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0)
- 2023(2393)
- 2022(1794)
- 2021(1636)
- 2020(1107)
- 2019(2470)
- 2018(2274)
- 2017(3894)
- 2016(2004)
- 2015(2076)
- 2014(2190)
- 2013(2290)
- 2012(2240)
- 2011(2235)
- 2010(2399)
- 2009(2370)
- 2008(2259)
- 2007(2342)
- 2006(2158)
- 2005(1482)
- 学科
- 农(19923)
- 农业(13445)
- 济(11156)
- 经济(11145)
- 业(8515)
- 业经(6777)
- 农业经济(6246)
- 发(4470)
- 村(4354)
- 农村(4337)
- 发展(4257)
- 展(4256)
- 建设(3794)
- 地方(3745)
- 收入(3537)
- 制(3495)
- 中国(3457)
- 分配(3209)
- 经济建设(3207)
- 土地(3206)
- 人口(2918)
- 方针(2878)
- 农民(2860)
- 工作(2827)
- 劳(2731)
- 劳动(2731)
- 策(2715)
- 及其(2697)
- 农业劳动(2689)
- 政策(2661)
- 机构
- 学院(34260)
- 大学(31027)
- 济(13749)
- 经济(13333)
- 农(12904)
- 管理(12590)
- 研究(11414)
- 理学(10697)
- 理学院(10594)
- 管理学(10432)
- 管理学院(10368)
- 中国(9358)
- 农业(8731)
- 业大(6932)
- 科学(6404)
- 中心(6249)
- 京(5867)
- 农业大学(5648)
- 江(5614)
- 财(5479)
- 范(5269)
- 师范(5246)
- 所(5212)
- 省(5169)
- 发(4675)
- 研究所(4675)
- 州(4612)
- 发展(4339)
- 展(4331)
- 社会(4195)
共检索到5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荣志 孙好勤 邢可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资源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乡村清洁工程,通过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的和谐发展,为解决农村资源与环境问题开辟了现实途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务实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涛 罗必良
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资源环境安全和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六大长效机制,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构建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杰
四川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内陆、长江上游的农业大省,如何促进四川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生态四川"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本文认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和最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赖红兵
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已成为破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根据绩效评价理论,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目的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精简性相结合等原则,运用统计指标法构建了乡村清洁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和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学术 刘楠 邓毅书
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当前农村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为我国农村环境友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环境友好技术的主要需求领域进行了分析,初步尝试筛选了若干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农村环境友好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最后,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该类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环境友好技术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鲍宏礼
文章以湖北省黄冈市6个县市的相关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舆论测量模型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党的十七大以来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对于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认知和态度,并得出结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满意或漠不关心,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可小视。因此,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要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走资源循环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巧玲
农村是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寻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的有效路径,对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及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约束瓶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友好 农村 意义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樊丹
本文以湖北省6个县(市、区)的26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为研究区域,以示范村的普通农户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中的农户行为、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受农户自身素质偏低、不良生活和生产习惯及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清洁工程的推广还有待深入;较之于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农村,乡村清洁工程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农业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村更容易开展;推广乡村清洁工程必须依托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培养创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这三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崇光 陈诗波
本文采用湖北省6个市、县、区的26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15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户对乡村清洁工程的认知、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受农户素质、农村信息闭塞和环卫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还有待深入;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比在传统农区更容易开展;政府的鼓励对农户参与积极性具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型农民和强化政府引导职能,从而推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乡村清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户是乡村清洁工程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本文以湖北省26个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村为研究范围,对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及农户的参与行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和推广主要受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政府扶持力度、农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居民综合素质越高、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农业经济效益越好,则农户对项目的参与意愿越强;反之越低。对此,本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培养创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等三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珂 蒋鹏 郑美妹 刘晓
针对产量小且布局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与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相对应,建立一个基于聚类和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BOMIP)的环境友好型决策框架,运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模型,得到处理厂选址与管网铺设的相关决策。以长三角某典型村庄的基础数据为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和常规约束法的求解质量相近,但求解速度显著加快。提出的框架及算法能帮助决策者构建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农村污水治理网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晓旭
资源和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非科学化和生活方式的非理性化,我国农村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现象非常严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农村社会,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论述了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构建措施:加快农村自然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构建农村"阳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建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树立理性的消费等的新理念。
关键词:
新农村 资源节约型 构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 唐珂 周武忠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记忆工程以“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农耕文化在挖掘保护、记录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让优秀中华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瑰丽华彩。系统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需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乡村记忆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界定其内涵,深刻理解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大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实施方案》对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推动乡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案》提出,自2023年起,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王林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迎来了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在系统回顾日本三轮"新农村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政府参与、农民引导、教育培训、合作组织和法律颁布这五个层面全面总结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得出日本"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模式选择、政府参与力度、体制机制保障这三个层面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