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9)
2023(5817)
2022(4860)
2021(4486)
2020(3695)
2019(8188)
2018(8026)
2017(13886)
2016(7743)
2015(8739)
2014(8558)
2013(8224)
2012(7918)
2011(7166)
2010(7573)
2009(6746)
2008(6766)
2007(6395)
2006(5856)
2005(4969)
作者
(23900)
(20044)
(19659)
(18923)
(12672)
(9654)
(8864)
(7773)
(7423)
(7342)
(6970)
(6921)
(6753)
(6457)
(6303)
(6197)
(5966)
(5684)
(5605)
(5579)
(5092)
(4951)
(4858)
(4637)
(4565)
(4514)
(4457)
(4427)
(4047)
(4018)
学科
(26520)
经济(26490)
管理(21426)
(15525)
(11834)
(10985)
企业(10985)
地方(10723)
环境(9479)
中国(9405)
(8206)
农业(7875)
业经(6855)
方法(6414)
生态(6351)
资源(5901)
(5805)
(5641)
(5621)
(5569)
(5087)
数学(4948)
数学方法(4832)
(4744)
贸易(4737)
(4703)
金融(4702)
(4572)
地方经济(4427)
理论(4280)
机构
学院(104890)
大学(103581)
研究(43114)
(36850)
管理(35759)
经济(35680)
中国(31707)
理学(29076)
理学院(28579)
科学(28516)
管理学(27945)
管理学院(27762)
(24447)
(23801)
(22177)
研究所(20174)
中心(20143)
业大(18908)
农业(18532)
(18223)
(17348)
(16585)
(16270)
(16245)
师范(16077)
北京(15806)
(14242)
科学院(13636)
师范大学(12947)
技术(12891)
基金
项目(72849)
科学(55528)
研究(53046)
基金(49999)
(46693)
国家(45853)
科学基金(36943)
社会(31565)
社会科(29629)
社会科学(29615)
(29320)
基金项目(26572)
(25362)
自然(24106)
教育(23300)
自然科(23270)
自然科学(23257)
自然科学基金(22780)
编号(21726)
资助(19421)
成果(17846)
重点(17755)
(16856)
课题(16424)
(14988)
(14353)
计划(14087)
科研(13685)
创新(13495)
(12977)
期刊
(49586)
经济(49586)
研究(30982)
中国(29776)
(22456)
学报(20209)
科学(17963)
农业(15893)
教育(15560)
大学(14907)
学学(13845)
管理(13302)
(13049)
(9517)
资源(9079)
技术(8997)
(8430)
金融(8430)
业经(8062)
图书(7627)
(6617)
问题(6463)
科技(6162)
书馆(5973)
图书馆(5973)
财经(5703)
经济研究(5683)
(5645)
林业(5642)
业大(5604)
共检索到174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建强  张建波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  张灿明  罗佳  
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概述了湖区基本状况,并主要分析了近些年该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出现的新变化。提出湖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湖区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等,分析了湖区生态功能区划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区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根据一级生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亟待保护的内容和程度、生态需求与修复目标的区域差异性等,将一级生态区划分为10个生态亚区和32个生态功能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置法,绘制了生态功能区划图,阐明了不同生态区的区划范围、功能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新  彭保发  陈端吕  王亚力  
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和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利用状态预警和动态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介于0.4~0.6之间,安全等级均属一般,且呈下降趋势。(2)静态上,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处于轻警状态,但各因素层的警情差异明显,其中恶化最明显的是低生态组分覆盖率、气候变化指数、水土流失率和区域开发指数,均处于中警状态。(3)动态上,生态安全综合指数2005年相对于2001年下降了0.06,进入恶化趋势和速度预警状态,2010年相对于2005年下降0.022,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永宏  王克林  任勃  杨刚  李峰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玲莉  亢丹  鄢郭馨  杨凌帆  曾伟坤  雷霆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支良  
由于洞庭湖区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于2007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尽快完成组织《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言迎  罗军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15项指标构成的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5个层面在内的生态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生态经济指数差异较小,其中桃源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高,为0.48,表明桃源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公安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低,为0.31,表明公安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整体上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得分为0.41,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是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两方面入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守真  李仁东  朱超洪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洞庭湖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20年间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采用变异系数来测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初步分析了各县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了934亿元,但区域变异系数较大,各县市之间差异明显;湖区各县市20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8.27%。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华容县,超过了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雨桐  熊鹰  邓楚雄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构建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FCE法评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保护绩效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9—2018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时序变化不尽一致,可划分为基本稳定、总体持续增长、波动增长和总体小幅下降4种变化类型,其中近70%的县域的耕地保护绩效总体有所上升,耕地保护成效较为明显。2018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15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处于较好状态,10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处于一般状态;耕地数量绩效、质量绩效、生态绩效的空间格局有所差异,耕地保护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外围高、中部低的“U”字型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陈安平  雷刚  
栖息地的改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最大威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尺度上研究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89~1998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1998年水体、泥滩地、草滩地和水田等水禽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在减小,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芦苇滩地、旱地、林地、建成区这几类水禽分布较少栖息地类型的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变化正好相反;近10年来水禽栖息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中草滩地演变为芦苇滩地及水田改为旱作农田的变化最为突出,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0.66%和6.13%。这些变化趋势意味着研究区近10年来水禽的适宜栖息地在退化。针对变化的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新平  袁玉洁  周柏林  肖义  谢石  刘晓群  汤小俊  舒晓玲  李志军  梁婕  余勋  
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生态风险评价终点,通过量化外界压力源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响应"模式,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同时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复杂关联作用。运用该方法评价了洞庭湖的生态风险,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西洞庭湖次之,南洞庭湖最低。造成洞庭湖生态风险的主要压力源为城市化、生活和气候变化;主要胁迫因子为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和水流量变化。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河湖连通性和碳循环;营养循环价值、净化水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3项生态系统服务风险程度较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寒江  葛大兵  肖智华  
根据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规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198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了13.17万hm2和21.63万hm2;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状况从以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为主发展至较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较高生态风险并存的格局,同时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也有所增加;在后期,由于国家在此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加强部分地区的生态保护,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的面积有所回升;因此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期间,要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定期监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谈石城  
七月四日上午洞庭湖区整治开发规划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开幕。这次研讨会是受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委托,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规划办、长江办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湖南省科协科技咨询中心具体组织召开的。来自省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和九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共两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前,由洞庭湖区开发规划顾问组组长、生物学家尹长民教授,课题组组长、系统工程专家汪浩教授于六月二十八日带队率领刚开完中国科协“三大”的部分代表,偕同应邀来湘的中国科学院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朱永卫  查胡飞  郭文献  
水位是湖泊湿地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如何确定适宜生态水位阈值是确保湖泊湿地健康的关键。以东洞庭湖城陵矶站和鹿角站突变前水位过程(1959~1978年逐日水位资料)为基准期,采用RVA法、年内展布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过程。结果表明:(1)RVA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2.18 m,而年内展布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5.12 m,水位波动较大,对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来说,RVA法计算生态水位的波动范围更有利于维持湿地植物群落健康和生物多样性;(2)受湖底高程影响,鹿角站的高低水位发生时间会比城陵矶站提前15 d左右,而高低水位的历时和波动范围以及动植物敏感期(3~6月)的平均水位变化速率并未有显著差别;(3)水位变异后(2003~2016年),东洞庭湖水位大部时间处于生态水位阈值内,只需要对不满足生态水位的消落期采取调整措施,鹿角站和城陵矶站年均水位差距减少0.46 m,洞庭湖的水动力系统减弱,给洞庭湖生态健康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研究可为东洞庭湖生态水位和三峡及上游电站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