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7)
- 2023(16979)
- 2022(13985)
- 2021(12761)
- 2020(10614)
- 2019(24034)
- 2018(23875)
- 2017(45885)
- 2016(24795)
- 2015(27981)
- 2014(28141)
- 2013(27506)
- 2012(25166)
- 2011(22834)
- 2010(23094)
- 2009(21625)
- 2008(19950)
- 2007(17785)
- 2006(15966)
- 2005(14347)
- 学科
- 济(114690)
- 经济(114568)
- 管理(71054)
- 业(65891)
- 企(54559)
- 企业(54559)
- 方法(43704)
- 数学(37726)
- 数学方法(37375)
- 中国(34349)
- 融(28221)
- 金融(28213)
- 地方(27675)
- 农(27538)
- 银(26635)
- 银行(26591)
- 财(26200)
- 行(25653)
- 业经(25262)
- 学(24384)
- 制(22525)
- 农业(18857)
- 理论(18068)
- 体(16749)
- 贸(16646)
- 贸易(16630)
- 务(16373)
- 财务(16293)
- 财务管理(16266)
- 环境(16139)
- 机构
- 大学(353989)
- 学院(352849)
- 济(148830)
- 经济(145621)
- 管理(136183)
- 研究(122492)
- 理学(117149)
- 理学院(115857)
- 管理学(113872)
- 管理学院(113257)
- 中国(95454)
- 京(75283)
- 科学(73891)
- 财(67745)
- 所(61447)
- 农(56331)
- 中心(56044)
- 研究所(55935)
- 财经(54243)
- 江(52022)
- 业大(50991)
- 经(49197)
- 北京(47721)
- 经济学(46445)
- 范(46166)
- 师范(45694)
- 院(44292)
- 农业(43880)
- 州(42397)
- 经济学院(41619)
- 基金
- 项目(237906)
- 科学(186761)
- 研究(175319)
- 基金(172053)
- 家(149493)
- 国家(148242)
- 科学基金(127224)
- 社会(111399)
- 社会科(105597)
- 社会科学(105568)
- 省(93073)
- 基金项目(90947)
- 自然(80985)
- 教育(79706)
- 自然科(79088)
- 自然科学(79072)
- 自然科学基金(77633)
- 划(77534)
- 编号(71429)
- 资助(70561)
- 成果(58301)
- 重点(53216)
- 部(51973)
- 发(51642)
- 课题(49541)
- 创(49153)
- 国家社会(46109)
- 创新(45882)
- 科研(44894)
- 教育部(44842)
- 期刊
- 济(168141)
- 经济(168141)
- 研究(109616)
- 中国(69104)
- 学报(55680)
- 农(51877)
- 管理(51152)
- 财(50875)
- 科学(50702)
- 融(43253)
- 金融(43253)
- 大学(42197)
- 学学(39816)
- 教育(38584)
- 农业(34931)
- 技术(30657)
- 经济研究(27975)
- 财经(27384)
- 业经(25871)
- 经(23516)
- 问题(21619)
- 技术经济(17758)
- 理论(17566)
- 图书(17450)
- 业(17239)
- 现代(16166)
- 科技(16028)
- 实践(15751)
- 践(15751)
- 商业(15516)
共检索到532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济江 徐朝辉 张建军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逆转,理论界多将金融化视为同质性,忽略了实体企业非过度金融化与过度金融化之间的差异。采用2007—2020年实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经济后果视角,分析过度金融化的绩效效应、风险效应和创新效应,并探讨何种类型的实体企业更偏好过度金融化。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非过度金融化,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显著抑制主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过度金融化降低了短期破产风险却加大了未来的长期破产风险。相比内部控制质量好、处于成长期的实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差、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实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的特征在不同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研究有助于厘清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危害,为政府出台分类监管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主业业绩 破产风险 实体金融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传统理论大多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济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各国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与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经济金融化的分类和界定标准,阐释经济金融化的多层动因与多重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均衡金融杠杆率作为评判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准之一,以期为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杠杆 实体经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世兴 刘旭原 万琳
以2011—202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呈负相关性,即过度金融化行为会严重降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产生“挤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以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样本企业,过度金融化对财务业绩的“挤占”效应更加明显。文章为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且为政府引导我国市场经济“脱虚返实”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过度金融化 实体经济 财务业绩 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明
我国现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金融部门过度膨胀、资本脱实向虚严重、金融市场配置扭曲,导致产业空心化严重和金融风险集聚。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金融化的弱点,使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不足,金融部门过度膨胀而实体经济弱化。通过深入分析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探讨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完善法律法规打破金融垄断、进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金融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切实保障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 实体经济 金融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理论与实证表明,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过度投机等将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既是金融理论创新不足、金融结构缺陷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经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欧美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从国际比较看,分析中国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比较晚,金融体系建设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金融理论和实践,期间必然存在不相适应、不匹配等问题,这也折射了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金融理论范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针对中国存在的过度金融化现象和趋势,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考虑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不利影响,从金融政策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等多维度谋划有效路径,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道路,吸取欧美、新兴市场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循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海英 周敏
基于2002~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金融化指数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与阶段特征。结果表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合理的金融化波动阈值,在合理阈值范围内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效应;超出合理阈值则具有负外部性。此外,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高涨期与衰退期,二者之间均存在"阈值效应",且高涨期内实体经济增长对金融化的波动更为敏感;在正常期,金融化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金融政策,实现金融与实体的良性互动,以更好地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化 实体经济 非线性效应 阶段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娟
从不确定性视角研究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可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供新思路。采用DID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经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受企业所有制、生命周期、盈余管理和行业市盈率差异影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长期实体企业以及低盈余管理水平、低行业市盈率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维持经济政策稳定,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降低实体企业对非主营业务收益的依赖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倪霓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经济金融化进程,但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泛金融化的倾向性。这种泛金融化扭曲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引致了一系列新兴风险与资源错配效应,对金融安全与稳定也形成压力。因此,研究如何防范泛金融化可能形成的风险、如何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2008年起我国M2/GDP比重不断增高,与GDP增长率形成明显"剪刀差",一般认为这是对我国经济泛金融化的基本界定。本文试从三
关键词:
金融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金燕 滕建州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偏离实体、资源配置低效和融资风险增强等问题凸显。这对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产生影响,已引起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TVP-VAR模型用于确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因素对金融化影响的权重,测度金融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传导机制和成因,重点探讨推进金融开放和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利用Lasso回归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化能预测实体经济发展,且正向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债券发行量、利率以及股票市场的发展等因素均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化的影响自2012年起,由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实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成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数字金融推动实体企业增长的内驱机制与作用机理。采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未参股金融业的非金融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实体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良好外部环境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技术创新遏制了源于"借势取利"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并助推了企业增长;对于发展实力较弱且外部环境严苛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资本积累抑制了源于"蓄势谋远"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并助推了企业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朝辉 王满四
数字化转型赋予实体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对实体企业资产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实体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研发投入、优化了内部控制,进而有效抑制了过度金融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过度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效果更优。本文结论对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罡 石怀旺 蒋小敏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模仿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效应,采用行业股票异质收益率为工具变量后的检验结论依然有效;高管团队投行背景显著增强了行业同群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发现,较大的管理层权力、较低的负债比率和较低的成长性强化了金融化同群效应。
关键词:
同群效应 企业金融化 高管投行背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韡 罗海东 张苹苹
鉴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收益存在巨额利差,目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力量锚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逐步破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利差鸿沟。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提高实体企业负债合理性、缩减金融投资超额收益及加强银行债权治理三条路径作用于实体企业金融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