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3)
2023(10087)
2022(8023)
2021(7594)
2020(5888)
2019(13178)
2018(12917)
2017(24162)
2016(13309)
2015(14840)
2014(14472)
2013(14404)
2012(13471)
2011(12466)
2010(12817)
2009(11775)
2008(11475)
2007(11053)
2006(10080)
2005(9142)
作者
(39476)
(33736)
(33028)
(31317)
(20745)
(16235)
(14598)
(12907)
(12809)
(12089)
(11649)
(11091)
(10796)
(10601)
(10499)
(10171)
(9973)
(9770)
(9703)
(9539)
(8633)
(8435)
(8375)
(7883)
(7764)
(7686)
(7539)
(7425)
(6964)
(6924)
学科
(53976)
经济(53926)
(49846)
(42664)
农业(33306)
管理(30501)
(21971)
企业(21971)
业经(19660)
中国(17545)
地方(15453)
方法(13975)
(12888)
农业经济(12759)
(12237)
数学(11420)
数学方法(11250)
(10956)
(10706)
(10498)
发展(10301)
(10279)
(9747)
农村(9726)
(9039)
(9025)
贸易(9017)
建设(8966)
(8814)
收入(8749)
机构
学院(188744)
大学(181557)
(74355)
经济(72533)
研究(70444)
管理(67521)
(57924)
理学(57070)
理学院(56435)
管理学(55394)
管理学院(55069)
中国(54344)
农业(44274)
科学(43929)
(39627)
业大(37063)
(36455)
中心(33216)
研究所(32836)
(32596)
(31771)
(27173)
农业大学(27129)
(26647)
师范(26315)
(25303)
(24997)
北京(24568)
财经(23531)
(22805)
基金
项目(123218)
科学(95098)
研究(94049)
基金(84899)
(75562)
国家(74716)
科学基金(61529)
社会(57681)
社会科(53844)
社会科学(53826)
(51483)
基金项目(44401)
(42333)
教育(42017)
编号(41198)
自然(37880)
自然科(36903)
自然科学(36889)
自然科学基金(36216)
成果(33848)
资助(33013)
(32817)
(30058)
课题(29474)
重点(28392)
(26675)
(25690)
(24335)
发展(24119)
(24108)
期刊
(99799)
经济(99799)
(65068)
研究(55063)
中国(50928)
农业(44065)
学报(34293)
科学(31317)
教育(26823)
大学(26774)
学学(25236)
业经(23571)
管理(23229)
(22394)
(20691)
金融(20691)
(20578)
技术(17490)
农业经济(15220)
农村(15048)
(15048)
问题(13862)
(13180)
经济研究(12078)
世界(11396)
业大(11295)
财经(11060)
经济问题(10334)
农业大学(10103)
社会(10024)
共检索到30673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蔡保忠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首先,本文从要素流动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乘数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从生态宜居的重点和落脚点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从劳动替代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包容性增长效应以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次,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方式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别,全面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立法规划、资金保障、建设管护、配套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科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昕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立足公共经济学视角,从供给、需求及执行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从资金筹集、规划布局、投资监管、支持保障等维度,就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丹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要素直接投入和外溢效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孔繁利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创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和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运营管理效率低下、高素质人才短缺、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海红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挥乡村价值,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等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必将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钊  董彦佼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对催化新的科技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碍,比较突出的就是缺乏科技基础、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优势,有效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红春   杨涛   应雨亮  
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20年的县域层面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政策引领效应和内生发展效应三条路径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振兴效应具有异质性,其在人口流入、数字化基础更好、地形更为平坦和资源禀赋更高的县域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提升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轲  朱梦宇  
[目的]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研究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因子,为青岛市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技术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贡献率分析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主要因素。[结果]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一直处于升级的状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代表绝大部分信息,第一主成分与X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乡村人口)、X4(农业产值)、X6(农村恩格尔系数)、X7(工业生产总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与X3(农用机械总动力)、X5(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人口因素是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主要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重点整治农村污染和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促进青岛市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滢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其具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卓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萍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础资源。通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振兴下金融行业面临如下机遇:拓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激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支持保障的措施完善、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创新金融供给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农民金融能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