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9)
2023(7337)
2022(5871)
2021(5508)
2020(4063)
2019(9185)
2018(8978)
2017(16224)
2016(9094)
2015(10149)
2014(10380)
2013(10030)
2012(9245)
2011(8583)
2010(8979)
2009(8279)
2008(8106)
2007(8048)
2006(7217)
2005(6187)
作者
(25750)
(21602)
(21480)
(20353)
(13444)
(10358)
(9651)
(8195)
(8190)
(8095)
(7302)
(7167)
(7038)
(6757)
(6615)
(6556)
(6442)
(6252)
(6166)
(6151)
(5435)
(5324)
(5184)
(5093)
(4949)
(4930)
(4889)
(4854)
(4421)
(4387)
学科
(33100)
经济(33065)
(28524)
(25198)
管理(23892)
(19514)
企业(19514)
农业(16899)
业经(13239)
中国(11797)
地方(10272)
(9646)
(9078)
方法(7816)
(7640)
农业经济(7610)
(7567)
发展(6625)
理论(6620)
(6604)
(6515)
银行(6501)
教育(6336)
(6202)
收入(5927)
(5858)
贸易(5852)
数学(5726)
(5699)
数学方法(5586)
机构
学院(130265)
大学(122249)
(46365)
管理(46221)
经济(44852)
研究(41974)
理学(38135)
理学院(37688)
管理学(37011)
管理学院(36738)
中国(32988)
(25718)
(25398)
科学(24780)
(23336)
(22864)
(20627)
中心(20416)
(19500)
师范(19353)
(18961)
业大(18402)
农业(18342)
研究所(18099)
财经(16995)
(16932)
技术(16401)
北京(16081)
职业(15201)
(15171)
基金
项目(78256)
研究(64469)
科学(60164)
基金(51868)
(43914)
国家(43363)
社会(38868)
科学基金(36395)
社会科(36282)
社会科学(36273)
(33647)
编号(30408)
教育(30089)
(26843)
基金项目(26799)
成果(25745)
课题(21749)
自然(20379)
资助(19928)
自然科(19830)
自然科学(19824)
自然科学基金(19432)
(19082)
(18819)
重点(17705)
(17449)
项目编号(16982)
(16353)
(16149)
规划(16038)
期刊
(68115)
经济(68115)
研究(38574)
中国(33672)
(31351)
教育(22218)
农业(19991)
(18383)
学报(18138)
科学(17422)
管理(17203)
业经(16069)
大学(14522)
(14436)
金融(14436)
学学(13344)
技术(12724)
农业经济(9145)
农村(8939)
(8939)
图书(8537)
问题(8494)
(8326)
经济研究(8210)
职业(7751)
财经(7658)
(7598)
(6881)
论坛(6881)
现代(6807)
共检索到211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其中,如何更好地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先应明确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再引领基层和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赋予首创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多地多部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诸多宝贵智慧和有益尝试。一是党建引领、支部带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卓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萍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础资源。通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振兴下金融行业面临如下机遇:拓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激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支持保障的措施完善、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创新金融供给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农民金融能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涛  吴彧端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从审计起源、审计理论、审计法律层面阐述了政府审计与乡村治理的契合性,探讨了国家审计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免疫预警、监督问责、纠偏修正三大功能定位。针对其政策要求及现有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村级审计全覆盖、防范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推行和完善乡村审计结果公告、培养乡村审计人才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审计支持模式等五方面实现路径,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审计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猛  李富强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钟明月   李栖颜   周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找准路径,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国家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式,从政策落实、项目评估、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海红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挥乡村价值,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等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必将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鲍曙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就时间维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乡村发展认识一脉相承且不断深化的过程;就空间维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多个层次和多个主体,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就整体发展战略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衔接。财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政策性和工具性层面、制度性和体制性层面、政治性和功能性层面而言,财政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应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供给,通过财政引导构建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格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柳玲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为乡村产业的成立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帮助,但乡村地区的经济资本较低,众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乡村人无法将想法付诸实践,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先解决乡村经济资本低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金融业务推广到乡村地区,为乡村创新创业人士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乡村经济资本问题,创新创业人士借助资金谋求个人乃至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待产业稳定,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即可提升,创新创业人士也有能力偿还债务。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介绍战略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冯道杰  程恩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分无统"的个体经营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部署。贵州省塘约村在党组织领导下,在确保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础上,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实现了集体快速脱贫奔小康,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为现阶段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邓小平关于农业的"第二个飞跃"思想,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叶天希  孟娜  
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元治理作为一项新型治理工具,能够实现垂直等级制结构与水平自组织网络的辨证平衡,强调政府控制和指导的必要性,有助于化解乡村利益与地区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公共责任与管理效率的结合,调和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冲突,减少外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防止政府治理碎片化,塑造公平正义的乡村振兴环境。元治理的实施既需要高超的引导与控制,也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和丰富的治理实践经验,应通过合理分配权利、优化决策机制、健全执行机制、建设监督机制来优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元治理的路径。此外,为构建元治理支撑体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还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主体间信任水平,培养村民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元治理的智慧能力建设,整合乡村社会资本,重构适应元治理需要的乡村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瑾枫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下的文化振兴应以乡村为主体,激活传统文化,发展文旅经济,沟通城乡文化,同时应注意规划实施内容和形式,关注农村发展需求,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乡村美育的因地制宜、互联共享和可持续性。本文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美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时期高校美育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林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庄严地提出了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申要造就培养一支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这也是我国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为全面发展"三农"事业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大学生村官工程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应该密切分析、纠正他们的诸多认识误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尽可能早日适应村官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基层的水平和能力。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群众路线,正视现实,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基层问题,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专业技能,和当地干部群众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产管理密切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