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
- 2023(314)
- 2022(241)
- 2021(199)
- 2020(164)
- 2019(357)
- 2018(361)
- 2017(705)
- 2016(392)
- 2015(395)
- 2014(442)
- 2013(451)
- 2012(437)
- 2011(361)
- 2010(336)
- 2009(257)
- 2008(240)
- 2007(246)
- 2006(208)
- 2005(178)
- 学科
- 业(1783)
- 济(1736)
- 经济(1733)
- 企(1657)
- 企业(1657)
- 管理(1196)
- 技术(949)
- 方法(706)
- 新技术(697)
- 高新(697)
- 高新技术(697)
- 数学(583)
- 数学方法(582)
- 农(514)
- 业经(498)
- 地方(414)
- 策(408)
- 农业(380)
- 划(375)
- 中国(356)
- 制(346)
- 财(338)
- 技术管理(301)
- 经营(296)
- 计划(292)
- 决策(277)
- 发(273)
- 贸(246)
- 贸易(246)
- 理论(242)
- 机构
- 学院(5460)
- 大学(5311)
- 济(2399)
- 经济(2344)
- 管理(2264)
- 理学(2008)
- 理学院(1979)
- 管理学(1950)
- 管理学院(1935)
- 研究(1889)
- 中国(1312)
- 京(1152)
- 科学(1035)
- 财(947)
- 中心(887)
- 所(840)
- 江(795)
- 财经(772)
- 研究所(761)
- 农(723)
- 范(717)
- 院(715)
- 师范(714)
- 经(713)
- 经济学(708)
- 业大(681)
- 北京(664)
- 经济学院(632)
- 州(631)
- 商学(625)
共检索到7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华山
本文针对“科教兴市”的时代要求,提出了青岛市靠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列举事例总结成绩找差距,并对今后的工作、政策制订及宏伟目标进行阐述,达到改进工作, 吸引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科教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尚勇
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关键把科教兴市工作推向新阶段尚勇国家科委政策体改司司长一、正确认识科教兴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国科教兴市工作从80年代后期起步,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在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几年的试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仲林
“八五”期间,江苏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近几年来,江苏省坚持把科教兴农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来抓,从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入手,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强化农业教育,抓好技术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1995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50%,比80年代初提高近20个百分点。江苏省的主要做法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德步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我国当下的经济战略,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组成部分,因此要对其进行跨时空的历史思考,吸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确立正确的战略理念。本文认为,正确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必须考虑历史上的东西方关系、中国自身的大陆战略和海洋战略的演变、政府主导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以及传统的天下主义与互利原则的转变等,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及相应的战略观念,从而使"一带一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黎哲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庄严使命,而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更发挥着以一持万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凸显,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海红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挥乡村价值,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等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必将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路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真
本文以资本运营的一般性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宜宾市资本运营的状况 ,并就如何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以实现宜宾市经济的新一轮跨越进行了探索。本文认为资本运营是现代生产经营型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战略 ,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资本运营包括资本形成方式、资本组合方式和资本直接增值方式等 ,必须综合运用这些资本运作方式来保进企业的扩张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
资本运营 资本扩张 产业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崇光 刘春仁
论科技兴农实施的战略转变华中农业大学李崇光,刘春仁科技兴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巨大战略抉择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农业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其中经济发展与战略变动戚戚相关。例如:"以粮为纲"与70年代农业长期萧条;"联产承包"与80年代初农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中伟
兼并重组是山西也是朔州煤炭工业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将结束散、乱、差的低层次工业发展格局,形成大企业、大集团运作的煤炭规模经济。全面提升现有煤矿的集中度,以机械化、安全化、清洁化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的合理开采、生态的有效保护、矿工利益的安全保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煤炭发展之路。目前朔州市煤炭产业兼并重组,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科学定位、率先整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主体协商的宗旨,以兼顾兼并主体双方利益的原则,通过收购、兼并、联营、参股等方式,顺利实现了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的高效对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安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耿永志 张秋喜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体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大意义。乡村治理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助推器"、生态宜居的"保护器"、乡风文明的"粘合剂"、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活富裕的"发酵剂"。乡村治理仍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乡村治理的作用被低估,乡村治理工作呈现碎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现实需求相脱节,创新活力不足。因此,应当把乡村治理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整体性思维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围绕"三农"现实需求,强化组织,增强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善治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斯平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与教育,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实行“科教兴农”的方针。对此,笔者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其必然性及有关问题进行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视野 大历史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视野 大历史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