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5)
2023(15754)
2022(13303)
2021(12434)
2020(10087)
2019(23379)
2018(23246)
2017(42907)
2016(24364)
2015(27654)
2014(28022)
2013(27603)
2012(26142)
2011(23990)
2010(24816)
2009(22942)
2008(23060)
2007(21391)
2006(19196)
2005(17827)
作者
(71059)
(60075)
(59723)
(56767)
(37666)
(28926)
(27140)
(23343)
(22828)
(21624)
(20557)
(20010)
(19206)
(19112)
(18878)
(18599)
(18290)
(17651)
(17337)
(17327)
(15365)
(15171)
(14647)
(13838)
(13698)
(13546)
(13524)
(13378)
(12248)
(12176)
学科
(101742)
经济(101617)
(69376)
管理(63145)
(51779)
(45895)
企业(45895)
方法(35249)
农业(34342)
中国(34060)
数学(30600)
数学方法(30298)
业经(27028)
地方(26825)
(25482)
(24691)
教育(22026)
(20945)
(18770)
(18302)
贸易(18289)
(18247)
银行(18204)
(17692)
(17526)
(17246)
金融(17242)
(16598)
理论(16101)
技术(15651)
机构
学院(350982)
大学(350185)
(142116)
经济(138778)
研究(128824)
管理(124742)
理学(105232)
理学院(103910)
管理学(102156)
管理学院(101472)
中国(95623)
科学(77024)
(76604)
(76055)
(67629)
(66916)
研究所(59893)
中心(58970)
农业(58549)
(58470)
业大(55629)
(54500)
师范(54066)
财经(51262)
北京(49194)
(46245)
(45666)
(45060)
师范大学(43321)
(42743)
基金
项目(219685)
科学(171911)
研究(168600)
基金(153469)
(133012)
国家(131643)
科学基金(110363)
社会(104810)
社会科(98714)
社会科学(98684)
(89560)
教育(81413)
基金项目(80635)
(75408)
编号(72278)
自然(67215)
自然科(65506)
自然科学(65482)
自然科学基金(64294)
成果(61626)
资助(61397)
(53327)
课题(52709)
重点(50779)
(49867)
(45764)
(44424)
(44043)
发展(43092)
(42674)
期刊
(174463)
经济(174463)
研究(115539)
中国(88371)
(78061)
教育(63807)
学报(55447)
(52832)
农业(52620)
科学(50796)
管理(43836)
大学(43274)
学学(39607)
(38115)
金融(38115)
业经(32904)
技术(32826)
(26205)
财经(25539)
经济研究(24981)
问题(23735)
(21986)
(19226)
世界(17801)
技术经济(17074)
农村(16712)
(16712)
(16709)
职业(16456)
农业经济(16100)
共检索到564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静漪  宗晓华  
"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尚未改变低重心的政府间投入格局;在明显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形势下,仍采取城乡分治的发展机制。"新机制"承载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凸显"新机制"的制度缺陷;"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与城乡一体化内在发展秩序的不适应,导致"新机制"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宏观体制和微观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嘉毅  常宝宁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选择西部地区6省18个县的部分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就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新机制"的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改进对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丁延庆  薛海平  王莉红  
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及基于第一手资料的调查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新机制"改革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程度、降低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经济负担有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公用经费的保障有突出的作用;"新机制"改革也强化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荃信  
从2006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民教育负担大幅度减轻,学校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城乡差别进一步减少,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逐步规范。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如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县镇学校收入减少"、危改"资金严重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丽萍  李祥云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但依靠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义务教育投入,不仅难以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实际需求,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投入分配不公的格局。实地调查还发现,义务教育事权上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义务教育供给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需要上级政府采取合适的干预机制,在均等地方财力的同时,着力解决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足的问题。另外,要适当增加乡镇和村参与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机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孟婷  王嘉仪  甘立平  
全国范围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中仍存在总体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等问题,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百才  
"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已经两年有余,分析该政策对儿童入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西部地区6省18个县的调查,探讨了"新机制"实施对西部农村儿童入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机制"的实施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投资成本,对农村儿童入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少数贫困家庭儿童和女童的入学仍然存在困难,国家亟需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政策层面由效率优先式重点发展转向公平导向下的均衡发展,在实践层面则由普惠式均衡转向优质均衡,与其相关的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师资交流和质量监控等机制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十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推出的委托管理、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或一校多校等多种路径和方式,也因其各自的特征和效果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力,其中集团化办学战略触及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尤其值得关注。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并致力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笔者以杭州市江干区在"名校集团化"探索基础上创建"新教育共同体"的实践以及亲身参与该区"凯旋教育集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秀棠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保障“人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的重要体现,为此,南非政府通过采取许多机制和措施来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弱势群体采取行动和各种措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落实的关键。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南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进步,其主要机制和措施对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清  
农村税费改革正在全国推行,继教育费附加和三提五统取消后,许多地方只征一种农业税。2004年4月份,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海利  
200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在义务教育投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本文采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评估了这一财政改革的实施成效,对其在缩小地区间投入差距的成效进行了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新机制"政策的实施使全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出现了整体增长,但西部地区增长率高于非西部地区的显著水平并不高,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在缩小地区间投入方面的成效仍需提高。原因主要在于以"中央大规模增加转移支付"为特征的"新机制",挤出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本身对教育投入的努力,西部地区政府教育偏好的提高并没有因为"新机制"的实施而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咏梅  卢珂  
本研究在描述西部五省近年来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基础上,使用世界银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县级数据库,构建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的增值模型,考察与"新机制"相关的资源投入和政策实施对义务教育普及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机制"实施后,西部五省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得到明显提升,但五省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毛入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出现超龄学生返学现象。研究证实,"新机制"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产生了正向影响,近几年来国家免除教科书费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额度的政策均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普及,但西部五省农村中小学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房,不利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自身发展任务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往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适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任务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