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5)
- 2023(15403)
- 2022(12169)
- 2021(10977)
- 2020(9186)
- 2019(20133)
- 2018(19951)
- 2017(37742)
- 2016(20456)
- 2015(22523)
- 2014(22233)
- 2013(21576)
- 2012(19241)
- 2011(16877)
- 2010(17115)
- 2009(16501)
- 2008(15727)
- 2007(14272)
- 2006(12502)
- 2005(11569)
- 学科
- 业(87164)
- 济(83234)
- 经济(83127)
- 企(79196)
- 企业(79196)
- 管理(72458)
- 方法(33485)
- 业经(31623)
- 财(29317)
- 农(28955)
- 中国(28393)
- 融(26968)
- 金融(26961)
- 银(25054)
- 数学(25026)
- 银行(25007)
- 数学方法(24883)
- 行(24183)
- 务(22100)
- 财务(22062)
- 制(22044)
- 财务管理(22043)
- 农业(21313)
- 企业财务(20962)
- 技术(18069)
- 体(17532)
- 理论(16989)
- 地方(16286)
- 策(15662)
- 划(15050)
- 机构
- 学院(289062)
- 大学(281242)
- 济(120336)
- 经济(118062)
- 管理(112771)
- 理学(96606)
- 理学院(95685)
- 管理学(94320)
- 管理学院(93826)
- 研究(93012)
- 中国(78779)
- 京(58578)
- 财(57671)
- 农(56911)
- 科学(56402)
- 所(47047)
- 财经(45680)
- 业大(45457)
- 农业(44951)
- 江(44742)
- 中心(44307)
- 研究所(42637)
- 经(41503)
- 经济学(36646)
- 北京(36013)
- 州(35594)
- 财经大学(33647)
- 院(33344)
- 经济学院(33260)
- 范(32754)
- 基金
- 项目(190977)
- 科学(150814)
- 基金(139106)
- 研究(138036)
- 家(122281)
- 国家(121113)
- 科学基金(104533)
- 社会(89917)
- 社会科(85252)
- 社会科学(85229)
- 省(77093)
- 基金项目(73827)
- 自然(67308)
- 自然科(65813)
- 自然科学(65792)
- 自然科学基金(64698)
- 划(63056)
- 教育(61947)
- 资助(54839)
- 编号(54747)
- 创(43498)
- 业(43089)
- 重点(43055)
- 成果(42861)
- 发(41939)
- 部(40820)
- 创新(39838)
- 课题(37953)
- 国家社会(37615)
- 科研(36461)
- 期刊
- 济(135993)
- 经济(135993)
- 研究(81497)
- 中国(57911)
- 农(53720)
- 财(48787)
- 学报(47244)
- 管理(46271)
- 科学(42867)
- 融(39837)
- 金融(39837)
- 大学(35771)
- 农业(35610)
- 学学(34545)
- 业经(25612)
- 教育(25435)
- 技术(25107)
- 财经(23499)
- 经济研究(21735)
- 业(21171)
- 经(20273)
- 问题(17824)
- 技术经济(15403)
- 版(14715)
- 商业(14648)
- 财会(14467)
- 现代(14281)
- 贸(13508)
- 科技(13493)
- 世界(13334)
共检索到436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艳萍 陈浩琦
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究企业金融化—投资效率—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分析融资约束水平在金融化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出于市场套利动机,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投资效率在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当融资约束较高时,金融化程度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当融资约束较低时,金融化程度负向影响企业价值。
关键词:
金融化 企业价值 投资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笃池 贺玉平 王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金融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该文以2008-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三阶段组合效率法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测度了经营性业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构建了滞后一到三期的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在总量和增量上对实体企业经营性业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量上,企业金融化对经营性业务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国企与非国企中都存在。具体而言,金融化程度造成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且对国企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提升金融资产投资强度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影响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左静静
以2010~2015年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影响,对于提高民企创新投资积极性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这一"挤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中被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科技行业特征能够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产业政策支持下,高科技行业特征会弱化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而未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民企,高科技行业特征对金融化与民企创新投资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韡 罗海东 张苹苹
鉴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收益存在巨额利差,目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力量锚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逐步破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利差鸿沟。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提高实体企业负债合理性、缩减金融投资超额收益及加强银行债权治理三条路径作用于实体企业金融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健
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实体企业年度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存在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门限效应,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时,过度金融化会阻碍企业价值提升;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达到并超过门限值时,适度金融化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门限效应存在基于企业产权性质、地域分布和行业性质的异质性特征,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工业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发生结构性转变时,其风险承担能力门限值更低。通过引入风险承担能力变量,重新甄别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研究结论可为实体企业适度金融化提供新解释,为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新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黎精明 陈珂 张宏
本文围绕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相关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实体企业仍在专注发展主业,并不存在普遍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是出于资金储备动机,这对其债务期限结构中长期债务占比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对金融化的敏感程度更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金融化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以及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且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将经济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扩大金融化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因企业所有权和所属产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对于低创新强度的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扩大金融化对其渐进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创新强度的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则会扩大金融化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长期金融化会显著抑制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而短期金融化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汤龙
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以及Zephyr和fDi Markets数据,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其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和规模,且这种影响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金融资产种类和经济周期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化水平的提高也使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缓解杠杆压力、补充现金流和降低融资约束,有效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降低了OFDI的非效率水平。金融化与OFDI的交互作用会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并在过度金融化的企业中效应更强。在目前企业“走出去”加快和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资产配置情况合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理性配置金融资产,并为企业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娟
从不确定性视角研究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可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供新思路。采用DID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经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受企业所有制、生命周期、盈余管理和行业市盈率差异影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长期实体企业以及低盈余管理水平、低行业市盈率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维持经济政策稳定,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企业,降低实体企业对非主营业务收益的依赖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贵涛 李佳琪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代理冲突会正向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而融资约束会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会通过提升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减少分析师跟踪人数来降低会计信息可比性。文章从微观的会计信息环境视角解释了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结论为国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宗亚辉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泽伟 潘松剑
文章关注实体企业金融化这一热点经济现象。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战略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并且,高管权力越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时,实体企业金融化与战略差异度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证明,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战略差异中介因子对企业主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本文从战略角度丰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文献,同时将微观层面高管特征与企业特征因素拓展到实体企业金融化领域。政策意蕴是,政府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应加强监管,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引导资金流向实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冬冬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但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章基于创新发展理念视角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挤出效应超过了蓄水池效应,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企业异质性、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抑制创新投入和降低创新产出两个渠道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实体企业金融化 创新发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戴泽伟 潘松剑
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是中国当前经济一个特征。针对这一经济现象,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研究高管经历特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的金融经历促进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表现在提升了企业金融化参与度、金融化密度与金融化增速。从动机来看,高管配置金融资产主要是基于金融套利动机,缓解投资不足的防御性储蓄动机并不明显。进一步地,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业均表现出挤出效应,反哺效应并不明显,这也补充说明了储蓄动机不成立。这些结果表明金融化虽然使企业短期获利,但长期并没有反哺实业发展。本文研究为企业金融化提供了微观高管层面证据,对于理解企业金融化异质性行为,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金融经历 金融化 金融资产配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谢瑾 陈建英
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与之相反,金融业却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转型发展和扩大利润而涉足金融行业,中国逐渐出现了"企业金融化"现象。在此背景下,基于烙印理论,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2008—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CEO金融背景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作用环境以及CEO金融背景在企业金融化产生的经济后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非银行金融背景产生的正向作用更为强烈;在控制内生性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地,作用机制检验表明,CEO金融背景主要通过提高CEO自信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金融化。研究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环境时发现,在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CE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尽管实体企业金融化会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但CEO金融背景的存在会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作用。本文从管理者行为的视角拓展了烙印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高管金融背景和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企业和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价值理念提供了相关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