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1)
2023(3773)
2022(2946)
2021(2782)
2020(2333)
2019(5145)
2018(5132)
2017(8396)
2016(5247)
2015(6320)
2014(6460)
2013(5827)
2012(5585)
2011(4895)
2010(5120)
2009(4484)
2008(4488)
2007(4707)
2006(4088)
2005(3303)
作者
(13499)
(11220)
(11138)
(10581)
(6856)
(5210)
(5169)
(4367)
(4295)
(4221)
(3879)
(3799)
(3700)
(3547)
(3449)
(3404)
(3373)
(3330)
(3267)
(3199)
(2936)
(2808)
(2799)
(2750)
(2603)
(2594)
(2572)
(2563)
(2333)
(2288)
学科
(12716)
经济(12706)
管理(10626)
中国(8041)
教育(7803)
(6376)
(5670)
企业(5670)
理论(5602)
(5582)
地方(5511)
教学(4886)
业经(4865)
文化(3732)
(3665)
农业(3572)
政治(3492)
思想(3405)
思想政治(3345)
政治教育(3345)
治教(3345)
研究(3304)
德育(3300)
方法(3189)
学校(3151)
(3042)
工作(3032)
产业(3003)
(2943)
(2869)
机构
大学(63608)
学院(59605)
研究(22935)
管理(18585)
(17000)
经济(16191)
中国(15846)
(15172)
理学(14298)
理学院(14013)
科学(13649)
管理学(13542)
管理学院(13414)
(12410)
师范(12324)
(11970)
教育(11759)
(10838)
中心(10536)
(10410)
北京(10104)
师范大学(9688)
(9639)
研究所(9546)
(9479)
(9115)
技术(9114)
业大(8906)
(8796)
职业(8045)
基金
项目(36395)
研究(31904)
科学(27061)
基金(21203)
(17967)
国家(17700)
教育(17315)
社会(17265)
(16197)
社会科(15993)
社会科学(15989)
编号(15115)
成果(14719)
科学基金(14170)
(13842)
课题(12653)
(11162)
基金项目(10826)
大学(9433)
项目编号(9073)
重点(8874)
规划(8666)
(8344)
资助(8231)
研究成果(8158)
(8112)
(7822)
(7783)
(7734)
(7564)
期刊
(28393)
经济(28393)
教育(25966)
中国(24927)
研究(24064)
(10779)
学报(10256)
大学(9311)
图书(8439)
管理(8347)
(8177)
科学(7713)
农业(7647)
技术(7135)
书馆(6804)
图书馆(6804)
学学(6698)
职业(6446)
高等(5956)
高等教育(5048)
(4756)
金融(4756)
(4452)
(4432)
论坛(4432)
业经(4359)
(3699)
(3608)
技术教育(3542)
职业技术(3542)
共检索到11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晶  
文章认为,大学文化是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髓与内涵,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洪一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最本质的标识和最深层的内核。新时代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是矫治高等教育发展深层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内涵式发展、巩固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路径。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处理好系统设计与规划实施、软指标与硬约束、精神传承与时代内涵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雪娇  
大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纵观世界知名大学,不难发现正是文化的认识、理论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本质与特色,展延了大学的内涵。笔者认为,大学文化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员工的传承、创新和创造,成为大学积淀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来说,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体现这三种文化的根基或看点有五个方面,即一个清晰的办学理念、一种凝聚力量的大学精神、一部严谨科学的大学章程、一个鼓舞斗志的校训和一首催人奋进的校歌,姑且称之为支撑大学文化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建设大学文化提出六个方面建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筑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文化之中;大学文化源于大学实践,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精神为核心,建设现代大学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红旗  俞海平  丁青  
从大学文化建设与历史的渊源关系入手,揭示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认同感及其传承性,一方面今天的文化建设是昨天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我们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故而,我们将反思所做的一切,这样才能站在历史的契合点上,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平  刘春晓  
建设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大学文化必须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趋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仁爱、诚信、正义、求大同的核心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清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层面的侵蚀。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传播手段,构建多元化的大学文化传播体系。以网络文化传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大学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视角,论述我国当今大学文化建设方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将此写进了新的党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着重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雪艳  黑晓卉  郭立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大学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储晓红  
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广被认可,如何建立有效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径,是亟待探讨和加强的课题。从医院文化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医院文化建设推进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詹丽萍  孙堂厚  
党的十八大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个倡导"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强化精神支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夯实蓄势期远的发展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惠泱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大学是以育人为本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文化对人才培养和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锋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简称公司)聚焦“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目标,以落实“十项制度”为抓手,持续推进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现场“三标”建设,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共性+个性”分级编制“三标”手册公司分别编制了企业版和基层版两级“三标”工作手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作为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本立则道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