,通过分析阿根廷和中国的借款人情况,发现获得过BigTech信贷支持的小公司相比没有获得的公司更具创新性和盈利性。但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新任主席Randal K.Quarles则公开表示,大型成熟技术公司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可能引发许多问题,特别是新的脆弱性会影响到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盛朝迅  李子文  徐建伟  任继球  
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制造强国的根基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水平、长远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高度。当今世界,主要制造强国都是产业基础能力强大的国家。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应充分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有益做法,把握一个核心,培育两大主体,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促进四个结合,实施五大任务,构建"一二三四五"政策体系,加快突破"卡脖子"瓶颈约束,努力实现能力再造、体系再造和制度再造,积极构建和再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现代化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兴志   王述勇   李少林  
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并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效循环离不开金融支持。作为增强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安全可控的“源头活水”,金融市场具备信贷支持、融资保障、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效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新要求与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为货币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支持、保险市场支持、金融科技支持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机制形成与场景开发启迪了新思路。全球竞争格局重塑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产业链区域间优化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产业链韧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响应、金融发展的普惠覆盖、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金融资源供给的高度适配的新要求。可从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整合政策工具等方面强化金融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支持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探索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建设的科学路径,在使命、目标和原则上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了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借鉴“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三大经验,缓解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层次依然较浅、发展基础整体不高、项目前景有待提升、富民效果仍然有限、发展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化、产业项目特色化、产业路径持续化、产业收益惠民化和产业动能长效化。据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求真务实,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绿色引领,强调创新驱动;保障农民权益,突出共建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探索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建设的科学路径,在使命、目标和原则上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了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借鉴“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三大经验,缓解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层次依然较浅、发展基础整体不高、项目前景有待提升、富民效果仍然有限、发展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化、产业项目特色化、产业路径持续化、产业收益惠民化和产业动能长效化。据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求真务实,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绿色引领,强调创新驱动;保障农民权益,突出共建共享。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兰波  
银行资本管理是基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战略管理,是衡量与协调风险、收益、规模和成长性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在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中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首先总结了资本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以经济资本管理为主,账面资本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为辅的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工程化方式,统筹协调、循序渐进,逐步构建现代银行资本管理体系。现代银行资本管理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和信息系统三方面,其中,过程管理是资本管理体系的核心;现代化银行资本管理体系实施途径主要包括组织因素和阶段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洁  郝颖  
本文首先从全球价值链格局嬗变的特征出发,以回溯产业链金融发展历程为契机,梳理产业链金融的演进逻辑。进一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重点阐释产业链金融助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协同机制,即产业链金融通过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堵点,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并通过国内循环赋能国外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最后,结合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产业链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即推动产业链金融协同机制建设、促进产业链金融监管体系完备以及强化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双重动力驱动下的数据价值链深化过程,同时数字生态则是数字产业化的基本组织模式。营造有利于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的环境是各国的政策重点。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路径是“强数字商业创新、弱数字技术创新”模式,数据开放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不够友好、监管体制有待优化是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的短板。为此,需要从强化数据可获得性、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完善数字生态、优化数字监管来构建全面协同的政策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玉熙  
以消费为导向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了经济对金融的依赖,随着金融相关率的提高,金融工具及其价值变动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反应性为特征的会计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自然会做出变革,一个运行了30余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共同合作的阶段性成果——"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已经发布,其主旨是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寻求逻辑支持,以迎合金融资产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断提高的需要。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作为概念框架的基础,以"如实反映"代替"可靠性"作为有用财务信息的基本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田野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农村电商这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型形式入手,以电商大县山东曹县的服饰产业为例,探究数实融合在培育和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理论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深化数实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思路。数实融合带来的销售模式创新促使销售实体的市场容量跃升,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数实融合改善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的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能力,线上集聚极大突破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资源禀赋限制,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引导产业线上集聚,是以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晶晶  
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耦合产业发展逻辑,提高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度,其与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不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紧密依存,还因学徒制这一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获致了积极的互动模式与正向的共生环境。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进程,需要厘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形态、知识与技术的普遍规律,明晰产业界对现代学徒制专业布局、实施主体、师资团队和发展导向等内容的根本要求,从利益驱动、协调合作、双师教学、资格互认等维度构建起现代学徒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以期更好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洪  张旭  
经济全球化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条件。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世界市场体系形成和发育过程,这一过程越来越仰赖于制度构建和完善,在国际组织推动下,除了商品和要素的全球性流动性,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的一体化。中国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既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也适应了中国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制度型开放:以申请加入CPTPP、DEPA为契机,在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领域对接国际高水平规则;强化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功能,加快实行全面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推动“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促进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投资贸易规则纳入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