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12)
2023(21242)
2022(17471)
2021(16122)
2020(13707)
2019(30613)
2018(30335)
2017(58068)
2016(31337)
2015(34744)
2014(33947)
2013(33280)
2012(29965)
2011(26471)
2010(26685)
2009(25174)
2008(24133)
2007(21810)
2006(19043)
2005(17333)
作者
(87958)
(73377)
(72922)
(69281)
(46373)
(34890)
(33087)
(28369)
(27915)
(25960)
(24974)
(24564)
(23351)
(23300)
(22809)
(22595)
(21662)
(21535)
(21150)
(20941)
(18117)
(18038)
(17939)
(16787)
(16479)
(16327)
(16278)
(16275)
(14700)
(14487)
学科
(123223)
经济(123056)
(108920)
管理(102616)
(96421)
企业(96421)
方法(54161)
数学(44416)
数学方法(43902)
(40740)
中国(37749)
(37738)
业经(36780)
(31500)
(30331)
金融(30324)
(29483)
银行(29426)
(28267)
(27963)
财务(27894)
财务管理(27845)
企业财务(26491)
农业(26202)
技术(23861)
地方(23508)
理论(22877)
(22833)
(21614)
(21438)
机构
学院(431333)
大学(427780)
(177762)
经济(174211)
管理(169203)
理学(145069)
理学院(143643)
管理学(141203)
管理学院(140422)
研究(139551)
中国(114327)
(89007)
(87441)
科学(83585)
(75950)
(69066)
财经(68501)
中心(67078)
(66504)
业大(65066)
研究所(62215)
(62215)
农业(59586)
北京(55006)
经济学(54511)
(52262)
(50812)
(50804)
财经大学(50717)
师范(50145)
基金
项目(288460)
科学(228232)
基金(210889)
研究(208691)
(184452)
国家(182851)
科学基金(158295)
社会(134776)
社会科(127853)
社会科学(127824)
(114131)
基金项目(111320)
自然(102626)
自然科(100382)
自然科学(100352)
自然科学基金(98614)
教育(96087)
(95053)
资助(85257)
编号(82830)
成果(66421)
重点(64846)
(64165)
(63211)
(61273)
创新(59416)
课题(57600)
国家社会(56433)
(55793)
科研(55371)
期刊
(197148)
经济(197148)
研究(124176)
中国(89637)
(72365)
(70620)
管理(68983)
学报(68607)
科学(62439)
大学(53286)
(52818)
金融(52818)
学学(50668)
农业(47016)
教育(42735)
技术(39454)
财经(34807)
业经(33554)
经济研究(31261)
(29969)
(27083)
问题(25685)
技术经济(22138)
(21507)
科技(20650)
财会(20209)
(20094)
现代(20085)
统计(19734)
理论(19507)
共检索到653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舒鑫  
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财务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的主观(企业风险承担)、客观(融资约束)视角,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并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主要通过削减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挤出了研发创新投资,而非融资约束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东部地区中对企业金融化抑制企业创新投资的中介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缓解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促进创新驱动战略方针的实施以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莉  王亚丽  孟祥生  
本文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作用效率。划分我国科技金融为政策性(创新基金)、自主型(普通股、企业债)与被动型(银行借贷)三类,基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于逻辑上揭示了自主型、政策性融资与创新成果数量、质量的正向关系,并指出企业权益债务比(股票价值/债务价值)随创新水平提升而增大的理论现象;针对政策性、自主型融资所表现出的高科技支持效率,以2006—2014年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322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同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左静静  
以2010~2015年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影响,对于提高民企创新投资积极性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这一"挤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中被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科技行业特征能够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产业政策支持下,高科技行业特征会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而未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民企,高科技行业特征对金融化与民企创新投资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莉  盖骁敏  赵晓鹏  
企业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投资在企业创新产生的经济成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金融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投资主要通过减少现金流来挤出创新投入;而金融投资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遮掩了其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放  戴静  胡文佳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放大了金融风险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股价稳定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显著抑制了股价崩盘风险,且上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抑制非效率投资而非改善业绩的机制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以上检验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理,而且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加剧企业风险,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宗亚辉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利用中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组间均值估计方法对外资研发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PanelDataCointegration)和估计。新的检验方法表明,无论是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协整检验统计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幅度为52.8%,且短期内各个行业对长期均衡的反馈程度各不相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济潍  沈悦  
利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金融投资,特别是在东部地区、非制造业和CEO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显著;金融发展水平正向影响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金融投资;数字金融主要促进了企业对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投资,而企业成长性能够削弱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驱动作用,这体现了企业金融投资的"利润追逐"动机。研究结论警示了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规范数字金融发展、优化金融监管、应对金融化挑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敬明  
本文选取2011-2016年国内A股上市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实体金融化、创新投入和企业社会责任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分析实体金融化对创新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实体金融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负相关;创新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实体金融化能够显著弱化创新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官胜  苏锦红  
在国际投资理论中,传统观点认为具有产品创新的优势企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则表明劣势企业出于获取创新资源的目的也有较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从产品创新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视角对此进行检验。文章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微观实证研究数据库,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产品创新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倾向维度,无产品创新的企业比有产品创新企业有更快的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另一方面,在有产品创新企业内部,创新程度的提升则能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一步地,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对产品创新倾向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行反事实估计,验证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娜  马亚民  
在资本套利框架下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效果及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本质上是一种资本套利行为;实体企业金融化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企业金融化—过度负债—股价崩盘风险"是实体企业金融投资加剧资本市场不稳定性的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风险主要来自交易类金融资产的过度投资及投资性房地产、委托贷款等的配置。研究结论为"防止脱实向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筠依  周媛媛  朱喜安  
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企业管理者特征和金融资产配置决策至关重要。文章在实体企业金融化相关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和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CEO金融背景与资产金融化的关系。研究发现:CEO金融背景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比例有显著提升,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利用DEA-Tobit模型测算实体企业管理者能力,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在CEO金融背景和资产金融化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有金融背景的CEO提升企业资产金融化程度的决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善平  梁欣晔  曹鹏  
以ESG兴起引发企业价值理念变革对抗股东至上主义催生的金融化现象为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ESG表现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及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可以通过引导创新投资、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强化外部监督等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者自利行为削弱了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较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ESG表现对企业金融化发挥抑制作用。鉴于此,应积极发挥ESG软监管作用,倡导变革企业价值创造观念,引导企业“脱虚返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颜敏  白栖凡  
目前,关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挤出”效应的研究结论很普遍。文章认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是企业懈怠于创新的后果,而不是动因,并以产能过剩为中介。以2007—2019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产能过剩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创新缺乏导致实体企业金融化;产能过剩在企业创新缺乏导致实体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发现主营业绩通过产能过剩对企业金融化的反向调节作用,产能过剩企业在主营业绩较低时会更显著地进行企业金融化。因此,实体企业应加强创新投资,改变供给结构失衡状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提高主营业绩,逐步从根本上去除金融化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