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
2023(719)
2022(562)
2021(528)
2020(446)
2019(876)
2018(855)
2017(1514)
2016(877)
2015(953)
2014(965)
2013(968)
2012(980)
2011(905)
2010(991)
2009(987)
2008(931)
2007(823)
2006(770)
2005(832)
作者
(2645)
(2260)
(2148)
(2096)
(1491)
(997)
(989)
(855)
(835)
(814)
(779)
(755)
(741)
(717)
(696)
(664)
(654)
(645)
(641)
(612)
(555)
(537)
(531)
(523)
(509)
(505)
(493)
(491)
(458)
(436)
学科
(6634)
经济(6631)
管理(3298)
地方(2293)
(2252)
(1816)
企业(1816)
地方经济(1565)
方法(1557)
中国(1504)
数学(1422)
数学方法(1413)
(1196)
(1025)
业经(1024)
及其(956)
(950)
(915)
(847)
财务(846)
财务管理(844)
企业财务(823)
(789)
(779)
金融(779)
农业(751)
(744)
(742)
银行(740)
(722)
机构
大学(12748)
学院(12705)
(6638)
经济(6505)
研究(5601)
管理(4457)
中国(4214)
理学(3627)
理学院(3568)
管理学(3533)
管理学院(3505)
(3056)
科学(2901)
(2848)
(2753)
研究所(2457)
中心(2447)
财经(2259)
(2196)
经济学(2117)
(2071)
(1939)
(1882)
经济学院(1848)
北京(1838)
(1714)
财经大学(1704)
(1687)
(1685)
师范(1663)
基金
项目(7796)
科学(6300)
研究(5966)
基金(5785)
(5033)
国家(5006)
科学基金(4319)
社会(3968)
社会科(3777)
社会科学(3777)
基金项目(2968)
(2922)
教育(2722)
自然(2605)
自然科(2551)
自然科学(2551)
自然科学基金(2498)
(2485)
资助(2349)
编号(2233)
(2041)
成果(1949)
重点(1942)
(1874)
国家社会(1762)
发展(1684)
课题(1668)
(1655)
教育部(1639)
人文(1563)
期刊
(8701)
经济(8701)
研究(5287)
中国(3286)
(2495)
管理(2190)
经济研究(1866)
(1761)
(1707)
金融(1707)
学报(1706)
科学(1575)
教育(1453)
大学(1343)
学学(1282)
技术(1264)
财经(1237)
农业(1160)
(1113)
问题(1082)
业经(988)
经济管理(902)
(850)
宏观(850)
宏观经济(850)
(850)
技术经济(740)
经济问题(722)
世界(712)
(711)
共检索到22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云庆  蔡定创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多局限于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宏观调控,在全面产能过剩阶段时,如此调控,必然陷入低增长的循环。运用创新的信用价值论理论原理,采用3个层次的生产方式,即实体价值生产、信用价值生产和社会资本生产,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在未来30年仍可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第一个层级的价值生产循环是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循环,包括科技进步因素,平均可获得3%的年增长率。第二个层级的信用价值生产循环,包括货币与国债货币、虚拟经济、"印钱消费"三大信用价值生产,可为经济发展提供4%~5%的可持续增长。第三个层级的社会资本生产的循环,即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的职能派生的为资本生产提供环境的一种生产,每年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贡献3%~4%。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李清娟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陶爱林  蔡蒙蒙  
国家卫健委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医院合规管控提出了全面规范要求。以解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抓手,规范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和管控医院内部运营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公立医院运行面临的困境及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并联系实际做法和体会阐述了加强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改进思路和管控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崔根良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的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结合亨通集团的实践,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的瓶颈。企业的创新不是单一的技术创新,而是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机制模式创新,更是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喜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粗略的探讨。 一、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从来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适当干预,即使是作为市场经济鼻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持经济的有序发展,也无一例外地运用各种手段、采取不同方式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培炎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对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和重要原则。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GDP增速为10.3%,比一季度的11.9%降低了1.6个百分点。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调控政策,公众意见纷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覃丽平  
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视角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及其五大目标实现程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资产安全目标在统计上不显著;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显著降低内部控制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不会影响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振森   周颖  
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实现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2年2516个中国A股上市企业所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结合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其中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发挥着中介作用;对高管拥有绿色经历的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其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构建基于数字资产的竞争优势;企业需加强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管理者要重视自身绿色经历的塑造,努力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西明   陈泰伦   金珺   高雨辰  
数字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更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区域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引擎,但鲜有研究从城市层面系统揭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建构中国279个地级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0.204个标准单位,且其影响具有显著的持续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人力资本作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要素,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价值释放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内的创新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效应在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加快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和数字人力资本培养体系,进而最大化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效能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