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6)
- 2023(13951)
- 2022(11361)
- 2021(10090)
- 2020(8550)
- 2019(18590)
- 2018(18391)
- 2017(34196)
- 2016(18254)
- 2015(20535)
- 2014(20746)
- 2013(20382)
- 2012(18795)
- 2011(17032)
- 2010(17531)
- 2009(17015)
- 2008(16673)
- 2007(15538)
- 2006(14066)
- 2005(13305)
- 学科
- 济(101852)
- 经济(101714)
- 业(83840)
- 企(77446)
- 企业(77446)
- 管理(75941)
- 业经(33024)
- 方法(32699)
- 财(29767)
- 农(28447)
- 数学(24093)
- 数学方法(23948)
- 制(22375)
- 中国(21984)
- 地方(21747)
- 务(21119)
- 财务(21087)
- 财务管理(21061)
- 农业(20752)
- 企业财务(19949)
- 体(18677)
- 技术(17642)
- 策(16741)
- 理论(16514)
- 划(16330)
- 和(16001)
- 学(15166)
- 体制(14545)
- 融(13388)
- 金融(13381)
- 机构
- 学院(280336)
- 大学(273484)
- 济(127148)
- 经济(124745)
- 管理(109230)
- 理学(92392)
- 研究(92308)
- 理学院(91525)
- 管理学(90382)
- 管理学院(89858)
- 中国(73934)
- 财(62177)
- 京(56737)
- 科学(51024)
- 财经(47796)
- 所(45919)
- 江(45234)
- 农(44190)
- 经(43027)
- 中心(41724)
- 研究所(40530)
- 经济学(39257)
- 业大(36777)
- 北京(35590)
- 州(34915)
- 经济学院(34912)
- 财经大学(34709)
- 农业(34285)
- 院(33098)
- 范(31769)
- 基金
- 项目(172725)
- 科学(137875)
- 研究(130986)
- 基金(125883)
- 家(107286)
- 国家(106281)
- 科学基金(93321)
- 社会(86643)
- 社会科(82112)
- 社会科学(82092)
- 省(68988)
- 基金项目(65651)
- 教育(59019)
- 自然(56959)
- 自然科(55636)
- 自然科学(55620)
- 划(55237)
- 自然科学基金(54703)
- 编号(52288)
- 资助(50383)
- 成果(42610)
- 创(39006)
- 重点(38520)
- 部(38200)
- 制(38117)
- 发(38069)
- 业(37481)
- 课题(36839)
- 国家社会(36256)
- 创新(35577)
- 期刊
- 济(159501)
- 经济(159501)
- 研究(88250)
- 中国(59731)
- 财(53533)
- 管理(49588)
- 农(43417)
- 学报(36624)
- 科学(36267)
- 大学(29635)
- 农业(29365)
- 学学(28398)
- 技术(28397)
- 融(28120)
- 金融(28120)
- 业经(26338)
- 财经(25828)
- 教育(25685)
- 经济研究(25323)
- 经(22461)
- 问题(19670)
- 技术经济(17331)
- 业(16843)
- 世界(15210)
- 贸(14628)
- 现代(14421)
- 财会(14164)
- 商业(13837)
- 经济管理(13646)
- 国际(12864)
共检索到444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牛子恒 邹宗森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经济结构畸形日益严重、发展成本日益上升、经济体制改革桎梏、增长空间收窄等问题,振兴实体经济和壮大制造业,关键要做好的工作:一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实体经济振兴方向;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三是降低实体经济外部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拓宽实体经济增长空间。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振兴 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韩超 闫明喆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探究"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政策可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扶持显著抑制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贷款支持、缓解税收负担的路径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本文还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以及较低政府财力地区企业更为显著。由此推断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来自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为政府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抑制企业金融化给出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制造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陶爱萍 李英霄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成为政府部门、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3-2021年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数字化转型对竞争性行业、传统产业和处于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提高研发创新意愿、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是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作用路径。根据以上研究结论,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红利”,协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融资支持、研发激励等政策的实施,完善企业治理和内控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真正回归本业、聚焦主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哲远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背景,采用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其传导路径为降低企业套利动机、提升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创新投资意愿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四种机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且营商环境改善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双燕 刘畅 谈笑
当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制造业企业逐渐显现出“脱实向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较为明显。本文使用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本文基于现金持有、实物期权和委托代理理论,进一步识别了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脱实向虚”程度;(2)融资约束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3)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客户集中度、银行监督程度均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正向影响。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本文在考虑所有制和规模异质性、政府补助的影响后,其主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针对监管部门政策实施、流动性支持、资金流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 脱实向虚 制造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瑞红 鲍阳
本文以沪深A股2013—2017年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制造业脱实向虚、资源依赖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脱实向虚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资源依赖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制造业脱实向虚能够增强资源依赖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制造业脱实向虚 资源依赖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化龙
中车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通过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个字:品质。品质分为两层:一是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要高端、高质;二是企业本身应该是高品质的,应该是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公司。我们要立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辰 卢季诺
本文立足国际商务学的理论背景和框架,对美国当前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及其前景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论是,受政策、成本和需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当前的制造业回流和复苏迹象恐难以长期持续。对中国而言,短期内出口仍将保持竞争力,但美国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以及中国结构性调整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容忽视,中美的相对竞争力变化趋势值得密切跟踪。最后,本文对中国出口和利用外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建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都是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国家,而欠发达的、发展缓慢的国家都是制造业不发达、结构升级困难的国家。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出发,分别从市场开放、技术创新以及政府保护的角度阐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成长 幼稚产业保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李建强 王琰
制造业的崛起有金融发达的源头,强大的金融服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及其成因2012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5家商业银行利润总和已超过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总和(见表1)。制造业与银行业之间盈利水平的悬殊反差,将会诱使更多经济资源不断"弃实投虚",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这说明我国制造业已出现"空心化"隐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尤其是很多创新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出口渠道已经严重受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汤龙 李光武 吴海军
社保基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有助于调整企业投资结构并促进其脱虚向实发展,这不仅关系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也会深刻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使用2010年至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与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投资,并提高了实体投资,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发展,且被持股企业的内部治理完善和外部监督增强是其主要机制。该效应会因企业代理成本、产权属性和融资约束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且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无法促进企业脱虚向实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